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2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估计老天爷都看不惯,孔弘绪恢复衍圣公冠服的第二年,孔庙就被雷劈了,一把火烧得精光。
        孔圣后裔,不能以常理论罪,就算有罪也得遮掩,否则要丢全天下读书人的脸。
        王渊作为当朝首辅,必须妥善处置此事,否则必受朝野上下质疑。
        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
        那该咋办?
        王渊笑着说:“诸君何须烦恼?以吾思之,孔圣后裔,必定德才兼备,断不会欺师灭祖、图谋不轨。山东右布政使史道,纯属栽赃诬告,当罚俸三月以惩其过!”
        众人吃惊不已,这不像王渊的风格啊。
        这次不查处孔家,反而惩罚检举者史道,传出去还怎么当首辅?一是寒了诸多学生的心,二是寒了正直大臣的心,三是扫落了朝廷威严。
        “但是!”
        王渊微笑着继续说:“孔子是圣贤,不可能圣裔子孙个个圣贤。三法司还在给鲁王、德王案扫尾,暂时没顾上孔氏子弟的案子。便让大理寺卿金罍,亲自彻查孔氏子弟诸多案件。为了尽快还孔氏子弟清白,查案当迅速,可请陛下调锦衣卫帮忙调查。”
        众人愣了愣,王琼突然抚掌赞道:“此计妙也!”
        毛纪也拱手说:“王相好手段,某汗颜拜服。”
        孔家既然耍无赖,让朝廷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
        王渊便跟着耍无赖,既不调查,又要调查,不查而查。
        啥意思?
        绕过这次的大案,让大理寺卿金罍,亲自带着锦衣卫,去曲阜复查孔氏子弟的陈年旧案。这些案子本来就说要查,只不过三法司忙不过来,现在由大理寺卿接过合情合理。
        如果用战争来比喻,孔家突然杀出一股奇兵,堵在王渊主力的必经之地,绕不过去还没法吃掉。王渊则根本不理这股奇兵,自己派出另一只奇兵,绕到孔家腹地进行扫荡,破坏孔家的生产和后勤。
        这种兵法战术,是毛爷爷的核心军事思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要由我来占据主动。
        孔家有耍横的资本,王渊也有耍横的本钱,曲阜孔氏还能跟朝廷一直耗下去?
        别看金罍去曲阜只查孔氏族人,但他将带着锦衣卫一起去。孔氏作威作福惯了,犯下的案子不计其数,一桩桩顺藤摸瓜全捋出来,最后再跟孔闻韶、孔闻礼算总账!
        查到最后,以锦衣卫的手段,必然能够查实孔闻礼火烧孔庙,而且是孔家人自己出来当证人。
        这样做看似多此一举,不如直接查火烧孔庙案,但却必须绕着圈子去查。必须顾及孔子、朝廷、皇帝、王渊,以及天下读书人的颜面,否则必然遭到舆论非议,稍不注意王渊的名声全毁了。
        查小案,不查大案,一不小心捋出无数大案,把案件卷宗甩出来廷议,让满朝文武都看看孔家的嘴脸。
        谁还能说什么?
        到时候,王渊随便帮孔家说句好话,天下儒生还得夸赞王渊仁慈,都这样了还在帮他们维护孔圣后裔。
        金罍若将此事办好,回京就可以升任刑部左侍郎。

618【以孔制孔】
        要论跟着王渊打仗,伍廉德当为京中第一人。
        王渊还没考中状元,便单枪匹马追击贼寇,伍廉德一路尾随捡人头。后来,王渊率二百重骑出京,伍廉德也是军中哨探头子。
        如今,伍廉德已经四十八岁,官至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
        金罍带着几个大理寺人员,伍廉德带着两百个锦衣卫,浩浩荡荡出京前往曲阜。
        京津铁路已经修通,且火车性能再度提升,一次能拉200人、时速为15公里。北京到天津,北京到蓟州,全用新火车头,老火车头扔去北京西郊拉煤矿。
        票价很贵,但又不贵。
        就拿京津铁路来说,成人半两银子,幼童三钱银子,货物行礼每二十斤1钱银子。
        两百里路程,运送二万斤货物,只需一百两银子运费。
        利润薄的商品自然不敢,利润丰厚的商品,却喜欢选择搭乘火车。一来火车跑得快,全程不会停歇;二来不怕非法钞关,可以节省灰色支出。
        中央紧急任务,铁道司特地多开一班火车。
        两辆蒸汽机车,载着二百多大理寺、锦衣卫人员,以及他们的随行物品,朝着天津以15公里的时速“飞驰”而去。
        到天津之后,搭官船南下济宁,再折道前往曲阜。
        但是,锦衣卫里有一人,却继续乘船南下,直奔浙江衢州而去。
        此人星夜奔波,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已经来到衢州孔家。
        同为孔圣子孙,衢州孔家非常惨,因为遭到朝廷的刻意打压。大明对孔家南宗的猜忌,一点不输于猜忌藩王,因害怕南宗争夺衍圣公爵位,朝廷专门定下规矩:“曲阜北宗袭封千年不易,如南宗妄起争端……置之重典,永不叙录!”
        在正德朝以前,孔家南宗别说衍圣公爵位,就连小官小职都捞不着。
        又因朝廷有意打压,地方官员心领神会,孔家南宗在明代越混越回去。以至于,很多官员看不下去了,屡次请求给南孔封官,直至朱厚照时期才封“世袭五经博士”。
        翰林院五经博士,正八品小官,便是三榜出身的庶吉士,留任翰林院都不止这个品级。
        当代南孔首领叫孔承美,若论辈分,是曲阜那边孔闻韶、孔闻礼的爷爷辈儿。
        孔承美今年三十多岁,有雅望,有才名。他给自己改字“畅翁”,号“菱湖”,一听就知道是文人味道,至少写诗做文章比北孔高明许多。
        “老爷,有一年轻人求见,”仆人前来通报,“那人不递名帖,只说有要事相商。”
        孔承美道:“不递名帖,殊为无礼,不见。”
        仆人和门子都收了红包,当然要给人办事,提醒道:“老爷,此人器宇不凡,并非庸碌之辈,恐怕真的有什么要事。”
        孔承美皱眉说:“那便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年轻人来到会客厅,拱手道:“拜见孔博士。”
        孔承美愈发不满:“你不递名帖也就罢了,相见之后也不通姓名,是在刻意辱我吗?”
        年轻人掏出一块牌子,紧紧握在手心,只亮给孔承美一人看:“孔博士,请屏退左右。”
        孔承美瞳孔一缩,立即说道:“你们都出去。”
        屋里只剩两人,气氛有些微妙。
        孔承美问:“锦衣卫为何千里而来衢州?”
        年轻人说:“奉陛下密令行事。孔博士可知,就在前段时间,曲阜孔庙正殿被烧塌大半?”
        孔承美问:“又遭雷击了?”
        年轻人摇头:“曲阜孔氏自己烧的。”
        “怎么可能?”孔承美惊道。
        年轻人便把事情经过,详细诉说一番:“曲阜孔氏,不遵王命,沿用前朝封号在先。受到朝廷追查,为了脱罪抵赖,竟然围杀布政使,火烧孔庙正殿。此事,陛下与内阁诸相公都震怒交加,但碍于孔圣与孔家名声,不便直接下令彻查。”
        孔承美消化了一会儿,疑惑道:“北孔火烧老祖宗庙殿,为何派锦衣卫来衢州?”
        年轻人说:“北孔横行曲阜多年,犹如国中之国,朝廷不满甚矣。如今又做出那等恶事,陛下与阁老们都忍无可忍,欲移南孔至曲阜主持祭祀!”
        此言让孔承美心脏狂跳,热血差点把脑子冲晕。
        南孔一直私下以正宗自居,世世代代都想回到曲阜。便是元朝那会儿,南孔但凡有丝毫机会,也肯定二话不说就给忽必烈下跪。
        什么南宗有谦让美德,什么主动放弃衍圣公爵位,那都是后人美化的!
        真正原因,是南孔乃宋朝皇帝册封,而北孔在金国投降时,就有一支归顺蒙古。当时,南孔和北孔都没戏,真正有戏的,是早早归顺蒙古的孔元措一脉(孔元措死后绝嗣,但临死前指认了继承人)。
        至于说,南宗和北宗哪个更正宗?
        都不正宗,在元代初期,孔氏主宗全部绝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