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8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王渊立即跪下,对着封赏诏书叩拜,然后起身将其塞进怀里。
        “恭喜王总制!”知州带着属官前来道贺。
        王渊拱手道:“为国杀敌,人臣本分,诸位告辞!”
        一堆地方官目送王渊离开,心里那个羡慕崇拜啊,皇帝居然赏赐斗牛服,还他娘的冠加三英!
        太监追上来,笑着说:“王总制,陛下让你穿着斗牛服、冠加三英入京,让朝中那帮酒囊饭袋好生看看。”

280【策马天街,辇趋豹房】
        回到京畿,已是二月底。
        王渊没有直接进京,而是在良乡县稍作休整,顺便打理自己的个人形象。
        头发,必须修一修。
        身体发肤,确实受之父母,但不代表古人就任其生长。一些杂乱毛发,还是要修剪的,而且得挑选黄道吉日进行修剪。
        胡须,也可以全部剃掉,刚长出的胡须全是绒毛,实在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刚满二十岁的小青年,没人会因为胡子问题而耻笑,明代一般是二十五岁之后开始蓄须。
        顺便一提,自唐宋到明代,染发行业很流行。一般是老翁把头发、胡须染黑,让自己显得比较年轻,《本草纲目》里还有调配染色剂的配方。也有些非主流,把胡须染成紫色之类,这属于达官贵人的专属,因为紫色代表尊贵,平民百姓不许染成那个样子。
        至于保留上唇胡须代表死爹,保留下唇胡须代表死妈,那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儿了。咱大清朝管你死没死爹妈,按制都要拔掉下唇胡须,还跟剃发令是配套的,只不过渐渐执行得不严格——即便是清朝,底层男子的脑门也属寸头,因为没那条件天天打理,光脑门儿的都是些有钱人。
        修剪头发,刮掉胡子,穿上斗牛服,冠帽加三英,王渊瞬间变得英武非凡、尊贵无比。
        “斗牛”并非是牛,本为天上星宿。具象化之后,牛首而龙身,斗牛服整体跟皇帝的龙衮服类似,站得远了根本难以分辨,只能通过帽子判断是不是皇帝。
        在弘治朝时,斗牛服还排在蟒服、飞鱼服之后,朱厚照却偏生喜欢斗牛服。他后来亲征大胜,批发赐服的时候,也是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袍、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对内行来说,更吓人的还是冠加三英。
        “英”原指戈矛上的羽饰,《诗经》有载:“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翻译成白话文,便是:他的裘袍很清朗,三根英羽好璀璨。那个人啊,是国家的俊贤!
        到了明代,只有立下军功的文官,才能冠上加英,而且基本只能加一英。
        自大明开国以来,王渊应该是第一个冠加三英的文官,加两英的暂时都还没见过。朱厚照任性,直接给足了,懒得一根毛、两根毛的慢慢加。
        王渊穿着这身行头,一回京就震动朝野。
        骑兵被他扔在城外军营,香香和绮云也被袁达带回家。王渊独自骑马穿过正阳门,沿街百姓纷纷围观,争相大呼“王二郎回京了”!
        过了正阳门,又进大明门入皇城。
        朱厚照早有命令,守门侍卫没有请王渊下马,而是策马直奔承天门。这条路属于“天街”,沿街是五军都督府、六部、锦衣卫、宗人府等机构,官员们听到马蹄声全都跑出来看稀奇,因为此街是禁止骑马的。
        “嘶,冠加三英!”一个侍郎倒吸凉气。
        另一位侍郎说:“陛下太急了,哪有直接加三英的。便是有灭国之功,加一英也足够了啊。”
        郁郁不得志的常伦,此刻羡慕无比,不禁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金罍则惊讶道:“若虚兄……这是要走承天门?”
        六部与内城的最短距离,就是走承天门。
        可承天门只有重大活动才会开启,比如前些日子的献俘仪式。平日里,官员们在下朝之后,都得从东西长安门绕一大圈去上班。而此时此刻,王渊居然策马过天街,直接走承天门进入内城。
        这尼玛,皇恩浩荡啊!
        便是已经成为oss的第一宠臣江彬,也绝对没有这种待遇,朱厚照简直把王渊给捧上天了。
        没办法,谁让北边大败呢,而王渊又在西域直接灭了一国。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承天门的守门士卒,见到王渊骑马过来,立即昂首挺胸迎接,眼睛里多少带着钦佩和讨好。
        “嘎!”
        春节祭祀天地开启过的承天门,如今为了王渊一人而再度打开。
        王渊一直骑马来到午门,才终于由太监服侍下马,然后步行进入内城。而且,王渊没走几步远,便有天子赐予的车撵,载着他直奔豹房而去。
        引路的太监叫卢明,专门负责传唤大臣。
        卢明没资格跟王渊同乘车辇,一路疾走跟随,带着讨好的语气跟王渊攀谈:“王侍郎,您总算回京了,皇爷可时常念叨呢。”
        王渊笑道:“承蒙陛下恩遇。”
        卢明又说:“听闻王侍郎在西域的事迹,咱们佩服之至。自太宗之后,王侍郎的军功当属第一!”
        王渊说道:“吾不如肃愍公(于谦)远矣。”
        卢明赔笑道:“那王学士也是第二。”
        王渊没接茬。
        卢明又说:“王侍郎可曾得到消息,令师守仁公升任礼部左侍郎了。”
        “什么时候的事儿?”王渊颇为惊讶。
        卢明说道:“就在前些日子。”
        礼部尚书刘春,兼掌制敕房,兼掌詹事府,可谓深得皇帝信任。
        结果因为封王的事情得罪皇帝,又身体确实有病,前段时间终于辞官了。朱厚照挽留一二,刘春坚决辞职,那也就顺手放他回家。
        新任礼部尚书叫毛纪,也是朱厚照的东宫班底,跟杨廷和、梁储穿一条裤子的。但他的心思更正一些,历史上还请求朱厚照立嗣,从藩王那里过继一个孩子,这话可不是谁都敢说的,必然会招致皇帝的厌恶,至少杨廷和、梁储就懒得考虑立嗣的问题。
        礼部这么一调整,王阳明刚刚跑去江西剿匪,都还没来得及立功呢,就被皇帝钦点擢升为礼部左侍郎。
        卢明这厮特别会讨巧,以王阳明为突破口,很快跟王渊聊得起劲。
        “王侍郎,到了,”卢明说道,“皇爷正在陪庄妃在花园散步,还烦您多走几步。”
        王渊跳下车辇,拱手道:“有劳带路。”
        一直来到花园深处,果然见到皇帝和庄妃。
        王渊快步过去:“臣王渊,叩见陛下和娘娘!”
        “快起来,”朱厚照亲手将王渊扶起,扭头对庄妃说,“盼儿,二郎这英冠,端的是好看呢。”
        庄妃笑道:“更显英武风流。”
        就是三根染成靛蓝色的天鹅翎而已,插在王渊帽子上。若非有斗牛服搭配,便服穿出去反而显得轻佻,配上斗牛服则立即逼格提升。
        这玩意儿,只有在上朝时杀伤力最大,脑袋上平白比文武百官多出三根毛啊。
        今后,请叫我王三毛!

281【新任务:为皇帝搞钱】
        几个月过去,庄妃的肚子已经显怀。
        王渊作揖道:“恭贺陛下,恭贺娘娘。”
        朱厚照拉着王渊的手坐下,笑道:“说起来,二郎还是月老,我与盼儿应该多多感谢。”
        见皇帝不端架子,王渊也开始没正形,凑趣道:“陛下真要谢臣,那就不该赏三英啊,不是把臣往火坑里推吗?还有这次回京,非要臣骑马独走承天门,不知要惹得多少人嫉妒眼红呢。”
        “一群酒囊饭袋,我就是要让他们眼红!”朱厚照说起这个就来气。
        自从北方大败以后,朱厚照虽然没有亲自去边镇,却派出好几个御史前往严查。有什么都御史、巡按御史、巡茶御史……五花八门,巡茶御史并非错别字,专门巡视茶马贸易的。
        眼见皇帝动了真怒,御史们不敢怠慢,很快就查出大问题。
        比如陕西苑马寺的牧马草场,居然已经消失无踪,全部变成世袭武将、当地豪强的私田。那特么可是西北最大的官方牧场,直接被吞得干干净净,就连州县文官都帮着掩饰,难怪每年都哭穷说战马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