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48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群臣绝倒,一堆普通物品,竟换来一百六十万两白银,果然都是些没脑子的野人。
        杨廷和疑惑道:“两条河,便淘来二十多万两金沙?”
        朱海说:“杨阁老不知,那里的金沙是真多,太阳照着都金灿灿的。因此,那两条河,一条被船员们称作流金河,一条被船员们称作闪金河。数千土著淘金几个月,才淘得这么多金沙。如果下次再去,恐怕就没那么便利,因为附近河段的金沙已经所剩无几。不过嘛,在下派人往上游探过,上游数十里皆有金沙存在!”
        大殿轰然,群臣震惊,还有数十里河段的金沙等着去淘!
        历史上的美国淘金热,大概吸引了三十万人淘金,加州金矿的年产量接近四十吨。这还只是十年平均数,刚开始那两年淘金很容易,年产量很可能有五六十吨——这些数据出自官方,还有无数黄金,直接民间交易,并未计入其中。
        而五十吨,换算成明制,约为一百三十四万两!
        (注:三十万美国淘金者,真正暴富的是刚开始那一万人,淘金就跟下河捡金子一样。后来的淘金者,虽然也能淘到金子,且收入是打工的好几倍,但那里的物价翻了十倍以上,到头来还特么不如打工呢。更扯淡的是,不良奸商坐地起价,比如在酒馆里喝酒,老板只收金子不收钱。)
        朱厚照洋洋得意:“出海一趟,便运回二十六万余两黄金。杨阁老,你还怕国库空虚吗?”
        杨廷和很想反对,但欲言又止。如果再反对,户部官员估计要掐死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陛下刚才所言,出海之船员,死亡超过四成,活着的也人人带伤带病。黄金虽贵重,人命亦无价,须减少出海次数,每趟多带一些金沙回来也可。”
        王渊突然出声:“船员多死,皆因淡水**。物理学派弟子,正在研究储水之术,或许可以减少出海伤亡。”
        朱厚照说:“二郎有心了,若你的学生能有所获,届时朕必定不吝赏赐。”
        “谢陛下!”王渊说道。
        明代的税收,很多都是实物,除了漕粮必须入京之外,许多都变成了地方官府收入。而且还分门别类,米多少石,麦多少石,粟多少石,草多少束,丝锦多少斤,绢多少匹,布多少匹……
        而中央能收到的税银,主要有户口钞、杂课、盐课、茶课、金银课等等——盐税、茶税虽然算钱,但也有一部分折算为布米统计。
        林林总总加起来,去年中央收到的赋税(不含实物),一共有七百多万两白银。而且其中有两百多万两,是靠陆续开海和整顿浙江北关所得,否则中央税收只有四百多万两白银——朱厚照很纳闷,为啥杭州市舶司税收那么多,其他开海的市舶司税收远远不如呢。
        前往美洲一趟,就能带回价值一百六十万两白银的金子,都超过大明(货币)岁入的五分之一了!
        谁敢反对去美洲啊?
        另外,如果把这些金子也计算进去,今年的货币岁入很可能超过九百万两银子。其中接近一半,都算王渊变相带来的。
        都说王渊是佞臣,如果换你当皇帝,且不论战场立下那些大功,只让中央货币税收几乎翻番,这样的大臣你不倚重信任?
        中央现在已不缺钱了,只是缺粮而已,各地大灾耗粮太严重。
        朱厚照正在慢慢屯粮,他打算再屯一年,明年秋天就去收复大宁城。
        王渊要信任,朱海也要封赏!
        朱厚照突然说:“御马监朱海,探海有功,擢升御马监少监,仍旧提督探海船队。特赠探海伯!”
        太监封爵?
        文武百官全部愣住,随即集体劝谏:“陛下三思!”
        朱厚照又补充道:“从今往后,探海伯朱海,不得在京城和地方任职,只得督理海外事宜。历任探海提督皆如此,当为大明定制。”
        “陛下圣明!”这回没人反对了,只要别在国内瞎搞,太监在海外当伯爵也可以接受。

475【朱海的野望】
        城西,谷府。
        太监虽然必须住在宫里,但位高权重的太监,却肯定在外头有私宅。
        谷大用摸着箱子里的银元,非常直白的问道:“有多少?”
        “三千两。”朱海回答。
        谷大用笑道:“你这趟捞得不少啊。”
        “全凭督公提携,”朱海说道,“其实,福山之金沙,在下一两都没要。除了献给陛下的,全都分给随行船员了。”
        谷大用明显不信,笑着说:“你还挺忠心。”
        朱海解释道:“督公,在下句句实言,因为犯不着要那些金子。我从南洋回京,用分给船员的金沙,采购香料去杭州贩卖。再于杭州采购瓷器、绢帛等物,运去辽东贩卖。只这两笔买卖,就净赚上万两白银(假的,更多)。把本金分给船员,再分些利润给他们,赚来的银子大部分我独吞。督公且说,我还用得着伸手去拿金沙吗?”
        “金银可不嫌多。”谷大用说。
        朱海说:“细水长流嘛,主要陛下高兴了,今后还愁没银子赚?”
        谷大用笑道:“你倒是清廉,咱家没用错人。”
        朱海说:“今年刚刚开张,只能报效督公三千两,以后每年都有五千两银子。还望督公在陛下面前,平时多多美言几句。”
        “都是自己人,你便不送银子,咱家也会给你说好话。”谷大用非常高兴。他因为推荐朱海,不但更得皇帝重用,每年还有几千两银子可拿,算是他这几年下出的最精彩的一步棋。
        朱海奉承道:“孝敬督公是应当的。”
        谷大用说道:“王侍郎那边,你也要多多孝敬,今后可得仪仗他。”
        朱海表情古怪说:“王侍郎分文不要,只让我勤勉做事。”
        谷大用愣了愣,感慨道:“都说谁谁谁是清官,我看王侍郎才是真的清官。咱家虽然也贪,可打心里佩服清廉之人,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朱海也说:“王侍郎一身正气,站在他面前,我都自惭形秽。”
        又聊了几句王渊,谷大用突然问:“极东之地真那么多金子?”
        朱海说道:“多得很,但要拿人命去换,随行船员真死了四成多。”
        不但死了四成多,而且活着回来的船员,因为已经分到了金子,打死都不肯再度去美洲。所以朱海才自己一分不取,多多分金给那些船员,这将是他日后的铁杆班底。即便不跟他去美洲,至少也在南洋跟他混,朱海想在南洋有一块自己的地盘,不用再仰仗朱英、满正、宁搏涛那些人。
        朱海手里的六条船,全是拿着皇帝手令,求锦衣卫海拨给他的,以后就没这种好事儿了。
        朱海必须用现在的本钱,一边经商牟利,一边去美洲完成任务。他想造更多船,造更多枪炮,在东南亚占几座岛,再派人回老家寻访亲戚。虽然全家遭灾皆死,但同族弟兄应该能找到,过继一个侄辈过来当儿子,还能传下香火创立家业。
        说不定,他朱海的儿子,能在南洋做国王呢!
        朱海当初选择自阉,也算一个狠人。又一路爬上去,入了谷大用的法眼,称得上聪明有能力。甚至,他看不起张永、谷大用、江彬、钱宁这些人,疯狂捞钱完全不计后果,都不知道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
        拜别谷大用,朱海又前往物理学院。王渊清廉不收银子,朱海却不能真的不给,于是决定给物理学院捐钱。
        “王掌院,些许心意,还请收下。”朱海姿态非常低,跟王晹面前屈身赔笑。
        王晹早就考中了进士,但没当几天官就辞职了,一边研究学术,一边传播物理。他现在是物理学院的掌院,《物理学报》的主编,在王渊弟子中辈分不高(按入门时间,师兄弟排名三十多位),威望却属当之无愧的第一。
        王晹悄悄那些银元,笑道:“这得几千两吧?”
        朱海说:“三千两而已,小小意思,不成敬意。王掌院带领弟子研究储水之术,是所有船员的恩人,在下实在无以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