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0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
        杨廷和离京了,蒋冕也离京了,朝堂局面再度大变。
        王渊越过武英殿、文华殿,被皇帝升授谨身殿大学士,直接摇身变成了首辅。全部官职为:右柱国(正一品勋阶),光禄大夫(从一品散阶),太子少保(正二品),礼部尚书(正二品虚职),谨身殿大学士(正五品,首辅),翰林院学士(正五品虚职)。
        内阁大臣:王渊、毛纪、王琼、汪俊、廖纪、王宪、汪鋐。
        翰林学士兼掌制敕房:王廷相
        吏部尚书:何瑭
        兵部尚书:李承勋
        户部尚书:严嵩
        礼部尚书:罗钦顺
        刑部尚书:颜颐寿
        工部尚书:赵璜
        左都御史:陈雍
        王渊一口气拉了好几个入阁,除了刑部尚书颜颐寿,其他关键部门的主官全换成自己人。
        就这权势,杨廷和一辈子都没做到。
        因为杨廷和头上始终有朱厚照,皇帝一直在六部掺沙子,或者江彬等权臣在掺沙子。而王渊头上是个小皇帝,又得顾太后信任,他做首辅的起点就是一手遮天。
        刑部尚书颜颐寿,是杨廷和留下的党羽,但这人做官还算不错,因此没有被王渊挪窝。
        但是,如果颜颐寿今后不配合,或者在关键时候留一手,王渊不介意送他去南京那边养老。
        陈雍算是熬出头了,他被王渊忽悠着在江西清田,得罪了一大堆清流中人。不但几次面临生命危险,还被贬职闲置数年,如今终于得掌都察院。
        谁都有可能背叛王渊,陈雍绝对不会。他得罪的人太多,只能跟着王渊走到黑,由他掌控都察院再合适不过。
        至于张璁,因为修筑铁路有功,这次晋升礼部右侍郎。
        夏言巡按顺天府有功,擢升都察院经历(连升两级),他的仕途正往大喷子发展。
        王渊掌控朝廷之后,还是没进行地方改革,一边让复古派文人造势,一边整顿朝廷吏治。
        在朱载堻大婚前几天,朝廷颁布《考成法》。
        从今往后,京官的工作内容,都会受到六科兼管。每过一段时间,各部门都要接受检查,哪个部门没按时完成工作,哪个部门工作做得很好,全都记录下来,作为该部门主官的政绩评判依据。部门主官也要记录下来,各自部门的下属官员工作情况。
        官员考成薄分为三本,由六科统计编撰,一本转交内阁,一本转交司礼监,一本转交都察院。
        今后,京官们别想再摸鱼,都将记录在册,官职升降以工作政绩为标准。
        六科权力大涨的同时,批驳之权被取消。也即,六科老老实实做秘书、审计、监督工作,不得再干扰内阁和六部事务,免得许多政令因六科而陷入扯皮。
        这也跟张居正的做法有很大不同,在张居正手里,六科变成“内阁锦衣卫”,借此收拢六部大权。
        而王渊不需如此,因为他的起点太高,一做首辅立即掌控六部。
        没了六科做锦衣卫,正常情况下,内阁无法一手遮天。即便王渊哪天远离朝堂,六部也不会被内阁彻底玩弄,就算继任首辅要反攻倒算,那也得看六部尚书同不同意。
        今后的首辅若想破坏改革成果,至少得同时掌控吏部、户部、刑部才行!
        突然颁布《考成法》,给京官戴上紧箍咒,怎么可能没人反对?
        王渊正等着呢,反对者当中的杨党,正好被借机清洗。
        王渊的手段没那么低级,不搞什么排除异己,一切按照规矩行事。
        杨党主导裁剪冗余,收回皇庄皇店,怎么可能不趁机渔利?而派去辅助的王党之人,手里掌握着大量黑材料!
        让刑部尚书颜颐寿负责调查,让这位杨党去审理杨党,弄翻多少人都跟王渊无关。如果颜颐寿敢徇私留情,那正好将其踢去南京,王渊可以顺势掌控刑部。如果颜颐寿秉公办理,绝对会被杨党视为叛徒,从此跟着王渊一条路走到黑。
        杨党被处理了一堆,那些不是杨党的反对者,自然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前途。
        这不就没人反对了吗?
        《考成法》由此顺利颁布推行,算是王渊送给天子大婚的礼物。

591【天子大婚】
        朱载堻的大婚,早在朱厚照死之前就开始了。
        当时,王渊作为礼部尚书,亲自定下大婚开销,不得超过三十万两银子!
        这个婚礼预算,虽不奢靡,但也不寒酸。
        首先要赐宅给准国丈,给未来的皇后,在京城弄一处娘家住所,房屋装修和招买仆役都得花钱。
        准国丈进京住下之后,逐步进行大婚六礼,每一礼都需要大笔开支。
        其中,纳采(下聘)开始小动,纳吉(卜婚)开始大动。到定下婚期之时,不但国丈府张灯结彩,就连隔壁邻居都喜气洋洋,因为此时已经下诏册立皇后。
        天子真正大婚那天,皇城内外,同庆同喜。
        满京城的红地毯、红绸缎、红灯笼,这些都需要朝廷出钱采办,甚至地方州府都要为之庆祝。天子大婚,仅织造费用,开销几万两银子实属正常,排场大的十多万两都能撒出去。
        之前由严嵩掌控礼部,婚礼也是他在张罗。
        这玩意儿谁都没经验,只能翻开相关典籍文件,主要模仿朱厚照的婚礼进行。然后严嵩就被吓到了,朱厚照结婚那次,献祭了一个礼部尚书。
        张升,成化五年状元,官职礼部尚书。《明史》记载,他因触怒刘瑾而罢官,堪称正直刚烈,其实是给皇帝办婚礼出了岔子!
        婚礼之前,诏选宫女,张升把“禁优隶卒家”,写成了“禁优吏卒家”。
        隶,特指皂吏。
        吏,包含文吏。
        张升一字之差,等于禁止文吏之女入宫,还把文吏与倡优并列而论。
        这顿时犯了众怒,京中各衙门的房吏书办,千余人上街鼓噪抗议。消息传到宫中,朱厚照哈哈大笑,觉得这事儿太可乐了。
        更扯淡的还在后面。
        朱厚照询问随侍太监,得知此人还是状元,顿时冷笑:“我朝居然有隶、吏不分的状元,真乃奇耻大辱。降旨,改‘吏部’为‘隶部’,看大头巾们怎么说。”
        朱厚照这道圣旨,不但把吏部尚书气炸,满朝文官都被踩了尾巴,遂纷纷上疏弹劾张升。
        状元出身的礼部尚书,因为写错一个字,就这么罢官回家永不再用,到了《明史》竟变成得罪阉宦而请辞。
        当时出的事情很多,更严重的是朱厚照年号,“正德”乃西夏小朝廷用过的。首辅刘健估计没读过《宋史》,其他官员也不好指摘,真追究起来可以直接罢相。
        因为翻阅资料发现这种事,严嵩在写相关文件时,每次都要检查好几遍,还让左右侍郎们查验,生怕自己又出现什么疏漏。
        好在,天子大婚之前,严嵩转为户部尚书,剩下的事儿交给罗钦顺处理。
        这日,黄峨也没闲着,而且颇为忙碌。
        黄峨作为首辅之妻,堂堂一品诰命夫人,提前好几天就去练习礼仪。大婚当天,黄峨很早就来到乾清门外,她要带领命妇护送皇后拜天地。
        因为今日穿着礼服,黄峨甫一亮相,立即成为全场焦点。
        女子的诰命品级,虽然跟着丈夫(或儿子)官职走,但两者不可能一直等同。
        杨廷和秉政二十年,以太傅之衔致仕,可他前后两任妻子,都没有被封为一品诰命。甚至在整个京城,如今只有黄峨和宋灵儿,才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只因王渊的功绩太多且太大,朱厚照又一直压着赏赐,只能靠封妻荫子来补偿。不但黄峨、宋灵儿是一品诰命,就连王渊几个妾室都有诰身,王渊的母亲也被封为一品太夫人。
        特别是黄峨此时的冠饰,仿佛在绽放万丈光芒。
        七翟冠!
        皇妃、亲王妃戴九翟冠,一品夫人五翟冠,二、三、四品诰命四翟冠,五品宜人只能戴三翟冠。
        黄峨、宋灵儿这两位一品夫人,特别获准可戴七翟冠,再继续受封就只能赐凤冠。凤冠霞帔本为皇后专属,偶尔赐予内命妇(宗室勋贵之妻),但也有极少情况赐予外命妇(文武官员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