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724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在街上耽搁好半天,王渊终于来到大哥家中,那是王猛在贵阳城置办的宅第。
        王姜氏站在门后一直等待,听到外面的喧哗声,立即三步并作两步往外走。待得近了,她声音颤抖道:“渊哥儿。”
        聊聊三个字,听得王渊眼眶湿润,连忙上前扶住:“阿妈。”
        王渊虽是穿越者,但直接穿在娘胎里,被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仕途多年,母亲已头发斑白,脸上的皱纹诉说着岁月流逝,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王渊亦被击中内心柔软。
      
        王猛说道:“阿妈,先进去再说。”
        王姜氏被王渊搀扶着去堂屋,刚刚坐定,又从卧室拿出一堆布鞋。有给儿子的,有给儿子的,还有给孙辈的,也不知这些鞋已做好了多少年。
        贵州,实在太远,进京一趟不容易。
        第二天,王渊让妻儿都换上新鞋,穿着前往穿青寨给父亲扫墓。
        又是一番物是人非,方寨主已经病故,儿子方正继承寨主之位。刘木匠中风躺在床上,不过他的次子,已经考上举人,跟长子刘耀祖一样有出息。
        袁家父子皆不在,袁刚也病死了,袁志是宋氏家将,袁达在边镇当总兵。
        就连王渊的同龄人,也有很多搬去山下,毕竟山里土地贫瘠。
        入眼所见,多为生面孔,王渊反而成了贵客。
        请人将以前的旧房子重修,王渊就在山里住下来,也算是结庐而居为父亲守丧。孩子们只逗留一月,便纷纷返回京城,只有宋灵儿和黄峨留下来。
        又在山上起一书院,王渊每天抽几个小时,亲自教穿青寨的孩童读书,闲暇时候则继续完善经济学理论。
        宋灵儿倒是挺自在,仿佛回到少女时代,见天拉着黄峨去打猎,可惜没找到以前喂养那只熊猫。
        听说当朝太师在山中结庐讲学,贵阳富户纷纷把子弟送来读书,许多贫寒士子也自发前来求学。不到两月,穿青寨便热闹起来,仅王渊新收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宋公子也经常进山,讨教一些物理学知识,还请王渊教他如何做实验。
        黄峨被宋灵儿折腾得够呛,实在不想再去打猎了,竟被宋公子聘去宋氏族学做物理老师。于是乎,黄峨也焕发青春,不用想着相夫教子,每天授课、读书、写诗,还在宋氏族学建成了一个实验室。
        对于宋灵儿来说,这样的日子最自在,犹如动物被放归山林。
        对于黄峨来说,这样的日子也很舒服,她仿佛成了归隐田园的女隐士。
        就是苦了京中几位妾室,三年都见不到丈夫,除非她们专门跑来贵州一趟。
        王渊丁忧的第二年,播州乱起。
        起因是杨氏旁支土司,无故霸占民田,弄出好几条人命,激起当地苗族起义(其实是乡民暴动)。桐梓营和绥阳营立即出动,不但弄死了那个小土司,还以追击余孽为借口,进入播州杨氏的核心地盘。
        杨氏母子大惊,召集土兵打了一仗,被线膛火枪打得溃不成军。
        土司杨相畏罪自杀。
        杨母带着孙子杨烈请降,播州就此改土归流,整体划归贵州管辖,贵州终于增设右布政使。
        朝廷也没有为难杨家,允许他们保留浮财及五千亩地,但剩下的土地全都得交出来。即便如此,杨家数百年积累的财产,也够他们世世代代当富家翁。
        西南地区的心腹大患,终于彻底扫除了,小皇帝都不知道该在哪里用兵。
        老挝?
        汪鋐正在撺掇小皇帝收回老挝,在原有的“老挝宣慰使司”的基础上,设置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司。说白了,就是在老挝建省,仿照明初统治贵州的旧例。
        此议引发巨大争执,激进派、少壮派和投机派纷纷响应,改革派内部甚至因此出现分裂。
        这完全出乎王渊预料之外,乱子竟然不是旧党的反攻倒算,而是投机派发起的领土扩张建议。甚至那些年轻的言官,也有许多高呼着开疆拓土,整个朝廷弥漫着一种狂妄自信的风气。
        五位阁臣,次辅汪鋐是发起者,首辅毛纪坚决反对,王廷相保持沉默,罗钦顺建议慎重,陈雍对此不发表意见。
        桂萼撺掇着常伦,又拉严嵩一起,裹挟年轻的物理门人,大肆鼓吹扩张言论。
        心学官员纷纷劝谏,认为交趾收服才几年,就算要在老挝建省,也得把交趾彻底理顺之后再说。
        双方势均力敌,但身居中枢的心学与物理弟子,已经产生明显的裂痕。
        汪鋐这家伙,竟以一己之力,把王渊精心设计的局面搅乱。
        朱载堻被说动了,他迫切想要用军功来建立权威。连续试探好几轮,小皇帝终于忍不住,直接下令在老挝设立卫所。
        也算他还有些脑子,老挝连卫所都没有,全是一堆土司,设个屁的省啊?
        先得派军队过去,接着移民耕种,并吸纳当地的汉人或亲汉者,发展一二十年看能不能建省。
        很可惜,明军大败。
        不是老挝土司的兵力有多强悍,而是那里遍布荒山野岭,蛇虫鼠蚁和气候将明军击败。
        但是,小皇帝宣布自己胜利,朝廷也对外公布捷报,就连老挝土司都服软了,因为那些土司也损失惨重。经此一役,大明在老挝设立四卫十二所,算是进一步加强对老挝的控制。
        私底下则众说纷纭,甚至形成一种共识,缺了王太师不能乱打仗。
        小皇帝被搞得灰头土脸,只能继续选择忍耐,不敢急冲冲的迅速收回大权。

709【权力交替】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绍丰十三年,西元1544年。
        春天,左都御史欧阳铎病逝,改革派又失一员大将。
        历史上的欧阳铎,率先推行“征一法”,拉开嘉靖朝赋税改革的序幕。这个时空的欧阳铎,曾经担任两广总督,广东、广西的改革都是他在掌舵。
        夏天,阁臣王廷相病逝,王渊安排的内阁出现缺口。
        反倒是早就该死的次辅汪鋐,因为仕途一帆风顺,已经比历史上多活八年,都七十八岁了还精神矍铄。
        首辅毛纪先撑不住了,头一年冬天卧病两月,春天一到就请求致仕。反正王渊即将丁忧期满,毛纪留下来也得让位,他便打算以首辅的身份致仕。
        西苑。
        刚满两岁的太子朱翊镛,正趴在顾太后怀里酣睡。顾太后一边哄拍着太子,一边微笑说道:“皇帝有心事?”
        “没有,”朱载堻摇头解释,“昨天批阅奏章太晚,今天犯困打瞌睡。”
        顾太后笑着说:“内阁人选让你很苦恼?”
        朱载堻无言默认。
        “唉,终究该自己做主了,不与娘说也是常理。”顾太后叹息一声。
        朱载堻终于开口:“增补阁臣,田翰林(田秋)当为首选。”
        顾太后说:“收拢皇权,不是非要另择帝党,还是应以‘稳’字为上。”
        “孩儿知道,只是……”朱载堻欲言又止。
        顾太后笑道:“你怕王二郎丁忧期满,回朝之后赖着不走?”
        朱载堻再次沉默。
        顾太后把太子交给奶娘,整理衣袖说:“别的我不清楚,但我认识王若虚二十余载,他做出的承诺还从来没有反悔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他当得起。”
        朱载堻起身说:“孩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田秋,是王渊留给皇帝的真正首辅,文武百官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出来。
        这是综合多方面考虑的必然结果。
        田秋是王渊的贵州同乡,还是一起参加乡试的故友。有田秋主持内阁,就能镇住各方人马,也能凝聚王党各派系的人心。
        更妙的是,田秋此人能力一般,而且不喜欢争斗揽权。只要他当首辅,必然萧规曹随,啥都按照王渊的既定路线执政。而皇帝也能平稳收权,田秋不可能跟皇帝对着干,老好人一个也干不出那种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