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6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你打算做什么生意?”王渊问道。
        黄煦回答:“棉花。”
        王渊有些诧异:“棉花?”
        黄煦详细说道:“如今大明有三棉,即鲁棉、楚棉和南棉。鲁棉所织棉布最优,楚棉、南棉皆为劣等,而且都已经供不应求。既然国内棉花不够,为何不放眼海外?”
        王渊笑道:“你打算到海外种棉花?”
        黄煦说道:“棉田夺粮田,有伤天和,今年南方大旱,因为大种棉花,更加导致粮食奇缺,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海外种棉。”
        王渊问道:“在哪里种棉花最合适?”
        黄煦说道:“棉纺业大兴之后,诸多出海商贾,尝试在南洋各地种棉。但他们都失败了,南洋种出的棉花,别说比不上鲁棉,就连楚棉和南棉都不如。但是,天竺所产棉花,质量不下于鲁棉。这几年,又兴起一个海商行当,即从天竺运棉花到大明,再从大明运棉布到天竺。”
        王渊问道:“看来大明水师,早就在打天竺的主意了。”
        “正是,”黄煦说道,“父亲给的三万两银子,学生打算全部用来召集灾民出海。第一批只招青壮,购置兵甲,追随大明水师攻打天竺!”
        印度种植棉花的历史,远远早于中国,主要有南、北、中三大产棉区。
        大明水师盯上了南部产棉区,那里是维查耶纳伽尔国的地盘。
        如今的印度次大陆,主要有三个大国。
        第一,莫卧儿帝国,创建者为巴布尔,跟吐鲁番王、叶儿羌汗是表兄弟。巴布尔和叶儿羌汗曾经联手作战,被乌兹别克汗国打得满头包,战争失败之后,一个南下创建莫卧儿帝国,一个东进创建叶儿羌汗国。
        第二,孟加拉苏丹国,是整个印度次大陆,人口密度最大、粮食产量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就在今年,孟加拉国的首都,被莫卧儿帝国攻占,但很快组织有力反攻,战事进入拉锯僵持阶段。
        第三,维查耶纳伽尔国,经济不如孟加拉,军事不如莫卧儿,但依旧享有南印度霸主地位。
        印度的棉花,早就让大明海商垂涎欲滴,大明的纺织业商人,也同样撺掇着水师去攻打印度。没办法,国内棉花产量不够,南洋又不适合种棉,大家很自然的把目光投向印度。
        今年南方八省大旱,楚棉、南棉大面积减产,棉花供应量更加不足,直接促成军事行动的提前实施。
        南北棉纺织商人行会、各大海商行会,纷纷集资入股,跟大明水师合伙,组建一个类似东印度公司的组织,他们称之为“天竺棉会”,黄煦就打算拿着父亲给的三万两银子入伙。
        这些钱,首先用于招募灾民中的青壮,打造一支八千人规模的陆军,跟着大明水师一起去攻打维查耶纳伽尔国。
        没办法,维查耶纳伽尔国实力雄厚,并非锡兰、占城这种小国可比。
        仅靠大明水师官兵,或许能一路打胜仗,但很难完成实质性占领,后续的殖民统治也难以展开。
        葡萄牙经营印度三十年,面对维查耶纳伽尔国的时候,也只占了两个港口作为殖民点。
        为了棉花,纺织商、海商、大明水师,三方势力一拍即合。他们已经垂涎欲滴数年之久,这次的南方八省大旱,终于促使众人踏出实质性的一步。
        正德二十四年,“天竺棉会”正式成立,股东多达数十家,本钱接近一千万两白银!
        原本打算募兵八千,银子实在太多,干脆招募一万两千人。都是从灾民中募集的青壮,各地官府非常配合,因为可以减少流民数量、减轻他们的赈灾压力。
        浙江、广东、福建的钢铁厂,一下子接到大量订单,疯狂打造兵甲器械。
        当年冬天,天竺远征军在柔佛城组建完毕,仅滑膛枪兵就有五千人,并且装备了钢质刺刀。
        训练长达四个月之久,正德二十五年春天,大明水师在印度马马拉普兰登陆。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船可以直接横跨孟加拉湾,这座港口城市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并且,维查耶纳伽尔国承平日久,政权早就腐化堕落,国力正从巅峰状态往下狂跌,马马拉普兰港的城墙已经上百年没修缮过。
        “轰轰轰!”
        数百门海战火炮,对准城墙一顿狂轰滥炸,瞬间就轰塌出多处缺口。
        城内守军毫无准备,他们已经两百年没打过仗,面对突袭根本不知如何是好。在一片惊慌当中,高种姓贵族直接弃城而逃,守军也随之放弃抵抗,这座古老的海港城市,就这样被“天竺棉会”占领。

550【吾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亡国之臣】
        维查耶纳伽尔国,明史称之为“西天阿难功德国”,是不是一下子就牛叉起来?
        它的建国过程,适合拍成电影,因为非常具备传奇性。
        却说,元末时期,印度教国家,纷纷被绿教所灭,只剩零星小国残存。
        两位流落民间的王子,拜印度教隐修者为师,带领备受压迫的印度教徒,掀起了反抗绿教的战争。中途,兄弟俩双双被俘,甚至因此改信绿教,卧薪尝胆之后再次起兵。
        终于,凭借大量教徒支持,两位王子重建了印度教国家。此后南征北战,几乎统一南印度。他们铲除地方邦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宣布宗教平等政策,所有宗教都可以在此自由传播。
        如此兴盛近百年,连续出现三个昏君,大臣篡位,改朝换代。
        新王朝得位不正,地方军阀蜂起,政治矛盾激化,国家一分为七。分裂出的六个小国,全部绿化为敌,将信奉印度教的维查耶纳伽尔国团团包围。
        这么说吧,除了维查耶纳伽尔国,如今整个印度地区都属于绿教势力。
        二十年前,克里希纳迪瓦拉亚开始亲政,这位年轻的国王竟是雄主。积极通商,缓和宗教,中央集权,一扫国内颓势,还将北边的巴赫曼尼苏丹国,用武力活生生打成自己的属国。
        大明水师敢悍然出兵,除了八省大旱的推动,还因为这位雄主病死了。
        衰弱腐化百年的国家,一个雄主能真正中兴?或许可以,但二十年太短,雄主也死得太早,三十多岁就突然暴毙。
        强行压制的内部矛盾,雄主一死,瞬间激化。
        大臣们忙着清除异己,新任国王也在拼命抓权,地方领主不听中央政令。甚至有人闹着“清君侧”,宣称前任国王死得不明不白,号召地方领主联合起来给那位雄主报仇。
        三千大明水师士卒,一万二千天竺棉会军队,登陆之后势如破竹,一口气攻占十七座城市。
        你可以想象成印度版的“倭寇”入侵,这个国家的主力部队,全都驻扎在北方边境,南方地区一直歌舞升平。突然间,大明贼寇从海上杀来,攻击他们富庶而虚弱的南方。
        而中央新君继位,皇帝正忙着跟朝臣搞“大礼议”,北部边境还刚刚发生大旱灾,那里的主力部队都在进行闹饷活动。
        活脱脱的嘉靖朝翻版!
        但大明侵略者,可不是各自为战的倭寇。他们在海上拥有大炮巨舰,登陆部队多达一万五千人,兵分三路之下,直接把维查耶纳伽尔国的南方杀穿。
        真杀穿了,从东部沿海登陆,一直杀到了西部沿海。
        坎纳诺尔港。
        一群葡萄牙殖民士兵,傻傻看着大明军队,他们有点搞不明白,对方怎么会从西方陆路而来。
        “准备战斗!”
        城堡内的葡萄牙守军,纷纷大喊,惊慌失措跑到战斗位置。
        满正之子满勇,是南路大军统率,麾下带着五千士卒,还有就地招募的八千印度辅兵。说是辅兵,其实都是抓来运输物资的印度贱民,除了脑子不好使,这些贱民还蛮听话的,给口饭吃就不会想着逃跑。
        城堡大门打开,一个葡萄牙军官,带着一个扈从骑马而出,奔到大明水师阵前:“这里是葡萄牙城堡,请贵军遵守马六甲协定,立即撤离坎纳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