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79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杨廷和也懒得管了,拢手伫立于秋风中,等待里面宣布关于皇帝的消息。
        终于,一个太监出现:“陛下有令,百官退散!”
        杨廷和上前问道:“不知陛下病情如何?”
        “陛下龙体康健,杨阁老不必担忧,”太监扯开公鸭嗓回答,复又低声说,“陛下昨晚昏迷,足有一刻钟之久,醒来之后浑身乏力,便是呼吸都困难得很。吴太医虽未明说,但……陛下恐怕时日无多。”
        杨廷和对太监拱手示意,正待离去,突然又有太监出来传话:“宣内阁众臣,其余百官速速离开!”
        杨廷和、蒋冕、王琼三人,随太监进入好山园。
        朱厚照坐着一把宽阔大椅,皇贵妃正在给他喂药,太子和公主站于两侧说话。
        屋里其实不冷,朱厚照却裹着棉被,就这样他还浑身冰凉。喝完药汤,朱厚照有气无力的说:“朕快死了,让二郎快点回京,将那蒙古副汗献俘于阙下。从今天起,太子监国,携铁木真遗物,代朕告祭宗庙,所有仪式一切从简。但是,献俘之礼应大办,朕要亲自登临午门城楼。”
        “臣遵旨!”三位阁臣叩拜。
        “退去吧。”朱厚照挥手,抬手臂都有些艰难。
        三人回到文渊阁,立即行动起来,让礼部策划献俘仪式,同时太子开始监国问政。
        太子朱载堻年仅十四岁,性格跟朱厚照非常像。但有一个反面教材的父亲,又有几个好老师教育,他非常厌恶太监干政,甚至打算撤销秉笔太监。
        “内阁拟票就这些?”朱载堻皱眉问。
        掌印太监王敞、秉笔太监张聪,皆在太子左右侍奉。
        张聪笑道:“拟票繁多,老奴怕累着太子,只挑了一些重要的。”
        朱载堻说:“全都抱来。”
        “是。”张聪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很快,张聪带着几个太监,抬来整整两箱子奏章。且把鸡毛蒜皮的政事,全都放在最上边,恭恭敬敬呈给监国太子阅览。
        朱载堻兴冲冲想做有为太子,认认真真看奏章和拟票。看着看着就感觉异常乏味,那些小事太过繁琐,全部过问纯属在浪费时间。他又担忧父皇的身体,整个人变得烦躁不已,终于还是把奏章扔下,快去跑出去呼吸新鲜空气。
        张聪和王敞,两个太监对视一笑。
        又过数日,年仅十岁的达赉逊抵达北京,代表父亲博迪汗向大明天子称臣。
        朝野轰动!
        杨廷和亲自接见使者,问道:“蒙古大汗真愿俯首称臣?”
        达赉逊年龄太小,屁都不懂,只是站在那里当摆设。
        蒙古副使兀鲁思回答:“大汗愿尊明国天子为父,从今往后,大明与蒙古,世世代代为父子之国。”
        杨廷和心中狂喜,仗虽然是王渊打的,但蒙古大汗称臣拜父,却是他杨廷和在做首辅。今后青史留名,首辅也当浓墨重彩,自是千古一贤相也!
        内阁没资格当场答应,必须拟票之后发往司礼监,等待皇帝亲自批示——监国太子有权限,如此大事,太子也不能做主。
        拟票发过去好几天,音讯全无,内阁和蒙古使节都心头焦急。
        终于,有人去提醒蒙古使节,他们还应该表示一下诚意。
        蒙古副使兀鲁思,立即带着财货,前往京城两处府邸,分别给张聪、王敞两位太监送钱。
        收到钱财,张聪批红,王敞盖印,顺利通过。
        监国太子都没权限处理的大事,这两个太监胆大包天,居然不跑去通知朱厚照,就私底下代替天子把事给办了。
        内阁并不知情,还以为是朱厚照亲自在过问。
        这两个太监,连日来一直琢磨太子的脾气和爱好,结果发现太子就是活脱脱的朱厚照翻版。
        “太子殿下,”张聪跑去讨好,“前阵子礼部上奏章,说安南旧臣寻了一个藩王子嗣,欲拥立其为国王,请求大明天子册封安南王,废了那自立为王的莫登庸。老奴读书少,听说那安南国,以前是大明的交趾布政司,不知为何却变成了藩国?”
        朱载堻不屑道:“安南之地,皆乱臣贼子。总有一天,我要让安南复为交趾布政司!”
        张聪立即说道:“太子殿下宏图远略,王尚书又兵法无双,定能将安南国收回来!如今北疆已定,正是对南疆用兵的好时机。”
        朱载堻点头说:“说得好。不过现在还不行,父皇龙体抱恙,北方一场大仗消耗甚多,等再过几年太仓充盈,再去收拾那安南国也不迟。”
        张聪拍马屁道:“殿下英明!”
        朱载堻收到父亲和王渊影响,也有一颗开疆拓土之雄心。张聪没头没脑几句话,便让朱载堻对他印象甚佳,感觉这个太监很对自己胃口。
        随即,张聪又拿出一个木匣子,神秘兮兮说:“殿下且看此物。”
        “这是什么?”朱载堻问道。
        木匣子可以拆卸,里面有一个铜质平台,台上立着几只造型各异的仙鹤。张聪拧动侧面发条,这些仙鹤立即动起来,而且还发出动听的音乐声。
        张聪介绍道:“此为妙音匣,京中一钟表匠所制,全京城也只有三个而已。老奴颇费心思,托人购得其中一个,特来献给殿下观赏。”
        全京城只有三个,那得多值钱啊。
        眼前这死太监,居然有钱买奢侈物,还拿来献给监国太子?
        朱载堻瞬间心中明悟,对太监张聪警惕起来。
        王渊给太子讲解《贞观政要·慎所好》一篇,是这样说道:“天子为何要谨慎其所好?因为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奸妄小人,会利用天子的喜好,博得天子的欢心。你想要开疆拓土,不能轻易表露出来,否则必有不懂打仗之人,天天撺掇着你出兵征伐。你喜欢音乐,也不能表露出来,否则必有幸进小人,献上乐谱、乐器和乐伎!你喜欢舞蹈……天子的喜好,也可以用来治国。你喜欢干臣,百官就会趋向于做事。你喜欢谏臣,百官就会勇于纳谏……”
        我忘了老师的训诫,竟被这太监所乘!
        朱载堻暗中拳头紧握,脸上却笑得灿烂:“你这老东西,竟能寻来如此奇物。当赏!”
        一声“老东西”,让张聪心花怒放,赔笑道:“老奴不敢邀赏,只要殿下高兴,便是对老奴最大的赏赐。”
        “好,算你忠心,今后好好做事。”朱载堻亲昵的拍打张聪肩膀。
        张聪浑身骨头都轻了几斤,只觉自己前程远大,即便朱厚照死了,新皇登基也会继续让他做秉笔太监。
        (不要吐槽老王的英语,另外今天只有一更,又感冒了,而且是被儿子传染的。)

570【太子选妃】
        京郊,西北。
        监国太子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王渊凯旋。
        这个场面,隆重得不能再隆重了,但没有任何逾制的嫌疑。
        其一,王渊是代天子出征,太子和文武百官,必须执行迎接天子的礼仪。其二,王渊这次的战功卓著,大明北方边境线,已经恢复到明初极盛时的状态。
        大概中午时分,凯旋部队终于出现。
        走最前方的是腾骧四卫,他们驾着皇帝御辇,高举着大纛和龙旗。接着是王渊和文武官员,王渊表现得非常低调,把自己当成随御驾出征的普通文官。
        “拜!”
        队伍停下,百官叩拜,他们拜的是御辇和龙旗。
        一系列仪式之后,太监开始宣读封敕圣旨,升授王渊光禄大夫、右柱国,加太子少保衔。
        王渊的全部官职变为:礼部尚书(正二品),太子少保(正二品),东阁大学士(正五品,内阁官职,暂时只能听政),詹事府詹事(正三品,首席太子师),翰林院学士(正五品荣誉职务),兼光禄大夫(从一品散阶),右柱国(正一品勋阶)。
        没有什么实质性封赏,相较王渊立下的大功,朱厚照这次表现得非常抠门。
        究其原因,无非是留给太子。
        现在朝中百官都知道,一旦新皇登基,王渊必然真正入阁,朱厚照已经压了王二郎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