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481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财可通神,王晹此时看朱海就颇为顺眼:“朱爵爷客气了,陛下和老师有命,我等弟子自当竭尽全力。既然爵爷捐赠三千两,我便拿出一千两,建立一个‘储水术实验组’,普通组员有月俸可拿,取得成果者亦有奖金可得,如此必定能激发干劲。至于剩下二千两,便入物理学院的账目。如此安排,爵爷可还放心?”
        “既已捐赠,全凭王掌院处置,”朱海感慨道,“物理学派之人,果然个个清廉无私!”
        王晹笑道:“那倒不是,有私者多得很,我也不嫌钱多。只不过嘛,我若真想捞钱,何不去做官?既然选择辞官,那就有更高追求,便是传播物理之大道!除了物理大道,余者皆为俗务,得之固然可喜,却不能沉迷其中。”
        朱海奉承道:“先生真大儒也!”
        王晹哈哈大笑:“我可不是大儒,只论师兄弟之中,学问比我好的多得是,品德比我高的也不计其数。”
        “先生太谦虚了。”朱海赔笑道。
        说实话,储水技术真没啥好研究的,至少以现在的理论和技术很难有大的改进。
        远洋船只上储存的淡水,正常情况下,三到四个星期就会长出绿苔。如果存放两个月以上,凑过去一闻,恭喜你,你将闻到下水道的味道。
        上次航行,朱海自己没有出海经验,船员也没有深海远洋航行经验,只能靠麦哲伦的航海日志来摸索。但那些航海日志,更多的是记载各种奇异经历,以及缺水缺食的种种情况。航海细节,反而很少展现。
        将腐水煮沸,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但气味依旧是下水道那味儿。并且,长期喝煮沸的腐水,也会有一定几率染病。
        更糟糕的是,普通船员,没有喝开水的习惯!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喝开水健康,东晋《养生要集》就有记载:“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剧增,植被破坏严重,城中小民基本都喝生水。纯粹是为了节省柴薪钱,因为每个月烧柴的开支太大,久而久之就没了喝开水的习惯。
        另外,由于海船是木制的,定时生火,定点生火,以防止发生火灾,全都喝开水似乎也挺麻烦。
        朱海去的时候生了一场病,多半是因为他水土不服。回来的时候没病,源于他一直喝沸水,而且还经常喝茶,用茶味来掩盖下水道味儿,这样连坏血病都不会得。
        朱海跑去物理学院逛了一圈,储水技术暂时还没有,净水技术却很多。
        学生们建议他准备木炭,用以过滤杂质。再准备雄黄、白矾,这些东西可以杀菌,虽然学生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细菌,但老祖宗说这两样东西可以净水。
        然后,又建议朱海多准备木柴,所有船员必须喝开水。
        随即,朱海又去拜访王渊,王渊说道:“多准备茶叶,给船员煮茶喝,不要想着省钱。”
        朱海说道:“那得换大船!”
        欧洲远洋航行,为啥经常缺水缺粮?就是因为船长太抠门,因为他们普遍船体不大,又要尽量多运载货物,于是饮食物资都准备得很紧凑,一旦遇到意外便会食物短缺。也舍不得多装柴禾,给船员们烧开水,甚至是给船员们喝茶了。
        只要朱海全部换大船,备足柴禾和淡水,用木炭过滤杂志,用白矾和雄黄杀菌,都煮沸了再喝,甚至是每天泡茶,那病患和死亡率就能降到最低。
        朱海立即进宫见皇帝,把事情都说清楚。
        朱厚照也非常爽快,直接拨十万两银子,让朱海去购买或建造大船。这货立即南下去做准备,暂时可以不急,他打算明年春天再出发去美洲。
        至于印加使者瓦库,则留在北京学习汉话,他已经可以进行日常简单交流了。并对大明的数学和天文很感兴趣,甚至跑去物理学院,每天请教这些相关知识——印加帝国的天文水平很高,也有自己的数学符号。
        而咱们的朱厚照先生,在继豹房、虎城之后,又专为草泥马建造羊驼房。
        嗯,公主朱璇祯很喜欢羊驼,每天都亲自来给羊驼喂草。

476【王子复国记之一】
        “极东之地有大陆,是为殷州。东出日本,顺风顺水,两月可达。”
        “正东有海湾,名曰福湾,风平浪静,是为良港……又有山丘,名曰福山……福山靠海处,有大湖,名妈祖湖……”
        “横渡福湾,有树林,皆栎木,名栎木湾……”
        “沿栎木湾北上,又有大湾,名望金湾……望金湾东走,有一河谷,名望金谷……过河谷有大湖,名思乡湖。”
        “二河汇入湖中,一名流金河,一名闪金河。河中多金沙,掬手可得之,如今已尽矣……”
        ——摘自《补山海经·海外东经》,作者许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此书成于大明延嘉十二年,西元1637年。)
        极东之地有黄金,手捧河水可得金沙,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京城。
        但是,士绅百姓都只视为谈资,并编出各种各样的离奇故事。没人真跑去美洲淘金,毕竟死亡率太高,那纯属提着脑袋去出海。
        不过在京城做生意的客商,却把消息传播各地。沿海生活艰辛的百姓,见钱眼红的亡命徒,以及胆子肥实的海商,立即生出别样心思来。
        海商和亡命徒最先串联,他们坐船去南洋打探消息,有的干脆直接找到朱海,想要搭伙一起横渡大洋。
        这些日子,王渊正在给儿子补课,顺便请杨慎进行教导练习。
        长子王策,即将年满十二岁,打算参加明年春天的童子试。不用回贵州,可借籍京城,但以后考举人必须回乡。
        “子曰,”王渊说道,“你试着破这道小题。”
        王策立即提笔写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王渊顿时笑了:“你读过苏东坡的文章?”
        王策说:“杨师(杨慎)让我熟读《三苏文范》。杨师说,只要背熟了唐宋大家的散文名篇,则童子试轻而易举。”
        王渊吐槽道:“他教弟子倒是轻松。”
        王渊与杨廷和虽属政敌,但他与杨慎却是朋友。
        杨慎不喜欢心学,并非思想保守,而是觉得心学糊弄人,跟程朱理学没啥本质区别。不过杨慎喜欢物理,偶尔跑去物理学院厮混,且跟掌院王晹私交甚笃。
        既然儿子要参加童子试,那就得找最好的老师,大才子杨慎便是不二人选。
        黄峨也是才女,但对四书五经研究不深,更倾向于史学和辞章之学。她给孩子们打基础很不错,但想走科举之路,却还得另寻名师。
        王渊又出了一道小题,王策还没开始动笔,突然太监就来传旨了。
        火速赶到豹房,朱厚照扔了一封奏疏过来:“朱英来信,请求礼部刻金印,他们想带僧伽罗王子回锡兰岛复国。”
        锡兰岛就是后世的斯里兰卡,此时已分裂为五个王国,葡萄牙支持其中最大的一个王国。
        而锡兰统一王朝的僧伽罗王子后裔,目前定居于泉州,已经在大明传了四代,子孙皆会说汉话、写汉文。
        王渊仔细看完奏章,顿时笑起来:“此计可也。”
        朱厚照说:“我也觉得可行,你让礼部刻金印,便封他一个僧伽罗国王。”
        大明水师为啥要攻打锡兰岛?
        很简单,为了获得铁梨木!
        大明如今有三种主要船型,即浙江的鸟船,福建的福船,广东的广船。
        其中广船最坚固耐用,因为采用铁梨木制造,但维护成本非常高。主要是铁梨木砍伐过度,不但价格昂贵,且有钱都难买,一旦船体受损很难找到材料修复。
        年初王渊回京,在天津遇到佛郎机人,得知达伽马担任印度总督。他立即写信提醒满正、宁搏涛,让二人小心提防,最好再打造几艘新战舰。
        舰队维护很费钱的,大明水师现在有战舰六十余艘,即便控制了香料航道都有些扛不住。
        他们听说葡萄牙人可能有异动,于是想用铁梨木建鸟船,让自己的新战舰更加坚固。至于以前的部分战舰,可淘汰一批卖给商人当武装商船,中国沿海有无数商贾都等着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