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23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仔细走访询问,张尧终于搞明白原因,本地土著根本就不相信!
        那就来一拨“辕门立木”,让低种姓和贱民自己报名,选十人一起挖掘水井。只要能挖出水,立即赏一车粮食,由这挖井的十人平分。
        赏赐兑现之后,大量低种姓和贱民被调动起来,开始热情洋溢的投入农业生产。
        不要歧视任何种族和群类,是人都想过好日子,懒惰有着深层次原因。只要给他们希望,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抓住,希望越大他们抓得越紧。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
        当然,也有一小撮,那是真的懒,已经无药可救!
        张尧六人一边学习耕种技术,一边学习土著语言。等都学得差不多了,便去义务教导土著,帮助低种姓和贱民提高种植技术,还组织他们结成互助小组,免得被汉民给甩开太远。
        暂时不急着传道,等混熟了再说。
        陈规看着热火朝天的景象,不禁赞叹道:“六位仁兄大才!”
        张尧笑道:“我是杭州匠户出身,自知小民想要什么。匠户给官府做事,都是能躲就躲,能敷衍就敷衍,能偷懒就偷懒,拿不到好处谁干啊?若换成自家事,匠户一个个勤劳得很。这些农民也是一样,只要定下制度,让他们干活越勤奋,就越能得到更多好处,他们为了自己当然会卖力。”
        陈规赞道:“不愧是物理学派高足!若六位兄弟留下帮忙,陈某愿意长期聘用,每人每月五两银子,逢年过节另有馈赠。”
        张尧说道:“月俸三两足矣,在下有一个请求。”
        “但讲无妨。”陈规说道。
        张尧说道:“办一学校,免收学费。庄内佃户子弟,不论是否汉民,七岁以上、十二岁以下,必须来学校读书。一旦违反,全家驱逐!”
        陈规说道:“汉民来天竺之后,虽也有子嗣降生,但都还不满三岁。诸位欲办学校,只能教那些土著子弟读书。”
        张尧笑道:“只要是人,管他哪族,都可沐浴圣教。陈兄,若推行教化二十年,庄内的年轻一代,可是人人都能说汉话、写汉字呢。省了你多少移民开销?”
        陈规仔细思索,点头说:“也可。”
        推行教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
        这些天竺孩童,得从语言教起,偶有一些聪明伶俐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把老师活活气死。
        而且孩童受家长影响,特别是贱民子弟,被种姓制度长期洗脑,自认为没有学习知识的能力。上课时各种混日子,看他们似乎在认真听讲,考试的时候各种一问三不知。
        半年之后,锡克教创教祖师那纳克南下,与济世派六人相见。
        双方深入交流之后,张尧等人被那纳克的个人魅力所感染,那纳克也叹服物理学派的各种理论知识。
        很快,他们达成共识,并各自修改部分教义内容。
        锡克教就是济世派,济世派就是锡克教,属于同一宗教的不同派别,核心思想为:众生平等,尊重知识,信仰自由,提倡节俭,热爱工作,扶危济困。
        教徽重新设计,一把匕首,一把长剑,斜向交叉。
        济世派尊王渊为大宗师,锡克教尊那纳克为上师,不拜任何神灵和偶像,只奉行天道或真理。
        那纳克亲自留在南印度传教,希望张尧帮忙介绍几位汉人庄园主,获得这里的汉人统治者的认同。
        语言字不是障碍,因为印度有几百种语言。锡克教使用的印地语,都还未发展成熟,就算是印地语内部,也有不同的字,吸收了梵、阿拉伯、波斯、天城等诸多字。
        而且,不管是印地语还是汉语,在他们传教的地方都属于异族语言,因为这里的主流语言是泰米尔语。
        与其说是传教,不如说是传播化,先得教这些人读书识字,再以识字者为中心传播信仰。
        互相改良兼容的济世派锡克教,绝对算当世最世俗、最进步的宗教。他们甚至提出了男女平等,而且极度重视知识化,提倡勤劳致富,禁止教徒苦修和行乞。
        对了,双方还共同编撰教典,估计是全世界最简单的教典,由印地语和汉语进行双语记录。
        大致内容为:混沌初开,阴光明阳黑暗两立。管祂神佛真主,都是天道真理的化身,众生本为平等,世人应当互敬互爱。有一宗教为济世锡克,不供奉神明,只供奉这本圣典。大宗师上师引领信众博爱,扫除污秽,迎接光明。
        锡克教的原典,在创教初期就这么多,历代上师不断增添删改,才弄成厚厚的一千多页。
        双方约定,大家共同的圣典不能改动,只能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增加。比如数学、物理,就会被济世派扔进去,还会加入一些简单的教规。
        当远在北京的王渊,拿到这部圣典,并得知济世派与锡克教合流,简直哭笑不得。
        这两派都挺幼稚的,毕竟双方创建时间加起来,都还不满二十年。他们能在印度传播,全靠印度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毕竟总有一些底层人民想要摆脱束缚。

613【闹剧般的宗室造反】
        绍丰二年,元宵节刚过。
        朱载堻毕竟是少年,足足放假耍了十天,重新上班难免有些倦怠。
        太监们汇报的内容,朱载堻没怎么听进去,昨晚跟淑妃玩得太嗨,此刻上下眼皮不停打架。
        迷迷糊糊间,朱载堻突然听到一句话:“正月十四,山西庆成王之孙朱知熑聚兵谋反,太原前卫指挥使韩刚、太原左卫指挥使周鹏、太原右卫指挥使张翼,及三卫旗下军官二十一人从其乱……”
        “什么!”
        朱载堻猛地惊醒:“庆成王反了?”
        太监仔细说道:“陛下,庆成王没反,庆成王世子也没反,庆成王的嫡长孙、镇国将军朱知熑反了。太原三卫,有将校军官二十一人从乱,拥众上万,冲击山西三司,扣押三司官员,杀害督理清田的山西巡抚、右副都御史李文进。”
        “好大狗胆!”朱载堻勃然大怒。
        朝廷派去的山西巡抚、清田总督,竟然被一个郡王的孙子,联合太原诸多军官给杀害。
        朱载堻愤怒之余,又连忙询问:“山西局势如何?”
        太监说道:“叛贼朱知熑,率军东进,扬言……扬言清君侧,欲诛王阁老。”
        “嗙!”
        朱载堻猛拍桌子:“什么清君侧?他是想做皇帝!”
        朱载堻乘坐御辇,飞快来到文渊阁,众大臣齐刷刷见礼。
        “可有下令征讨朱知熑?”朱载堻进门就问。
        王渊递上一封军报:“陛下,刚接到八百里加急,太原乱事已平。”
        朱载堻连忙抢过军奏,只扫了一眼,便哭笑不得。
        朱知熑打着“清君侧,诛奸相”的旗号,统卫所兵过万,又裹挟百姓两万余,风风火火杀向北京。一路杀过平定州,结果在新固关前不得寸进。
        新固关只有一个千户所,战兵几百人而已,硬扛朱知熑的三万多乌合之众两天两夜。
        随即,大同仅剩的两千精锐(其余都在河套地区),骑着驴马日夜兼程而来。一顿火枪轰过去,三万“大军”瞬间崩溃,逆首朱知熑自刎于阵前。
        朱载堻说道:“大同参将、新固千户当赏。”
        王渊提醒道:“陛下,朱知熑杀晋王自立,晋王无子嗣。”
        “削晋藩?”朱载堻楞道。
        “可削。”王渊说道。
        被朱知熑杀死的晋王叫朱知烊,不但没有子嗣,连兄弟都死完了,堂兄弟们还找不出嫡子。历史上,这货病死以后,晋王之位一直空缺,堂兄弟的庶子们疯狂争抢,足足抢了三年,才由朝廷决定继承者。
        此次作乱的朱知熑,也属于晋王系,完全可以追罪把晋王削藩,反正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继承人。
        朱载堻说:“那便削去晋藩,但晋府以下郡王、将军、中尉当保留。”
        王渊说道:“作乱的庆成郡王一系当削!”
        朱载堻点头,又疑惑道:“就一万多卫所兵,朱知熑和太原将官怎敢谋反?他们都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