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57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最顶尖的那些,王渊留在身边听用,同时让他们在物理学院进修。
        这200多家生子,谁都没当回事儿,却是一股可控的力量。他们都是贱籍,离开王渊只能做游民,偏偏他们又有文化知识,甚至眼界和思维都优于大部分普通人。
        王渊今后想去海外开国,大部分物理门人,很可能不会追随,因为他们在大明有家有业。
        真正能指望的,便是这些家生子,以及物理学派中出身不好的弟子。
        让安娜的父亲在印度发展,是借用其“岳父”的身份。再派一些忠诚可靠,且有能力的家生子过去,把印度那十万亩地牢牢控制,免得到时候一点基础都没有。
        安娜满心欢喜的报恩,在王渊怀里磨磨蹭蹭,用小嘴渡酒越河越燥热。
        两人妖精打架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陈立跟西班牙人再次开战,而且这次的战争规模要大得多!

646【盛州】
        陈立,海盗陈双喜之子,大明的盛州指挥使。
        盛州是王渊命名的,取移民兴盛之意。
        但盛州到底有多大呢?不知道。如果陈立足够厉害,把整个中美洲全部占据,那么中美洲就是盛州!
        如今,盛州相当于后世的萨尔瓦多共和国,外加丰塞卡湾的周边地带。
        陈立摆明了要自立,其他股东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派去的心腹,全都已经成了陈立的心腹。但是,陈立也没有过河拆桥,不但承诺归还股东本金,每年还付给足够的利息,甚至前两年还给股东分了红利。
        为了还债,陈立到处扫荡玛雅古庙,搜刮神庙里的金银物品,顺便把附近不听话的土著给灭了。
        现在,陈立的地盘约35万平方公里,比后世的北京市略大一些。
        汉人移民5000多人,大部分为青壮男子,也有几百个随夫而来的女子。地盘里有土著男隶6000多,全分给汉人移民做农奴,也就是帮着种地而已。
        汉人移民,对自己的土著农奴很爱惜,即爱惜牲口那种爱惜。不干活要挨打,但也不故意虐待,而且每天还让他们吃饱。
        劫掠来的土著女子,漂亮的被首领们优先选走,剩下的分配给汉人移民做老婆。
        数年过去,这里诞生2000多移民后代,基本上都是汉土混血,只有百来个是纯种汉裔。
        另外,还有一些土著部落,愿意跟汉人移民和平共处,陈立对这些友好部落还算比较优待。最初投靠陈立的两个部落,甚至都开始逐渐汉化了,因为双方交流非常频繁,而且跟着汉民学习先进耕种技术。
        这些土著,使用大明运来的农具,穿着大明运来的布料,吃着大明运来的食盐,许多人用汉语交流毫无问题。
        另一个时空的丰塞卡湾,这个时空的大胜湾,河岸三角洲建起了盛州城。
        当然没有城墙,只在不靠海的那边,弄了一圈木篱笆围起来。
        几艘大船远航而来,驶进大胜湾,在盛州港停靠。
        陈立已经在码头等待,鲁芳抱拳说:“陈指挥,久等了!”
        陈立望着从船上下来的新移民,奇怪道:“这次怎会男女各半,而且还有孩童?”
        鲁芳一脸苦笑:“大明在王相的治理下,百姓似乎富足了许多,移民不像以前那么好召了。便有愿意出海的贫民,也是去南洋和天竺,谁来殷州这不毛之地?另外,王大公子(王策)占据吕宋,也在大规模接纳移民,咱们怎敢跟王大公子抢人?”
        “这些不是汉人?”陈立指着新移民。
        鲁芳解释说:“皆为占城、南蟠和华英百姓。这三个小国被大明水师灭掉之后,每年都要向朝廷运输大量粮食,再加上三国官员的盘剥,破家逃亡者不计其数。”
        陈立郁闷道:“你把他们移来作甚?都不会说汉话!”
        鲁芳辩解道:“虽不会说汉话,但这些移民当中,有许多夫妻皆来,甚至还带着孩童。让他们与汉民混居,过几年就会说汉话了。至少,这些人种地的手艺,比殷州土著更强得多。”
        “也行吧,至少会种地,”陈立颇为无奈,感慨道,“这王大公子也真是的,不在京城锦衣玉食,居然跑去南洋裂土开国,跟咱们这些苦哈哈抢人。他何苦来哉?”
        鲁芳笑道:“我倒是听到一个说法。”
        陈立问道:“什么说法?”
        鲁芳说道:“一个被流放南洋的官员,说自古变法者,都没什么好下场。咱们那位王相,估计在给自己留退路呢。”
        “对了,说起官员,有没有弄来几个读书人?”陈立忙问。
        鲁芳说道:“大明官员,发配殷州的很少。就算有,也是发配给探海侯,咱们哪里捞得到?自愿出海的读书人,都是去南洋和天竺,也不愿意来咱们殷州。”
        陈立不耐烦说:“到底弄没弄来?”
        鲁芳笑道:“弄来了,但连秀才都不是,只是一个童生而已。这童生如果生在别处,也算一个才子,偏偏生在浙江。考到二十多岁,秀才都没考上,反到把家人拖垮了。父母陆续病死,妻儿衣食无着,我花了二十多两银子,给他母亲买上好棺材,又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这童生才愿意带着妻儿一起出海。”
        “人呢?”陈立问道。
        “船上躺着呢,”鲁芳说道,“在海上晕船一直吐,吐了半个月才适应。接着又生病了,吃了几服药有所好转,按理说早该下船活动了。我估摸着,这童生似乎在摆谱,要陈指挥亲自去请才行。”
        “他《三国演义》读傻了吧,一个童生还想三顾茅庐?”陈立气得发笑,叹息说,“唉,这破地方,一个童生也算诸葛亮了,我又何妨做一回刘皇叔?”
        陈立登船进入船舱,果见一书生躺在床上,旁边还有妻儿在照顾。
        “大明盛州指挥使陈立,字德成,见过先生!”陈立姿态做足,甚至执弟子礼。
        那书生颇为惊讶,问道:“你读过书?”
        陈立说:“家师乃杭州凤仪先生。”
        书生噌的从床上起来,恭敬作揖道:“竟是凤仪先生高足,在下失礼了。鄙人姓黄,单名亮,字通明。”
        陈立抱拳道:“原来是通明兄。”
        黄亮问道:“德成兄可知,凤仪先生被流放南洋了?”
        “竟有此事?”陈立非常惊讶。
        黄亮说道:“去年底,海宁县有一商贾病故,只留下孤儿寡母在世。此人幼时穷困,族中并不救济,只能出海谋生,赚下不小的产业。可他病故之后,家产却被族人侵吞霸占,孤儿寡母告官无门,官府说这是家务事,当官的不便插手。凤仪先生单人执剑,杀了那黑心族长,又逼迫族中长老,将产业归还孤儿寡母。事成之后,凤仪先生便去官府自首,说杀人取义,投官则成仁,并让弟子门人不得因此怪罪官府。”
        陈立握拳赞叹:“壮哉!”
        黄亮说道:“济世派在杭州名望太大,知县竟不敢决断,便把凤仪先生送去杭州府。杭州知府也不敢处置,又把凤仪先生送去按察司。最后,按察使亲自断案,说凤仪先生为仁义杀人,其罪虽然当初,其请殊为可谅,于是判处流放南洋,终生不得返回大明。”
        陈立热血沸腾道:“男儿该当如此。”
        黄亮说:“此事轰动江南,官民皆知凤仪先生之名。今年初,《士林旬报》刊载清田冤案,济世派皆欲效仿凤仪先生。左布政使蒋瑶亲自出面劝阻,说他会妥善处理此事,济世派这才没有动手杀人。不久之后,朝廷便派人把冤案审理了,否则济世派又要出许多义士。”
        两人又是一番闲聊,陈立说道:“通明兄,盛州乃化外之地,请君在此传播圣人之道。”
        黄亮微笑道:“此乃我辈当行之事,义不容辞也。”
        陈立亲自把黄亮一家三口请下船,又给他们安排住处,真把这童生当成诸葛亮对待。
        黄亮则在观察盛州城,这座港口城市,实在太寒酸了。
        城里城外全是低矮的土木草屋,别说跟不上大明的城市,就连南洋的城市都不如。或者说,还比不上大明的普通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