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59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接下来,鸡飞狗跳,张永的弟弟和外甥,全部被捉拿下狱。
        根本不用再调查审问,他们的罪状数不胜数,已经被言官弹劾无数次。
        王渊没想着一查到底,官们却收不住手,一路追查到张永的老家。就连张永死去的哥哥,以及哥哥的女婿一家,都被举族流放充军。一共抄家充军四族,并非连坐,而是都有伤天害理之事。四族总共查抄白银上百万两,另抄到房产、田产、店铺、粮食、珍玩无数。
        谷大用在老家得知此事,立即又给物理学院捐赠5000块银元,想要王渊帮忙放他一马,生怕谷家也步了张永的后尘。
        推荐下,  \\app  \\  真心不错,值得书友都装个,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王渊让物理学院收下捐赠,又写信给谷大用,说南方大旱,急需钱粮赈灾。
        谷大用虽然心中滴血,也得花银子了事。他派遣心腹,运送一万块银元进京,全部捐赠给太仓用于赈灾。
        杨廷和对此非常满意,亲自写章夸奖。这篇章,就是谷家的保命符,今后谁再追查谷家,就是在落杨廷和的脸面。
        紧接着,王渊又组织慈善球赛,比赛门票全部用于赈灾,号召球员和球迷一起捐赠善款。但凡捐赠善款的组织和个人,球场门口会立碑记录其名,竟陆续收到善款八千余两。
        转眼到了十月,南方各地灾荒彻底爆发,灾民成群结队离家乞讨,形成无数股大大小小的流民潮。
        物理学和心学弟子,但凡在地方为官者,全都收到王渊的私信。
        于是,私盐案在南方不断爆发,急于解决灾民问题的地方三司官员和督抚,麻起胆子对着地方豪右开刀。说穿了,劫富济贫,一举三得。一可破获私盐案获得政绩,二可抄来钱粮赈济百姓,三可吓得富户赶紧捐钱捐粮。
        有钱有粮之后,就大搞以工代赈,组织流民兴修水利、修理官道、建造桥梁。
        谁干得好,必定快速升迁,王渊的小本本上全都记着呢。
        为了激发地方官员的干劲,王渊甚至以礼部尚书的名义,群发书信给府级以上的地方官员。想升官吗?好好干吧,我都盯着呢,巡按御史有很多都是我的人。
        一场遍及南方八省的大旱灾,成了王渊推行新盐法、打击私盐的有利武器。还能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趁机选拔实干派官员,顺便推动税制改革,似乎坏事都变好事了。
        但是,肯定会死人,会饿死很多灾民。
        南直隶、江西、浙江三省,米价已经涨到三两一石,无数商人还在囤积居奇。
        这种现象不能硬来,强行制定粮食官价,只会逼得商贾不再出货,导致更多百姓买不到粮食。你能查抄一两家,还能把全部商人都下狱不成?那只能彻底扰乱市场。
        而且各地皆遭灾,外省运粮非常困难,必须拿常平仓里的粮食平抑米价。
        于是乎,火龙开始忙碌起来,在南方各地到处烧仓。
        王渊提前给各省发了件,一旦常平仓被烧,仓库大使、副使不用审问,大使斩立决,副使流放极东之地。若有仓使自杀者,举族抄家流放,该地常平仓将被定为重点追查目标!被烧毁的常平仓,上级主管官员,全部留职使用,等灾情过后慢慢论罪,赈济得力者可将功赎罪。
        王渊的这些行为,纯属越权,但满朝武都不敢多话。一是王渊权势已显,二是王渊一心为公,跳出来弹劾王渊,不但得不到名声,反而还要被王渊嫉恨在心。
        南方各省,因常平仓、私盐案而论罪的官员,问斩者多达43人,流放者多达105人,贬官或罢职者共有数百人之多。
        地方吏治为之一肃,王渊终于坐实了“官屠”的名号。
        被明升暗降到徽州的翁万达,也提着铁剑杀疯了。徽州八大族,之前被流放两族,翁万达这小小通判,上任只三个月又灭一族。
        这货拥有徽州府的执法权,他召集流民,专门编练为数五百人的“缉捕队”,每日跟缉捕队员同吃同睡。不断查找徽州大族的罪证,抓了上百个贪赃枉法者,终于逼得其中一族暴力抗法。
        翁万达顺势带人去越权抄家,把抄来的银子和粮食,全都扔给知府用于赈灾。
        徽州知府都被吓尿了,不敢得罪地方望族,也不敢得罪翁万达,只能硬着头皮赈灾,清廉得连半两赈灾银都不愿贪污。
        初冬时节,翁万达莫名其妙被山贼袭击。他提剑大呼,亲自冲杀于前,全身多处受伤,五百缉捕队员争相拼命。
        整个冬天,翁万达都忙于清剿山贼。
        由于将近半年的无私赈灾,翁万达的清官名声已经传遍徽州。在清剿山贼的过程中,居然有两伙山贼敬其品德,主动率众前来自首,帮着翁万达一起剿灭其他山贼。
        弹劾翁万达的奏章,如雪花般飘往京城,只越权抄家一个罪名,就可以将他罢官到底。
        但是,朝廷居然视而不见,任由翁万达在徽州瞎胡闹。
        徽州的士绅豪右彻底被慑服,开春之后,翁万达想干啥干啥,地方望族尽量予以配合。他们一边配合,一边派人到吏部送银子,只求赶紧把这个杀神升官调走。

549【天竺棉会】
        赈灾,又叫“荒政”,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主要政治活动之一,即便在蒙元时期,朝廷也得做样子赈灾,否则就是罔顾天命。
        赈济、赈贷、赈粜、施粥、蠲免、罢官籴、招商、工赈、劝分……各种赈灾方法,都被记载进了《荒政则》,这本书是大明官员的必修教材。
        其中,工赈便是以工代赈,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
        但凡认认真真读过《荒政则》,官员们就知道该如何赈灾,根本不需要王渊去提醒。后世所有的赈灾方式,中国古代都已经拥有,只看各级官员的决心和能力而已。
        徽商黄崇德,这次联络各地海商,从南洋购买大量粮食,无偿捐赠给南方各省。
        然后让儿子黄煦进京,拜见首辅杨廷和,求得一副内容为“义商”的墨宝。
        没办法,黄崇德被吓坏了。
        徽州八大族,因为两淮私盐案,被杨廷和灭了两族,其中一族就是黄家主宗。
        黄崇德也出自黄家主宗,爷爷辈儿才单独分出来,差点就被杨廷和给一锅端了。
        黄煦从杨廷和那里讨来墨宝,又前来拜见:“先生,父亲让学生来当面致谢,多谢先生事先提醒。”
        王渊点头说:“你父亲做得不错,让他不用担心。”
        黄煦是王渊早年收的学生,其父黄崇德,则是王渊的重要商业合作伙伴。
        黄崇德的爷爷分家之后,家财并不丰厚,生意也做得不大。随着江南织造业兴盛,黄崇德筹措资金,跑去山东买棉花运往南方,渐渐崭露头角。弘治朝盐法改革,黄崇德嗅觉灵敏,成为第一批吃螃蟹者,瞬间变成大盐商,而且属于最可恶的囤户。
        王渊开海之后,黄崇德先是做内地供货商,渐渐又在向海商转型。
        新盐法实施之前,王渊就派人提醒黄崇德,让他老老实实听从朝廷政令,否则就取消跟黄家的合作关系。
        这次论罪处斩的徽商黄莹,正是黄崇德的族兄,而且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黄崇德带着黄莹涉足盐业生意的。如今黄莹抄家问斩,黄崇德反而逃过一劫,徽州黄家瞬间以黄崇德马首是瞻,他这一脉也摇身变成黄家新的主宗。
        王渊问道:“你真不打算考科举?”
        黄煦答道:“弟子不喜仕途,有个举人功名就足矣。”
        黄煦六年前就中举了,以他的才学文章,有很大几率能中进士。但这小子,却跟着父亲做生意,经商时顺便搞数学研究,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数学家。
        王渊笑道:“你不是长子,分不到太多家产,可有想过今后如何做生意?”
        黄煦回答:“父亲答应给我三万两银子做本,无论生意成败,今后都跟家族无关。若赔光了本钱,就回家辅佐兄长,老老实实做一个商号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