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14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孔家之人洪福齐天,居然遇到张璁担任山东按察使。
        历史上的张璁,就曾上疏嘉靖削弱孔家,提出一整套改革方案。即:孔子不再称王,改为至圣先师;祭祀孔子的场所,不再称殿,改为称庙;祭祀孔子塑像,改为祭祀孔子牌位;简化祭祀礼仪,祭品和礼乐全部降级;孔子的从祀弟子,废除公侯伯封号,改称先贤先儒。
        也正是因为张璁的改革,孔王变成孔圣,孔殿变成孔庙!
        此举,大大削弱孔家的世俗权力,但更深层次的目标,是改革全国儒学机构。
        只因历朝历代,孔子祭祀规模不断扩大,最盛时一年能祭祀五十多次。祭祀不但浪费财物,还存在严重扰民现象,需要征召大量役户,有喇叭户、点炮户、屠宰户、烧水户、运盐户、牛户、猪户、羊户、青菜户、豆芽户等等。
        到了明代,朝廷规定的孔子祭祀,只有春秋两祭而已。但是地方官员,特别是油水稀缺的教职官,经常巧立名目祭祀孔子,水旱蝗灾都可以找孔圣人保佑。无非是通过祭祀,贪污盘剥百姓,许多应役百姓被搞得家破人亡。
        张璁是从全国大局着眼,才改革孔子祭祀内容,遏制各地官员打着孔子旗号乱搞的歪风邪气!
        在动身前往曲阜之前,张璁连夜写了一封奏疏,仔细讨论削去孔子王爵、削去孔子学生爵位的必要性。
        渊阁。
        冬至之前,王渊读到这封奏疏。
        “臣窃惟先师孔子有功德于天下万世,天下祀之,万世祀之,其祀典尚有未安者,不可不正。”
        开篇就把孔子高高捧起,天下万世都必须予以祭祀。如此神圣的祭祀活动,必须更正欠妥之处,否则就是对孔子的侮辱。这就给奏疏定下基调,谁都不能直接反对,若不经讨论而反对,必是心怀叵测、妄图抹黑孔子之辈!
        “臣谨采今昔儒臣之议,上请圣明垂览,仍行礼部通行集议,一洗前代相习之陋,永为百世可遵之典”
        接着又说,改革孔子祭祀,并非我张璁胡乱提起,我张璁也没那么大本事。我只是列举古今大儒的意见,请陛下阅览,请礼部拿去讨论,希望能洗去孔子祭祀陋习,定下百世可遵守的祭祀制度。潜台词是,你们也不用驳倒我,把古今大儒的言论驳倒再说。咱不是胡乱改革,而是要定百世法,反对者们自己掂量一下。
        张璁首先引用朱熹之言,说孔子不应该祭祀塑像,也不应该频繁祭祀,只需春秋两季祭祀牌位便可。
        又说朱元璋那会儿,初创南京太学,也只祭孔子牌位,不立孔子塑像。
        如今国子监给孔子立塑像,是在违背太祖朱元璋的意愿,沿袭蒙元时期的旧制陋俗。
        又引用程颐的言论,说给人家祖宗画像,有一根头发不像,都不是祖宗本人,更何况后世随意给孔子立的塑像。因此,祭祀孔子塑像,肯定是祭祀错误,百年来不知道在祭祀哪个鬼东西,必须更换成孔子牌位才行。
        还说祭祀塑像,是受佛教外来化影响,咱们儒家为何要学这种玩意儿?还把大明开国以来,宋濂、丘浚等名臣列出,说这些人都主张祭祀孔子牌位。
        王渊把奏疏递给次辅毛纪,问道:“毛阁老如何看?”
        毛纪把这篇奏疏看完,只觉论调高屋建瓴,论述丝丝入扣,根本就没法反驳。若是出言反对,便是反对朱熹,反对程颐,反对朱元璋,反对宋濂、丘浚等名臣。
        “张秉用,真儒士也!”毛纪一声叹息。
        奏疏传到廖纪手里,廖纪捋胡子赞叹:“秉用大才,礼学一道,吾不如也!”
        废话,张璁写的章,历史上可是嘉靖大礼议的定音锤。
        当时,大礼议本是杨廷和占上风,张璁一封奏疏递上去,竟让杨党众人找不到漏洞来辩驳。而帝党之人,也拿着张璁的奏疏当武器,发起一轮又一轮政治攻势。
        翌日,朝会。
        在朱载堻的允许之下,由礼部发起廷议,命令武百官讨论孔子祭祀问题。
        奏疏一念,没法讨论,难以反驳。
        就算有不懂事的顽固派,反对孔子祭祀改革,支持者也只需回怼一句:“朱子说的话有错吗?程子说的话有错吗?太祖他老人家也错了吗?难道,你比朱子、程子、太祖还牛逼!”
        小皇帝随即颁布政令:“立即拆除全国孔子塑像,从今往后,供奉、祭祀孔子只留牌位,违令者即不遵程朱之言、忤逆太祖之行。”
        北京国子监,首先拆除孔子塑像。
        刚刚拆完第二天,朝廷政令还未出京畿,张璁的第二封奏疏又来了,这次是讨论削去孔子王爵,改成孔子为至圣先师。
        孔子,不该当王爷,他应该当老师才对!

604【剑出物理】
        聂豹无法伸手曲阜之事,只能打电话摇人,不仅请来张璁帮忙,还提前请王渊安排了一个专职人员。
        王慎中从礼部被调来,担任兖州府同知,专门负责清查孔家!
        王慎中,嘉靖八才子之首。只论采,还排在唐顺之前面,这同样是一个复古派兼改革派。
        他十四岁时,拜理学名家易时中为师。收徒非常严格的易时中,在考教其学问之后,竟然避席而起,不敢做王慎中的老师,只称互相切磋、相互促进。
        他十八岁中进士,十九岁就在通州改革漕运弊政,大大提升漕粮的过关、入库效率。
        这人唯一的缺点,就是恃才傲物,狂起来天王老子都敢骂。
        历史上,他先是得罪张璁,被贬去常州做通判。好不容易升官三次,靠赈灾再立大功时,又被莫名其妙罢官,却是不知何时得罪了夏言,此后终生都没有机会再做官。
        但是,王慎中虽然被张璁贬官,还多次当面顶撞张璁。却又在张璁致仕之后,写章说张璁的好话,支持张璁的改革继续深入。
        而今,张璁身为山东按察使,王慎中担任兖州府同知,两个冤家联手对着孔家开刀!
        济宁,水驿码头。
        一艘官船靠岸,王慎中腰悬长剑,施施然从船上走下。他身后,足足三百物理门徒,昂首挺胸而下,场面蔚为壮观。
        这三百物理门徒,皆出身贫寒,匠户就不说了,甚至有饱受歧视的乐户子弟。其中将近一半,自天津、杭州的两座工商学院,因为成绩优秀被选送到北京深造。
        他们的服装并不华丽,都是朴素而整洁的棉衣,夏天干脆清一色穿麻衣示人。
        但每人腰间,都有一把长剑,腰带系有铜镶玉白泽牌。
        “道思兄,可把你盼来了!”戚贤和詹荣在岸边热情迎接。
        王慎中微笑拱手:“秀夫兄,仁甫兄,两位久等了。”
        戚贤和詹荣二人,又朝三百物理门徒拱手:“有劳诸位同学帮忙。”
        三百物理门徒,齐刷刷抱拳:“匡扶社稷,利济万民,我辈之责也!”
        这三百人,皆为物理门狂信徒,皆出身社会最底层。
        若没有王渊创办的学校,免费教他们读书识字,这些人的生活必然悲苦。平时,他们在物理学院、物理学社做事,虽然工资报酬不是很丰厚,但养活妻儿绰绰有余,而且抱团之后还不会被人欺负。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app  \\  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王慎中问道:“山东之事如何?竟书信先生,调来这么多门人相助。”
        詹荣解释说:“艰难异常。两位亲王,诸多郡王,孔家一门,早已在山东盘根错节,联合其他士绅抗拒清田。他们不敢明着反抗,却暗中横加阻挠,便是负责清田的吏员,也十之八九是他们的人。济南、兖州两府,已经抓了五十多个书办皂吏下狱,又扣罚薪俸百余人,如此竟还有吏员偷偷搞鬼。”
        戚贤说道:“兖州这边,一堆糊涂事,按察司虽已审问完毕,但还要朝廷三法司复审鲁王一案。鲁王一日不定罪,兖州清田就一日难以推进。”
        詹荣说道:“兖州有官兵驻防,百姓还不敢闹事。蔚兄聂豹主持的济南府,已有数千佃户聚众抗拒清田。那些佃户本为农民,投效土地给德王,这次清田本可把土地还给他们。但他们不愿收回土地,只愿给德王做佃户,以此来逃避繁重的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