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343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王渊点头道:“以你的才学,若非到京城拜师,早就做秀才了。如果想走仕途,为师并不阻拦,但切记别把物理放下。”
        黄煦作揖道:“弟子谨记。”
        土地庙正殿,还站着寡妇杨氏,以及她的三个儿子。
        长子徐治,并非科举材料,已经入读工商学院,目前跟方灵犀、大内义隆混得投缘。
        次子徐洽,也就是徐霞客的爷爷,如今已有了秀才功名。幼子徐沾,同样聪明伶俐,估计两年之后考生员没有问题。
        等王渊跟黄家说完话,寡妇杨氏跪地道:“请先生收洽儿和沾儿为徒!”
        自己在江南的商业合作伙伴,王渊肯定是要照顾的,他许诺说:“弟子我可以收下,但没时间教他们经义。你徐家财力丰足,也不缺银子请先生。这样吧,等他们考中举人,再去京城寻我,到时候我会亲自给他们请业师。”
        “谢先生大恩!”杨氏要的就是这个。
        一旦两个儿子拜王渊为师,就不会再有人觊觎徐家产业,徐家的孤儿寡母就能在江阴横着走了。
        徐洽和徐沾当场奉茶拜师,分别赠送一方古砚、一支毛笔作为拜师礼,王渊也各自回赠他们见面礼。
        做完这一切,其余人等退下,只留着黄崇德在大殿。
        “人寻着了吗?”王渊问。
        黄崇德回答说:“在下重金雇人寻找半年有余,终于寻到一位九十岁的老师傅,曾经参与建造过封舟。另外,我还寻来十多个老船师,皆已年过五旬。”
        “很好,记你一功。”王渊非常高兴。
        黄崇德说:“为若虚公办事,不敢居功。”
        王渊问道:“他们现在何处?”
        黄崇德说:“皆下榻于杭州城内客栈,天字号上房住着,好酒好菜供着,不敢有丝毫怠慢。”
        大明各种船型的建造资料,都保管得非常妥当,甚至长达五十七米的郑和宝船图纸都有。
        但资深造船师奇缺,宝船厂从宣德年间就不造宝船了,参与制造宝船的船师早已死光。景泰年间,大量裁撤官方造船厂,除了打造用于册封海外藩国的封舟,不再制造任何大型海船。
        大量造船师逃亡,大量造船师转业,中国的造船技术还在,但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却日渐凋零。
        黄崇德受王渊所托,花重金寻找半年有余,请找到一位造过封舟的老师傅,那纯粹是运气好到爆棚。老师傅已经年过九十岁,若是再迟一两年寻找,就只能找到他的坟头了。
        “有多少位老船师?”王渊问。
        黄崇德说:“一共十七位。”
        王渊立即唤来总督府吏员张慕,吩咐说:“准备十七顶轿子,不拘华贵漂亮,只求坐得舒服,轿夫也要会伺候人的。再准备十七套锦袍,要暖和舒服的。这些东西,明天早晨就用,给足你银两,今天夜里能准备好吗?”
        “若不能备好,便无颜再见总督。”张慕拍胸脯说。
        张慕以前是杭州本地混混,因为办事牢靠,且手段相对规矩,迅速被王渊提拔,成为总督府的皂吏首领。
        使起来挺顺手的,如果一直不犯错误,等王渊卸任总督职务时,会考虑把张慕带回京城听用。
        翌日清晨,等王渊起床的时候,张慕早已把东西送到总督府。
        王渊忘了说要靴子,张慕考虑周到,自作主张弄了十七双新鞋,顺便弄来十七顶大帽。而且主动找黄崇德,去客栈给十七位老船师量尺寸,也不知他使用什么手段,反正一夜之间就把东西备齐,而且衣服鞋子还大致合身。
        大清早的,只见王总督骑马进城,身后还跟着十七顶大轿。
        沿途百姓纷纷围观,甚至有人一路跟随,想知道总督又闹啥幺蛾子。
        十七位老船师,早已接到通知,早早起床在客栈门口等候,见到王渊过来立即集体跪拜。
        王渊翻身下马,亲自把那位九十岁的船师扶起,并朝他们长揖一礼:“吾欲打造宝船大舰,请诸位长者倾力相助!”
        “不敢当!”老船师们纷纷还礼。
        十七顶轿子一字排开,十七位士卒捧出锦袍和鞋帽。
        王渊说:“请诸位长者换上新衣,坐轿前往造船厂。”
        这十七人当中,年龄最小的也已五十多岁。在造船业凋零的情况下,他们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常年被人呼来喝去,甚至被当做普通木匠服差役。
        现在有大官请他们造船,一路好生伺候接来杭州不说,总督老爷还当众行大礼,又弄来轿子和锦衣。这待遇,瞬间让老师傅们热泪盈眶,恨不得将一把老骨头献给王总督。
        不多时,十七位老师傅全部换好锦袍,又戴上新帽穿上新鞋,精神抖擞站在客栈门口。
        “诸位长者请上轿!”王渊躬身道。
        围观百姓顿时哗然,只听说王总督嚣张跋扈,哪见过王总督如此谦恭礼遇?
        老船师们又是感激,又是自豪无比,笑得满嘴透风,颤颤巍巍坐进轿子。
        还不算完,王渊又亲自骑马开道,领着这些老师傅前往船厂。
        早在永乐年间,浙江造船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很少造大船。当时,浙江沿海卫所,几乎都有自己的造船厂,可惜在景泰年间裁撤殆尽。
        王渊兴建的船厂,位于海宁千户所附近。
        拜那位被王渊砍头的千户所赐,此处造船厂虽然已经裁撤,船坞却一直在正常使用,用于简单修补走私船只。
        “卑职参见王总制!”满正率领麾下士卒迎接。
        经过王渊推举,朝廷正式批复,满正已连升两级,充任杭州右卫指挥佥事,并越级担任浙江备倭总兵,直管钱塘水师,还破例负责钱塘水师的操练。
        至于海宁千户一职,由满正麾下的副千户提拔担任。
        钱塘水师,是浙江最精锐的两支水师之一。满正接管的时候,居然只剩下两三百水兵,其他士卒全都停留在账面上。而且连中型战舰都没有,全都是一些小船,难怪历史上被几百日本朝贡使团打得找不着北。
        王渊点头说:“起来吧,这些都是我请来的老船师,一定要多加优待。”
        满正笑道:“卑职定把他们当自家长辈伺候。”
        老船师们都已落轿,王渊说:“诸位长者,且一同去参观船厂。”
        很快,老师傅们大失所望。这里的破船坞,别说造郑和宝船,就连造四百料的战座船都够呛。
        九十岁陈宝昌眼神不好,盯着船坞看了半天,问道:“这是在造鸟船?”
        王渊解释说:“小型鸟船,船师经验不够,造些小型鸟船练手。”
        历史经常提到“福船”,那玩意儿是福建的特产。浙江也有一种“鸟船”,又称“浙船”,曾经服役于郑和船队,长约十丈,长度相当于宝船的三分之二。
        但是,到了正德年间,鸟船资料完善保留着,会造鸟船的师傅却找不到。
        直至隆庆开关,“鸟船”资料才被翻出来研究,并于海上战场重见身影。《兵录》记载,隆庆年间的“鸟船”,配备八门两千斤重炮,二十门千斤重炮,数十门小型火炮,六十门铳炮,堪称东方巨舰——郑芝龙大量装备这种战舰。
        清代康熙年间,“鸟船”又出了升级版,长度接近郑和宝船,可惜收复台湾之后就渐渐消失。
        张钺被王渊扔到浙江南关收税,那里的主要税收并非银子,而是各类木材!收取实物之后,一部分运去建造漕船,一部门运去给正德修豹房。
        王渊胆子大得很,把适合造海船的木料,私自扣下一大堆。
        可惜,他从官方招到的造船师,并没有造大船的经验,只能先让他们制造小型鸟船练手。说是小型鸟船,但也足足四百料,已经相当于目前大明水师最厉害的战座船了。
        而郑和宝船,超过四千料!
        王渊问道:“老先生,各类船型图纸,我都准备好了,你能造出郑和宝船吗?”
        陈宝昌笑道:“总督大人,宝船其实就是封舟,便是没有老朽,南直隶和福建的船厂,多费些功夫也能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