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342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中国的铜钱铸造工艺还是蛮不错的,之所以某些朝代铸钱会亏本,纯粹是贪腐造成的。而日本和朝鲜,铸钱工艺就要差得多,大明铜钱可以在两国流通无阻。
        王渊一开海,立即在各行业导致连锁反应。
        浙江宝泉局开始疯狂铸钱,而且铸的全是上等好钱,专门用以换取白银赚差价。这导致浙江铜价上涨,明年日本定会大量贩铜,估计要形成中日之间的“铜钱白银”贸易,进而造成浙江白银贬值,然后渐渐辐射向全国。
        浙江布政司官员,已经不那么反对开海了。
        一是难以跟王渊做对,二是他们找到新的利润点。因为负责在浙江铸钱的机构,正是浙江布政司宝泉局,官员们完全可以从这里面捞钱,而且还跟贪污扯不上边,纯粹公器私用赚外快而已。
        只要再坚持一年,即便王渊离开杭州,浙江布政司官员都会继续开海。谁敢反对开海,浙江左右布政使保准骂娘!
        甚至,王绍、汤沐等布政使官员,还怕王渊把“铜钱白银”贸易给禁了。因为王渊禁止铜铁出海,铜钱就沾了一个铜字,如此贸易纯粹在打政策擦边球。
        崔浩把贸易事务处理妥当,又去安置随船海员,总不能一直让水手在船上待着。
        牙行掌柜立即向他推荐“平安客栈”,说这客栈的名字吉利,而且有上等房和下等房。上等房奢华享受,适合海商贵人;下等房干净便宜,适合普通船员。
        崔浩问清住宿价格,有点嫌贵。
        牙行掌柜说:“阁下不知,这里是杭州,码头、府城、钞关的房价都很贵,除非你去乡下租用民房。五条船,几百个海员,自己租民房多费事啊。”
        崔浩不是老板,甚至船队都不是一家的,由朝鲜两个家族合资组建而成。他有点舍不得昂贵的住宿费,于是自己带人出去问价。
        “切,朝鲜商人就是小气,日本商人可大方得多。”牙行掌柜嘀咕一声,他推荐客栈可是有提成的。
        崔浩连续问了好几家客栈,发现住宿费跟牙行掌柜说得差不多,只能咬牙定下了一家。他自己住上等房,让少数头领住中等房,普通水手全扔去住大通铺。
        办完正事,崔浩前往府城转悠。
        码头那边因为还在建设当中,只是显得繁忙而已。到了府城,绝对可说是繁华,四处屋宇相连,商铺鳞次栉比,南北商品琳琅满目,街道之上车水马龙。人们衣着锦绣,再不济也穿着棉袍。
        穿过府城,来到运河沿岸。江上舳舻千里,往来不息,一派繁盛富甲的景象。
        崔浩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站在运河边傻看许久,自言自语道:“吾此刻置身天堂耶?天下竟有若此富庶繁华之地!”
        再回到杭州府城,崔浩刻意寻找,竟找不到一个乞丐。
        乞丐全都被常伦、桂萼两位知县抓走,有劳力者被送去修路建港,老弱妇女被送去浆洗缝补、打扫清洁,孩童直接带到官方慈善机构抚养。
        崔浩出自朝鲜大族崔氏,自称先祖为平洲刺史崔毖崔琰四世孙。他虽然是个庶出子,但也从小学习汉家经典,一直将中国视为祖先之地。此刻见到杭州的繁华,发现乞丐已经绝迹,还以为中国的大城市皆如此。
        一瞬间,崔浩泪流满面,走路都恍惚起来,嘴里念念叨叨:“天朝上国,天朝上国,不愧是天朝上国!”
        猛地,崔浩突然北面跪地,遥向大明皇帝磕头,如此才能抒解他澎湃的心情。
        “这人是傻子吧?”
        “可能是家在北方,听说父母死了,只能这样尽孝。”
        “什么家在北方,看他的衣服就是朝鲜人。”
        “他在拜皇帝?”
        “”
        一个过路的士子问:“阁下在拜什么?”
        崔浩站起来说:“吾初来中国,目睹杭州之富庶,竟连乞丐都没有,可见人人安居乐业。如此,不禁心神激荡,遥拜大明君主以表敬慕之情。”
        士子哈哈大笑:“你该去拜拜总督呢。”
        崔浩问:“可是那位灭国开海的王总督?”
        士子有些惊讶:“你第一次来大明,也知王总督在西域灭国之事?”
        崔浩说:“王侍郎西域灭国,献俘于阙下,诸国使者皆亲眼所见。吾之族兄便是贡使,吾又怎会不知?”
        士子笑道:“想不到王总督的大明,居然连朝鲜人都知道。”
        崔浩问:“王侍郎在杭州开海,又做了什么惊人之举?”
        士子说:“王总督之名,在杭州便是三岁小儿也知。他去双屿单刀赴会,说服积年海盗归降,一下子招来三十多艘海船。又惩治溺婴陋习,如今杭州各县,便是村中愚夫愚妇也不敢溺婴,但有溺婴者就会被揭发严惩。至于城中乞丐,也被安排了差事,人人皆得其活。好多混混帮闲,一旦凡事,就被抓去充了水军,如今在海上日夜操练呢。”
        崔浩由衷佩服道:“真国家干臣也!”
        士子说:“杭州如今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南北商贾尽来此地,便是小民也得了好处,再不济上街卖饼也能生活。而王总督还住在破庙里,日日与麾下士卒吃同样饭食,清廉如厮,世所罕见。现在,杭州的士绅豪商,都在劝总督搬去大宅里住,甚至商贾们还凑钱给他修了总督府。”
        崔浩大惊:“一省总督,居然还在住破庙?”
        “你在朝鲜见过这样的官吗?”士子颇为自豪。
        崔浩联想到朝鲜官场,摇头叹息:“我国若有如此好官,早就举国大治矣!”
        如今浙江的章锦绣之地,以杭州、绍兴、宁波三府为主,加起来出了八成以上进士。杭州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许多外地士子,也纷纷来杭州求学深造。
        王渊连续打压士绅,本来遭到士子们唾弃,乱七八糟传什么的都有。
        但随着开海不断深入,来往海船越来越多,士绅和豪商也涌现出一批既得利益者,小民百姓更是因此获益无穷。
        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子弟,以及真心佩服王渊的士子,渐渐开始为王渊“翻案”。
        就拿杭州府学来说,里面的学生对王渊评价呈两极化。一些把他恨得要死,将他比作来俊臣之类的酷吏小人;一些把他捧上天,创作诗词散曲歌颂王渊利国利民。
        誉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便是如此了。
        做事肯定会得罪人,也肯定能拉拢人,是誉是谤纯看屁股歪在哪边。
        就如那士子所说,确实有商贾合资建房,请求王总督搬去豪宅办公,这事儿是大贾黄崇德干出来的。

339【建造宝船】
        自从黄崇德抱上王渊这条大腿,事业可谓蒸蒸日上。
        在山东收棉花,在河北卖棉布,还在南边做盐商,如今又成了杭州十大牙行的股东之一。他的儿子拜在王渊门下,还娶了江阴徐氏的女儿,成功染指南直隶棉布贸易。
        从河北到两浙,遍布黄崇德的生意!
        这货纠集一群江淮商人,在仁和县郊买了一块地,建成一栋三层豪华楼房。他想请王渊搬进去,把大楼作为临时总督府,等王渊离开浙江之后,还可以改成“江淮会馆”。
        王总督曾经办公的地方,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乱来?
        到时候,“江淮会馆”将成为一个特殊存在,便是浙江三司官员都得给几分薄面。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王渊既不拆穿,也不配合,只微笑提醒道,“以后少打歪主意。”
        黄崇德尴尬一笑:“若虚公真是清廉。”
        黄煦和徐沁小两口,拜见恩师之后,乖乖站在旁边。
        这徐沁,便是寡妇杨氏的长女,本想献给王渊做妾室,被王渊牵线嫁给自己的学生。两人前些日子完婚,听从王渊的号召,嫁妆和聘礼都给得少,婚礼也没有大操大办,在徽州拜堂之后就来探望老师。
        “景光功课如何?”王渊问道。
        黄煦执弟子礼道:“数学已尽掌握,正在修习物理,四书五经也没有落下。弟子……打算后年回乡参加童子试,或许能考一个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