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5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但很奇怪,这里的人非常精神,而且一个个脸上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
        原因非常简单,此地人口稀缺,官吏更是少得可怜,种地的赋税十年之内全免,种出来的粮食全都属于自己。
        他们很穷,但他们的未来希望无限,自然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精气神。
        把黄亮一家安排妥当,陈立跑去问鲁芳:“你可知凤仪先生被流放南洋?”
        鲁芳点头:“知道啊。”
        陈立质问:“为何不请先生来盛州?”
        鲁芳笑道:“别说南洋,天竺都有无数人聘请凤仪先生。日本那个大内义隆,是凤仪先生的把兄弟,凤仪先生如今在大内家当军师呢。他能来咱们这里?”
        “这样啊,那就算了,”陈立问道,“纸壳弹药采购了多少?”
        鲁芳说道:“够咱们痛痛快快打一场,我还又弄来了三百支火铳。”
        “好,等雨季过了就出征!”陈立拍手道。
        盛州百姓不用交税,但必须免费服徭役。
        平常修建码头,修建围城的木篱笆,都是各家各户一起出人。
        这次打仗也是如此,不但每家都要出人,而且还自带三天的干粮饮水,剩下的军粮和弹药则由陈立负责。
        危地马拉,又有西班牙人聚集,还抓了许多土著开采银矿,陈立这次要去杀人抢银子!
        (这几天事多,明天盟主加更。)

467【移册法】
        陈立手下,亦有识文断字者,但都有各自的工作,且以账房、医生和阴阳师居多。
        对于领地的管理,他们照搬海盗老窝那套,陈立本人同样没有治政经验。
        黄亮也没有,你不能对童生要求太多。
        但黄亮这厮得知要去殷州,临行前买了几本书,《官箴集要》、《实政录》、《历代守令传》等等,都是大明官员的从政必读书籍。法令、诉讼、刑狱、治灾、农政、缉盗……内容包罗万象,且不说治国,治理一州一县之地已经足够了。
        农历九月,正是盛州雨季的末尾,隔三差五就要下雨,有时甚至一天下好几场。
        黄亮先是了解本地实情,接着挑选识字者,一起编撰盛州户籍黄册。
        他将汉人移民、汉人妻妾、汉人子女,统一编为户籍正册。又将西班牙人、本地土著,编为户籍副册。再将所有奴隶,不拘男女老幼,统编为户籍余册。
        最后统计出来,盛州共有一城一镇八村。
        主城为盛州城,就在大胜湾的河口三角洲,以农业和补给贸易为主。
        小镇距离挺远,即被陈立焚毁的苏哥托托镇。如今被改名为香松镇,因为那里盛产香胶松,特种松香卖到大明很值钱。
        八个村落全是土著,人口从几百到两三千不等,都是愿意臣服汉人的部落。
        包括从占城三国移来的非汉人,以及嫁给汉人的土著女性,全州正册人口共计12746人(其中2194人为孩童)。归顺汉人的土著和西班牙人,全州副册人口共计8719人。被抓为奴隶的土著,全州余册人口共计6553人。
        雨季结束,陈立开拔出发,半路在香松镇遇到黄亮。
        “连日奔波,通明先生辛苦了。”陈立抱拳说。
        陈立抱着三本户籍册,呈上道:“幸不辱命,陈指挥请过目。”
        陈立首先翻开正册,此册以家庭为单位。哪家共有多少人,男丁几何,女眷几何,孩童几何,甚至还有相貌简述,各家的情况在正册上一目了然。
        副册和余册内容差不多,但是余册上的奴隶,注明了分配给哪家。
        陈立高兴道:“先生大才,有此三册,则盛州尽掌于心。”
        “陈指挥谬赞了,些许治民手段,便是县吏也会。”黄亮无比汗颜。他其实不知道该先编户籍,在太平洋航行三个月,看了那些治政书籍才明白的。
        “先生不必谦虚,”陈立说道,“我手下都是些粗人,今后盛州的民政事务,就要多多仰仗先生了。”
        黄亮说道:“在下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立拱手:“先生请进。”
        黄亮说道:“吾尝在杭州,听凤仪先生讲学。凤仪先生说,大明之痼疾在户籍。人为分出隶户、乐户等贱籍,既束缚了人力,又产生了矛盾。便是凤仪先生,也是乐户出身,才高八斗却不得科举。”
        陈立点头道:“确实如此。”
        黄亮说道:“盛州奴隶有6000多人,今后有可能更多。现在自然不怕什么,但百年之后呢?届时,奴隶若有十万人,都学会了说汉话,不再是这般蒙昧模样,他们会不会想造反?便是不能造反成功,也足够让人头疼的。”
        “先生有什么建议?”陈立问道。
        黄亮说道:“当定下奖惩制度,若奴隶作战勇猛,或者为汉民耕种多年,可以还他们自由之身。把他们的户籍,从余册移往副册。副册之人,若作战勇猛,或者归化多年,可将他们的户籍,从副册移到正册。今后若要征税,正册之民税轻,副册之民税重,则人人都想入正册。如此,副册之民、余册奴隶,皆愿为陈指挥效死。”
        陈立仔细思考一阵,说道:“好法子,便称为‘移册法’。”
        分配给汉人移民的奴隶,本质上归陈立所有,给奴隶移册可以操作。
        今后,盛州就有三等人,一为汉民,二为自由民,三为奴隶民。
        底层奴隶民,效力若干年之后,就自动转为自由民。自由民归化若干年,又能自动转为汉民。如果他们立下大功,可突破固有年限,直接因功晋升等级。
        妻子儿女的户籍等级,随丈夫或父亲一起晋升。
        军队在香松镇驻留当日,陈立就宣布了移册法。并当场把最先顺服的两个部落,一共2000多土著自由民,集体移到正册做汉民,一切待遇等同于汉人移民。
        全军震动,士气冲天!
        汉民可以免税五年,之后逐年增税,直至增加到正常水平。
        而臣服的土著部落,每年都要纳贡,也就是变相收税。这两个部落归化为汉民,等于今后五年都不用纳贡了,自然高兴得手舞足蹈。
        其他六个部落,全都蠢蠢欲动,想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立功。
        奴隶士兵同样如此,而且积极性更高。他们若是立下战功,直接就能转为自由民,说不定还能分到一个老婆。
        “为陈指挥效死!”
        一百多个西班牙人,齐刷刷跪在地上,他们是几年前的战俘,现在的身份全是自由民士兵。
        他们,也想做汉民。
        原因很简单,汉人移民规模太吓人,以平均每年1200人的速度增长。反观西班牙殖民者,移民数量增涨十分缓慢,长此以往下去,西班牙将被彻底赶出殷州!
        在熟悉双方情况之后,这些西班牙战俘,自然愿意站在汉人那边。
        国家?民族?
        抱歉,他们没有这个概念,反正谁厉害跟着谁混。
        为了避免汉人士兵心理不平衡,陈立又做出规定。此次出征,汉民可分享战利品,自由民和奴隶民不得分享战利品,且战利品必须由长官统一分配,严禁私藏!
        于是,汉人士兵也高兴起来,欢呼着要去跟西班牙人打仗。
        看着气势如虹的杂牌军队,陈立心里非常激动,也对黄亮的才能彻底认可。
        黄亮出的那个主意,可非什么小计谋,而是给盛州制定了“国策”。
        移册法,后来甚至传到整个殷州,被各地的头领们采用施行。
        也就闪金河、流金河畔的移民不管这些,他们是被打包流放过来的山东流贼。他们不断侵略土著部落,耕种、生产、战争、杀戮、俘虏人口,每个头领名下都有大量奴隶,再从奴隶当中培养家丁私兵。为了验证土著私兵的忠诚,还喜欢搞投名状那套,让土著私兵去杀土著百姓。
        他们也不主动从大明移民,后代几乎全是混血儿和纯种土著,最后纯种土著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混血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