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22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拉哈尔辛格突然冒出来:“张兄弟,现在你能明白,为何我们的上师要创立锡克教了吧?我们不想看到杀戮,只希望所有的教派都能和平相处,所有的百姓都能平等相待。”
        此时的锡克教,创立仅十二年不到,教义非常宽容,且还没有崇尚武力。
        甚至,也不强迫教中男子改姓“辛格”,那是第十代上师为抵抗莫卧儿帝国进行的改革。“辛格”意为狮子,结合入教洗礼剑之洗礼,号召教众随时准备与莫卧儿战斗。
        至于锡克教组建军队,那是在第五代上师死后。当时,不仅锡克教上师被杀,提倡宗教宽容和非暴力的锡克教,也被莫卧儿帝国疯狂镇压,锡克教徒被迫拿起武器自保,结果变成印度最能打仗的一个族群。
        张尧问道:“你们的上师在哪里?”
        拉哈尔辛格说:“北方的旁遮普,离这里很远,那里由莫卧儿王统治。”
        莫卧儿帝国的开创者巴布尔已死,目前的统治者叫做胡马雍。
        胡马雍这个家伙嘛,你可以理解为莫卧儿版的朱允炆。他喜欢学和艺术,崇尚教治国,性格优柔寡断,再过几年就会被自己手下的异族将领赶跑,逃到波斯当了好多年流亡者。此后痛定思痛,从波斯借兵杀回来,居然重建莫卧儿帝国。
        锡克教如今的生存环境很神奇,一方面由于胡马雍的宽容政治,为锡克教提供了良好的传教环境。另一方面,莫卧儿帝国不断扩张,还未完全融合印度的统治体系,镇压盘剥治下百姓提供军资,统治矛盾竟然压过了宗教矛盾。绿教徒和印度教徒都过得很惨,锡克教互相帮助、赈济贫困的教义,迅速吸收了大量教众。
        在仔细打听之下,张尧终于搞明白,想北上去见锡克教上师,至少得穿越四五个国家。
        张尧说:“我们要留在南方,让你们的上师过来见我。”
        拉哈尔辛格居然不生气,说道:“我会转达的。”
        锡克教的创教上师那纳克,后世被印度所有教派尊敬,连印度教、绿教都对其推崇备至。
        因为此人的品德无可指摘,他出身刹帝利,有着优渥的工作,有着和睦的家庭,却一路行乞游历四方。他的足迹,西至麦加,东到西藏,南涉斯里兰卡,跟绿教、佛教、印度教、天主教都有过交流,融汇世界各大宗教的优点最终创立锡克教。
        这十年来,那纳克派出弟子四处传教,虽然传教中心在旁遮普,但他的弟子遍及整个印度。
        越往南边,锡克教越传不动,因为阿难国是印度教国家,这里的宗教矛盾不像北边那么激烈。
        只要有利于传播锡克教,那纳克肯定愿意穿越数国,跑来南边见几个中国人。
        拉哈尔辛格有着自己的工作,他受雇于天竺棉会。在处理完手上的事情之后,立即辞职北上,去拜见他的上师说明情况。
        张尧六人则留在韦达港,拜见此城的政务官庞胜。
        庞胜给他们介绍天竺情况:“刚开始,咱们有些搞错了,这天竺不允许私人占有土地,所有土地都属于国王。地方贵族领主,也无权拥有土地,只是负责帮国王收取地租。哈哈,搞明白这一点,什么事情都好办得很。”
        “分地?”张尧问道。
        庞胜说道:“赐地与卖地!追随者赐予土地,地方贵族售予土地。这样不仅赚到大笔银子,还得到地方贵族的拥护。天竺本土的小贵族,是从咱们棉会手里买到的土地,咱们棉会若是被赶跑了,他们手里的土地就不受认可。现在,地方贵族都是咱们的人,恨不得国王永远当傀儡。”
        张尧难以置信:“这天竺,还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竟然全都归国王所有。”
        事实确实如此,北边的莫卧儿王朝也是如此。
        入乡随俗嘛,巴布尔攻入印度的第一时间,就继承了印度的优良传统,宣布所有土地都归国王所有。不管是随他征战的军事贵族,还是印度本地的传统贵族,都只负责帮国王向农民收租。
        贵族所谓拥有的土地,是国王颁发的收租地盘,而且还不能自由买卖。
        原则上,国王可以剥夺,但贵族肯定不愿意交出来。
        张尧六人在城里住了半月,发现没啥稀奇的。港口城市多为商贾和工匠,除了异族人特别多,跟杭州也没有太大区别。
        他们于是前往内陆,来到一个棉会商人的农庄,占地足足十八万亩的农庄!
        顿时大开眼界。
        一个普通商贾而已,竟然蓄养私兵数百人,而且全部装备滑膛枪。
        这里负责耕种的农民,多为低种姓和贱户,汉人主要负责监工,并传授本地农民更先进的耕种技术。
        一级压一级,贱民毫无反抗力,因此得过且过,每天出工不出力。
        而本来勤劳的汉民,到了天竺也变得懒惰,普通监工都把自己当成地主老爷。
        生产效率低得令人发指,庄园主想死的心都有,试过无数激励方法都无用。
        张尧找到庄园主,毛遂自荐做大管家,承诺把整个庄园打理妥帖,要求是允许他们兄弟六人在此传道。
        呜呜呜,终于有新盟主了,小作者激动得浑身发抖。
        ads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即可领取!

612【两教合流】
        陈规,出身于岭南陈氏,族谱可追溯到东汉,似乎还是南朝陈的皇族。
        炎黄子孙,谁家祖上没阔气过呢?
        到了明代,陈规这一脉当官的不多,但海上贸易做得挺红火。特别是广州开海之后,陈家的海船发展到数十艘,主要从江西购买瓷器、桐油等商品,运往东南亚和印度出售,再从东南亚、印度运回香料和宝石。
        蒸汽机带来纺织业大型,广东商贾眼红得很,他们甚至派出子弟求学,成功仿造出蒸汽纺织机。
        但是,广东缺少原材料,这破地方不产棉花!
        江南和山东的棉花,早就被其他省份的商贾霸占。广东商人只能购买楚棉,可是楚棉的出棉率不高,纺出的棉布质量也不好。
        于是乎,广东商贾成为开拓印度的急先锋,他们迫切想要一块稳定高产的棉花产地!
        陈规作为家族嫡次子,被派到天竺管理农庄。家族花费十多万两银子,终于拿下十八万亩地,并移民上千,募私兵数百。
        这块地位于考维利河沿岸,土地非常肥沃,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和甘蔗。
        天竺的农民太过懒惰,还把汉族移民都带坏了。陈规对此焦头烂额,尝试过无数种方法,最后只能请求家族继续出银子移民。
        有人说帮忙提高生产效率,死马当成活马医,那就试试呗。
        在张尧六人的主持下,不分汉民还是土著,每人佃耕十亩地为基数。这十亩地叫做“基田”,田租高达七成,剥削得足够厉害。
        十亩之外,每人可多佃三亩。这三亩地叫做“增田”,田租高达六成。
        每年农作物收获时,亩产高于平均数的佃户,来年可多佃五亩地,这五亩地叫做“优田”,田租只有五成。而亩产最高的五百个佃户,可额外再佃耕五亩地,这五亩地叫做“自田”,田租仅有四成。
        以上亩产,都算每个佃户名下耕地的平均数,佃耕过多会导致平均数下降,而且种子都由庄田主提供。
        作为惩罚,亩产最低三百佃户,全家都将被永久逐出农庄!
        另外还有终极奖励,三年统计一次,累积缴租最多的两百佃户。可自己攒钱出资,由庄田主联络政府,帮他们购买五亩地,这五亩地将永久作为他们的私田。
        如果连续九年都被评上,那就能积攒十五亩私田,绝对算得上勤劳致富。
        地主敢耍花招,在统计时做手脚?
        那就正好,趁机发展济世派,团结起来逼地主老实。
        此制度一经执行,汉民欢呼雀跃,瞬间被激发积极性。他们起早贪黑打理土地,没事儿都要去转几圈,把田里的杂草拔得干干净净。
        本地的低种姓和贱民,则似乎没听懂一样,只有少部分变得勤快起来,大部分依旧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