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8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其余随军出征的文武百官,都没有任何封赏,一并留给太子施恩。
        王渊没有进城,凯旋礼结束之后,直接前往好山园见皇帝。
        “陛下,臣回来了。”王渊叩拜道。
        朱厚照的心肺功能,已经衰弱到极点,呼吸都显得困难。又兼全身供血不畅,脑子一直发晕,冷得需要裹棉被。
        见到王渊,朱厚照似乎精神大好,微笑道:“很好,二郎的礼物,朕非常喜欢。那些弯刀和马具,朕已经吩咐过了,全都给朕做陪葬品。”
        王渊说道:“陛下天命护佑,必然长命百岁。”
        朱厚照笑道:“朕没想过长命,若能少喝几杯,或许还可再活两年。但人生在世,美酒在前不得饮,这活着有什么意思?”
        王渊沉默。
        朱厚照也不再说话,似乎陷入沉思当中,屋内静得能听到落针之声。
        良久过后,朱厚照突然自言自语:“朕十五岁登基,少年放纵,不晓事理,行为每多荒唐。现在想来,可笑至极,堂堂一国之君,竟被几个太监糊弄。”
        王渊安慰道:“谁都有少不更事的时候。”
        朱厚照还想说些什么,张口欲言又止,最后挥手说:“去吧。”
        王渊躬身告退。
        朱厚照彻底陷入回忆之中,八虎陪伴的荒唐岁月,还有那伤肾的十二胡姬,又有江彬、钱宁那等佞臣。对了,应州之役,亲手擒住达延汗之孙,把人放回草原成了现在的博迪汗。
        大宁收回来了,河套也收回来了,建州女真也被打得不敢犯边。
        还有,还有安南未复,那是大明的交趾布政司!
        还有,还有那极东之地,真想亲自出海去看看啊,驾巨舟御万里波涛该是何等快活?
        朕不甘心啊!
        ……
        文渊阁。
        王瓒直接病死了,彭泽变成瘫痪状态,内阁大臣只剩杨廷和、蒋冕、毛纪和王琼。
        王渊指着地图说:“我是这么想的,九边该改一改了。置河套镇,废延绥镇,延绥地区归陕西布政司管辖。置集宁镇,废大同镇、太原镇,大同、太原两镇,中南部归山西布政司管辖,西北部划归河套镇、东北部划归集宁镇;置大宁镇,废蓟镇,废大宁都司,蓟镇北部卫所划归大宁镇管辖,中南部划归顺天府管辖。另外,置万全镇,废万全都司,废宣府镇,宣府整体并入万全镇。”
        众人盯着地图看了半天,皆表示认可。
        今后只有大明七边,从西到东为:甘肃镇、宁夏镇、河套镇、集宁镇、万全镇、大宁镇、辽东镇。
        延绥、宣大、蓟镇这些地方,已经被王渊搞得不是边疆了。
        宁夏总兵仇鸾,一堆脏事已经被王渊知晓,王渊打算让副总兵周尚文接替其职。
        大同总兵李瑾表现不错,转为河套总兵。
        大同副总兵梁震,转升万全总兵。
        袁达转升集宁总兵,这个位置很关键,出门就能征讨察哈尔部。
        宣府总兵刘焘,转任万全总兵,郑虎为副总兵。这个地方也重要,同样出门就打察哈尔部,王渊真正看重的是郑虎,只不过资历尚浅不能直接升总兵。
        大宁都司马永,转任大宁总兵,也是出门就打察哈尔部。
        俞大猷转升辽北参将,负责抵御朵颜三卫当中,剩下的福余、泰宁两卫,以及不怎么听话的海西女真。
        辽南诸卫所,全部撤卫设县,军户转为民户,由山东布政司派参政进行治理。
        被废弃的几个边镇,一半卫所撤销,一半卫所北移到新边镇。
        王渊打算借着北方大捷,趁机对边疆卫所开刀,不听话的可以试试,看自己脖子是不是比蒙古人更硬。
        新设边镇,全部改流职武将,武官不得世袭,军户转为民户,此后实行营兵制(募兵)。被废弃的宣府、大同等镇武官,就地解散转为民户,朝廷花银子买断世袭官身。若主动报名前往新边镇,世袭转流职可升官,无官可升的也能获赐大片土地。
        王渊一口气派出六位都御史,前往这些地方做巡抚,专门处理相关工作。
        哪个武将不服,可以选择造反,带兵杀过去便是。正好抄没家产,把田产分给那些刚转为民户,却没有土地可耕种的老兵。
        以上改革,只针对有变动的边镇,暂时不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搞这些事情,比跟蒙古人打仗复杂得多。
        杨廷和表示不掺和,任由王渊选派巡抚,他一心等着新皇登基。
        王渊忙着跟都察院、兵部、六军都督府,一起处理军事改革问题,献俘大礼都还没开始,太子朱载堻的选妃工作已经完成海选。
        选太子妃,当在全国海选五千人,皆为13岁到16岁的少女,必须身家清白,最好家境贫寒。
        不过这次选得很着急,只在顺天府周边两三省海选,但凡清秀端庄的都被太监选中了。
        海选之后,五千名少女进京,太监们又开始初选,淘汰掉其中一千人。
        接着复选,仔细观察五官、头发、皮肤、音色、仪态等等,嗓音不好听的,头发干枯发黄的,诸如此类淘汰两千人。
        再来精选,用尺子量手足尺寸,还要走路看风韵,再淘汰一千人。
        剩下一千人进宫挑选,脱掉全身衣服,由老宫女严格检查,有细微疤痕的都不要,这样就只剩三百人。
        皇帝再派专门人员,或是太监,或是宫女,观察三百少女一个月,留下品行端庄、温柔敦厚的五十人,这五十人可为嫔。
        最终,太后或太妃,选出其中三人,皇帝钦点其中一人。
        除了皇帝钦点的那个,其他少女都可以退回去。不但给予路费,还要赏赐钱财,能进攻参选的一千少女,回到家乡必然身价百倍,不知有多少士绅望族抢着提亲,因为她们都是皇室认证过的。
        历史上,明光宗选太子妃时,刘氏姐妹都进前三。为避免姐妹联手称霸后宫,于是就把姐姐退回去了。这位姐姐只要留下,必然是妃子,回老家后自视甚高,一辈子都没嫁人。
        朱厚照想在死前看儿子结婚,这回海选只用了二十五天,五千进京少女里面有许多歪瓜裂枣。
        好在选到三百人的时候,个个貌美端庄,不至于给太子娶个恐龙回来。

571【驸马都尉】
        献俘大礼,已经挑选黄道吉日,还得再等上大半个月。
        太子的婚事却等不及了,本来按照正常流程,观察入宫少女的品性,就得耗时一个月之久。但皇帝下令缩短观察期,十五天足矣,观察那么久干嘛?
        爱耍性子的,尖酸刻薄的,脾气不好的,挑三拣四的稍微表露出来,就是被淘汰的下场。
        最后剩下五十人,由皇贵妃挑出其中三个。
        一为吕氏,定州监生之女;一为宋氏,高唐平民之女;一为张氏,磁州千户之女。
        别说大明皇后都出身贫寒,真正贫寒的没几个,多是中下层军官和秀才举人的女儿。毕竟太监全国海选,不可能走街串巷下农村,必须消息灵通者才知道,然后请太监到家挑自己女儿。又或者让地方官员推荐,官员推荐的,当然也不可能是平民。
        从朱元璋到朱厚照的父亲,平民皇后只有两个。其中一个,还是因为太穷,把女儿卖给镇守太监,由镇守太监送去海选的。
        三位少女被送去好山园,皇贵妃介绍说:“三人皆知书达理,品性端庄,不分伯仲。”
        朱厚照随便看了看资料,吕氏是一个老穷酸的女儿,宋氏是一个富商的女儿,张氏是一个低级武官的女儿。出于个人偏好,朱厚照说道:“张氏女最优。”
        就这么定下来,张氏为太子妃,其余两女皆为侧妃。
        天子或太子大婚,依旧要遵照六礼,只是不必迎亲而已。同样得送聘礼,占卜问吉、选定日期等等,这一套流程走完,估计朱厚照已经死了。
        因此,太子完婚并不着急,朱厚照只想看看儿媳长啥样。
        三位准儿媳皆赐座,坐在那里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