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725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为此,王渊提前十年,提拔田秋为翰林院学士兼掌制敕房,资历、威望和人脉都已经积攒够了。
        朱载堻是在毛汪斗法时,才彻底想明白田秋的作用,欣慰之余又背心直冒冷汗。因为王渊布局太远了,当初刚开始变法没多久,就已经选好了未来的接班人。
        即便能够顺利收权,朱载堻也觉得活在王渊阴影当中,似乎他的人生道路也早被王渊安排好。
        这让朱载堻很不舒服,总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翌日,早朝。
        皇帝允许首辅毛纪因病致仕,并加官太傅,荫其孙辈为国子监生。
        “谢陛下恩典!”毛纪大喜。
        毛纪早就累了,他这首辅当得憋屈。就连跟次辅汪鋐斗法,也是王渊早就安排好的,就算知道斗不出什么结果,他也必须按照剧本演下去。
        如今,三年将至,王渊就要丁忧期满。
        按照规矩,只要王渊回朝,他就得把首辅位子乖乖让出。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辞官,至少能以致仕首辅的身份回乡。
        自己的头号政敌没了,汪鋐居然感到一阵茫然。
        汪鋐已经七十八岁,毛纪一走,他自动升为首辅,可王渊要回朝了啊。一想到王渊,汪鋐生不出半点争斗的心思,这三年他也提拔了许多亲信,但最高职务也就是右侍郎而已。
        想到这里,汪鋐出列跪地:“陛下,臣年迈体衰,请求致仕归乡。”
        朱载堻说道:“爱卿老当益壮,不必再言致仕之事。”
        汪鋐欲言又止,决定改天继续辞职,三请三辞再走也不迟。
        “翰林学士兼掌制敕房田秋,授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户部尚书严嵩,授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右都御史夏言,转授翰林学士,兼掌制敕房。”
        “吏部左侍郎宋沧,转升户部尚书。”
        百官虽然有些惊讶,却又并不觉得诧异,一些官员还暗自感到庆幸。
        小皇帝,终究在按王渊铺好的道路在走。
        田秋是王渊的同乡好友,也是未来的大明首辅,代表着萧规曹随继续改革变法。
        严嵩虽然早早投靠王渊,但也算顾太后的人,相当于半个帝党。他是未来的大明次辅,是皇帝对田秋的制衡力量,同时还起到润滑剂作用。
        夏言才是真正的帝党,今后必然入阁为辅臣。
        宋沧是杨廷和留下的人,哪派都不算,纯粹的孤臣一个,皇帝用起来非常放心。
        至于金罍、桂萼、常伦、凌相、郑善夫、史道、聂豹……这些改革派核心,因为实在跟王渊走得太近,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遭受皇帝的刻意压制,能增补进内阁就已经是极限。
        小皇帝,彻底成熟了。
        但一切的前提,是王渊离开朝堂,不再继续做首辅。
        一旦王渊赖着不走,君臣之间必有大冲突,金罍、桂萼等人肯定是首批被罢官的。
        桂萼家中,王党核心汇聚一堂。
        凌相问道:“司寇(金罍)今日且说一句说话,太师是否真的要致仕?”
        “莫要问我。”金罍摆手说。
        桂萼还是那副暴脾气:“不问你问谁?你与太师,乡试便同年,一路走到京城应考,太师会不给你暗中交待?”
        常伦说道:“若虚兄刚刚丁忧的时候,我都没看懂他的布置。毛汪二人斗得越凶,这局面就越是明了。若虚摆明了不想再当官,而且是刚开始变法就有的打算,否则他怎会在十年前把田汝力(田秋)送去制敕房?那个职位,更有资格的人很多,若虚偏偏就拍板选定田汝力。”
        “不错,”史道也分析道,“汝力公执掌制敕房,百官对先生颇有怨言,认为先生徇私任用乡党。现在想来,先生哪里是徇私?分明就是大公无私,早就想好了急流勇退。”
        金罍终于开口:“功高震主,若虚怎敢不退?”
        桂萼拍桌子道:“为何要退?若虚正当壮年,再秉政二十年都可以。他做首辅,我服气得很。田汝力做首辅,说句不好听的,我桂某人还真看不上!就他那手段,做尚书都够呛,做了首辅还不任凭皇帝摆布?”
        金罍吐槽道:“你倒是能力出众,但让你做首辅,陛下能接受吗?要的就是他能力不足。”
        桂萼哑然失语。
        郑善夫叹息道:“先生的大智慧,果然凡人不可及也。换作席间任何一人,谁能说退就退?反正我退不了,必然恋栈难去。”
        众人无言。
        权力可以腐蚀人心,也能降低人的智商。
        到了王渊那个地步,还真没几个人舍得放手。说得更直白一些,王渊可以选择跟皇帝硬刚,直至皇帝不要脸才会输掉,而且顶多被强行致仕而已。
        但是,金罍、桂萼这些人就要倒霉了,他们肯定成为君臣相争的牺牲品。
        王党核心团体,交流一番意见,便各自散去归家。
        即便王渊离开,他们依旧属于朝堂最大的势力。他们改怎么做,王渊也早就安排好了,有田秋在内阁顶着,他们多多提拔地方实干派便是,这些年扔到各地为官的物理门人可不是摆设。
        小皇帝不敢乱来,否则政界和军界都得大乱,王渊还有一大堆武进士门生呢。
        王党彻底倒台,估计得等到朱载堻的儿子上位,又或者王党内部发生严重分裂。

710【立言】
        乾清宫。
        一个侍卫捧着箱子进来,随侍太监说:“陛下,这是太师丁忧期间编撰的书稿。”
        朱载堻精神一震:“快拿过来!”
        皇帝得到的书稿,皆为弟子誊抄版本,由锦衣卫缇骑送往京城。
        丁忧期间,王渊身边是有锦衣卫的,也不知究竟在监视还是保护他。但皇帝没做得太过分,执行任务的锦衣卫头子,是王渊故友伍廉德的儿子。
        书稿很多,分为两部分。
        一部叫《宏观经济学》,论及国民收入、通货膨胀、朝廷干预等内容,是对之前那本《国富论》的补充完善。
        一部叫《物理学》,分为数学、力学、光学、天文、化学、生物。王渊为总裁(总编),宋灵儿为副总裁,归纳编撰这些年的研究成果,而且大部分是诸多弟子的成果。
        生物部分非常简单,定义了动物和植物,并阐述微生物的存在。
        王渊在《生物绪论》中写道:“天地生物,而有灵也,万物灵长,是为人类……生物存世,包罗万象,吾仅抛砖引玉,有待后来者补充。”
        完全跑偏的化学,被王渊纠正了一下。
        被弟子们认为是“火精”的玩意儿,王渊定义为一种气体,并取名为“氧气”。还说物有三态,只要达到特殊条件,氧气也能是固态和液态。
        王渊在《化学绪论》中写道:“天地化生万物,化自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化学一道,乃究万物幻化之理也……金木水火土,果为宇宙之元质(元素)乎?谬矣。金,有金银铜铁铅锡之类,实验可知其各有所归。木为生物,并非死物,更非宇宙元质……必有种种元质(元素),排列组合而成某种基质,且呼为原子,原子排列而成物也……此为吾之假猜,望后来者证实或证错。”
        天文和光学内容,多为钦天监官员,以及航海阴阳师的研究成果。
        宇宙有银河系,银河系中有太阳系。
        太阳为恒星,又有金、岁(木星)、辰(水星)、荧惑(火星)、御(土星)、地球六大行星绕其旋转。为记忆方便,且依五行而论,称之为:金、木、水、火、土、地球。
        “又有一星体,肉眼不可见,仅以千里镜观之。钦天监主簿刘义,首见此星,视其为彗星而忽视之。钦天监监正李莹,次见此星,视其为恒星而列星图。今吾观之,此星有明显运动轨迹,非恒星也。此星亦未有彗尾,其运行轨迹近圆,非彗星运行之扁状。吾推论之,此星或为太阳系第七颗行星也。暂且定名为‘冰星’,或称‘雾星’。”
        被王渊定名为冰星或雾星的星体,正是天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