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89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朱厚照一心想着跟蒙古小王子开瓢,骑兵属于重中之重。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朱厚照气得全身发抖,一堆文官、武将、太监和勋贵被严惩。
        去年底,户部耗费将近三十万两银子,用来恢复北方各边镇。现在又来讨银子了,户部尚书石阶肉疼无比,讨论来讨论去,也只得再拨六万两银子凑合,估计接下来两个月还得继续拨款十多万两。
        不给钱不行,许多边地已经被打烂,必须尽快整顿边防——开春之后,一些蒙古部落大摇大摆入境,直接挑选草场在那儿放牧。大明边军还不敢出兵驱赶,因为去年兵力损失太严重。
        如此种种,都促使着朱厚照下定决心,等庄妃诞下子嗣之后,就立即亲自前往边地整顿。
        “二郎啊,”朱厚照感慨道,“你说那些混账,怎么就胆大包天到侵吞陕西苑马寺牧场的地步?镇守太监非但不阻止,反而还参与其中。历年巡抚、御史都不知情吗?竟然全都对此视而不见!”
        王渊回答道:“贪得多,罚得少。侵占牧场所得之利,几辈子都吃不完,就算事情败露被查处,也只是处死几个替罪羊,大部分贪污者只丢官而已。甚至都不用丢官,仅仅降职处理,这不是朝廷在引诱官员贪污吗?”
        “那就多杀几个!”朱厚照咬牙切齿道。
        王渊撇撇嘴。
        多杀几个有屁用,不彻底改革制度,过些年牧场肯定又没啦。
        刘六刘七能够迅速壮大,就是因为边疆马政出了问题。朱棣那会儿,边镇牧场动辄拿出十几万战马,现在几百匹都要慢慢凑,还得让山东、直隶的老百姓破家养马。
        朱厚照说:“二郎,你回家安歇几日,便速速去南方开海。给我多弄些银子回来,我想跟蒙古小王子干一场,现在特别缺银子!”
        “遵旨。”王渊就等这句话。
        朱厚照又说:“别去广东开海,直接去南直隶。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商贾遍地,若是在南直隶开海,弄来的银子肯定比广东更多。”
        “那我还是去浙江吧,”王渊头疼道,“南直隶的水太深,臣怕去了会被淹死。”
        朱厚照愣了愣,点头说:“也行。”
        王渊之前请求去广东开海,也是觉得那里天高皇帝远,随便自己怎么瞎折腾都行。若是换成南直隶,开海难度呈几何倍上升,那边可是有套六部班子的,既得利益团体盘根错节捋都捋不清。
        既然皇帝想要快速见效,那最好就是去浙江。
        以杭州为大本营开海,又紧挨着手工业发达的苏松等地。只要胆子够大,手腕够硬,就肯定能迅速打开局面。
        王渊说道:“臣若督抚浙江,还请陛下授予开府之权,左右须有标兵从之。”
        朱厚照想了想说:“那你就转为兵部右侍郎,有兵部衔才好有标兵!”
        王阳明是巡抚江西,因此他剿匪时,当地军将经常不听话,还得从朝廷请来王命旗牌(临时军权)。
        王渊却是总督浙江,有权挟制浙江军队。但也只是挟制而已,如果浙江的兵头子阳奉阴违,王渊唯一的办法就是上疏弹劾。三司官员也同样如此,原则上王渊可以命令他们,实际上听不听话全看面子。这有个屁用啊!
        因此,王渊要求开府之权,要求标兵之便。这种权力,标志着封疆大吏的诞生,历史上始于嘉靖朝,目的是为了方便征讨倭寇。
        朱厚照为了筹措银子打仗,也完全豁出去了,王渊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也即是说,王渊跑去浙江之后,可以公开设置幕府,自行招聘临时官吏。还可就地征兵训练,或从京城带一支部队南下,甚至临时把当地卫所招至麾下听令。
        倭寇肆虐时,这种任命能够通过。如今南方一片承平,恐怕言官们会跳起来,说一些谨防藩镇之类的鬼话。
        虱子多了不痒,不管是朱厚照还是王渊,都懒得理会那些耍嘴皮子的家伙。
        朱厚照说:“二郎要尽快开海弄钱,我只给你一年半的时间。”
        “为何如此急促?”王渊问道。
        朱厚照说:“一年半之后,朕要御驾亲征,到时候少不了你这个统军大将!”
        王渊说:“臣尽量赶回来。”
        朱厚照笑问:“御驾亲征你也不劝阻吗?”
        王渊反问道:“劝了有用吗?”
        “哈哈哈哈!”
        朱厚照开怀大笑,多日烦闷一扫而空,欣慰道:“还是二郎了解我啊。哪像其他大头巾,只知道冒死以谏,却不知道为朕分忧。”
        仅凭王渊浅薄的历史知识,也知道朱厚照御驾亲征,会打一个大胜仗回来。否则王渊也会劝,鬼知道皇帝是否真的靠谱,万一再来个土木堡之变咋办?
        应州之战,朱厚照亲自布防,虽然说不上有多精妙,但也绝对有板有眼。在众将都不敢打的情况下,朱厚照力排众议,亲率大军前往支援,从应州一直追杀蒙古大军到朔州,因为中途起了沙尘暴才停止追击。否则的话,那一战的战绩将更加惊人。
        王渊倒是很期待,自己加入战场,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282【小妾见正妻】
        黄峨早就收到王渊回京的消息,一大早便坐立不安,又得端着主母架子耐心等候。
        “夫人,老爷回来了!”夏婵飞快跑来禀报。
        黄峨立即整理衣襟,带领夏婵出门迎接。包括周冲在内,一些有职务的家仆,也得跟着去迎接主人回家。
        众人守在大门口,很快看到袁达骑着马儿,身后还跟着一辆马车。
        袁达迅速奔至,下马禀报道:“夫人,二哥受陛下召见,令我等先行回府。”
        “哦。”
        黄峨有些失望,指着马车问:“那里面是?”
        袁达低声说:“夫人,那是二哥在西域所纳姬妾。当时要笼络一个西域富商,令其为大军散播谣言、组织工匠,所以二哥才纳了那个富商的女儿为妾。”
        黄峨愣了愣,随即挤出笑容:“快快请进府里。夏婵,你为如夫人安排一下住处。”
        “是!”夏婵不情不愿去张罗。
        黄峨心里其实也有些不舒服,她能接受宋灵儿,却很难接受一个陌生女子。
        明代官员,特别是京官,并不像影视剧里那般妻妾遍地。
        许多京官甚至终身只有正妻,比如黄峨的父亲便是如此,甚至连妻子的陪嫁丫鬟都没要。
        再来说阁臣靳贵,靳贵的父亲年过五十无子,母亲主动为其父纳妾,而且悄悄送进房内。靳贵的父亲果断拒绝,说我都已经老了,何必再祸害小姑娘?直接把这小妾送回娘家。然后继续跟老妻过日子,五十多岁才把靳贵给生出来。
        官员纳妾,大都是纳陪嫁丫鬟为妾,又或者为求子嗣而纳妾。
        除此之外,一般都是外放为官,正妻不在身边,常年生活寂寞,才在当地找女子服侍自己。甚至,许多地方官不敢直接纳妾,往往以招纳侍女为借口,免得给人落下口实。
        至少,正德朝是如此,官场风气还未彻底败坏,京官纳妾太多容易遭到非议。
        便是风流才子杨慎,也是快五十岁了,才为老不尊连纳两个妾。他年轻时有政治追求,一个妾都不纳,反正心痒痒了可以去逛青楼嘛。
        历史上,黄峨与杨慎分隔多年,听到杨慎纳妾的消息,都还在散曲当中表达不满:“寄与他三负心那个乔人,不念我病榻连宵!”
        而杨慎他爹杨廷和,亦只有一个妾室而已。
        真正肆无忌惮纳妾的,是勋贵、武将、富商、豪强和官二代,以及那些没有追求的地方官!宗室都不敢乱来,因为有宗人府盯着,但他们可以蓄养歌伎和侍女。
        即便心里再不高兴,但黄峨也不能表达出来,反而微笑着指挥家仆迎接如夫人。
        不过嘛……
        黄峨自己从正门回府,让家仆引着马车,带香香前往侧门。
        这是符合礼制的,妾室而已,怎可直入正门?
        袁达站在侧门口,笑着撇撇嘴,对香香说:“香夫人,已经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