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726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哥白尼去年病死在北京,死前身份为大明钦天监五官司历,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但他结合大明天文学成果,修补完善自己的《天体运行论》,这本书也被王渊录入《物理·天文篇》,大明阴阳师皆称哥白尼为“哥司历”。
        朱载堻拿到书稿之后,只看每篇的绪论,有的能看懂,有的能看懵。
        但不论看懂还是看懵,朱载堻都对老师更加敬畏,感觉老师好像世间之事无所不知。
        朱载堻吩咐太监说:“交予司礼监和礼部,刻版印刷这些书稿。司礼监所印刻本,藏于文渊阁;礼部所印刻本,送去六部及各省布政司。还有,《绍丰大字典》、《武皇帝实录》已编撰完毕,等太师回京之后再刻版印刷。”
        这是朱载堻给王渊继续抬升威望政绩,把王渊捧得越高,就越是逼着王渊离开。
        王渊才走到湖广地界,《宏观经济学》和《物理学》就已经印出来,可见小皇帝已经迫不及待了,召集数百工匠连轴转的刻制雕版。
        文渊阁,不仅是内阁办公所在,更是大明皇家图书馆。
        今年新出炉的探花吴情,被安排在内阁观政,很快就要外放地方为官。
        吴情这名字是真好记,历史上还有一段趣谈。说他本来考中状元,结果嘉靖皇帝听到名字,直接来一句:“天下岂有无情状元?”于是,状元没了,改为探花。
        同时传为趣谈的还有秦雷鸣,说当时全国大旱。嘉靖把吴情的状元整没了,转而把秦雷鸣点为状元,只因这名字一听就要下雨。
        今年的状元是谁?
        郑王朱厚烷!
        虽然早已自动放弃郑王爵位,但大家还是喜欢称他为王爷。这是一种尊重,因为朱厚烷的经历太离奇,谁都没想到他能考中状元,甚至没想到他能考中进士。
        吴情听说王太师的新书到了,立即摸鱼去文渊阁找书。他是没资格在文渊阁阅览藏书的,还请一个中书舍人开了证明,以工作需要为由跑去藏书阁。
        刚一进去,吴情就惊道:“你们都在啊!”
        却是今年的一榜进士,以及二十多个庶吉士,只要被分配在内阁、制敕房观政的,全都跑来围观王渊的新书。
        状元朱厚烷也在。
        司礼监一共印了四套,瞿景淳爬梯子上去,秦雷鸣在下边接着,一本又一本的传下来。
        李逊抢到一本《物理·光学篇》,刚开始还能读懂,渐渐就变得迷惑,因为书中还排列了光谱。书中客观记述了两种理论,一些物理弟子认为光由微粒组成,另一些则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王渊对此不作任何评价,只让后来者慢慢验证。
        “皇甫兄在看什么?”李逊凑过脑袋。
        皇甫濂说道:“《宏观经济学》,此真经世济民之书也,为官执政者不可不读。”
        李逊又走了几步,偷看朱厚烷手里的书,却是《物理·化学篇》。
        朱厚烷早就研究过数学、天文、力学,但还未接触化学,此时正看得津津有味,恨不得立即对照书本做实验。以他的性格,估计会放弃下基层深造,选择留在翰林院搞研究。
        王阳明再传弟子周士佐感慨:“太师真乃千古奇才,早已通彻天地至理。这些学问,我读起来都困难,竟是太师一手开创。”
        众人纷纷附和,皆有此感。
        其实吧,王渊哪有那么多闲功夫搞研究,除了经济学之外,其他书稿全是汇编而成,内容早就刊载于《物理学报》和《物理学刊》。
        当然,能读懂那么多研究成果,部分内容还进行批注或纠正,这就已经很吓人了——多亏宋灵儿打下手,有些最新研究成果,就连王渊都得慢慢理解。
        这些家伙看着看着,便各自拿出纸笔抄书,一人抄一本,回家之后再交换。
        礼部刻版还没印出来,手抄本就已经开始传播,甚至有书商买稿盗印。盗印的都属于活字版,质量稍微欠佳,但迅速传播至南方,甚至被海商带去日本和朝鲜。
        天下士子慕名拜读,九成以上看得头晕目眩,只有不足一成读书人如获至宝。
        朝鲜大儒柳湄,专门派遣族人来北京,手抄一套带回去,成为朝鲜柳氏的传家之宝。

711【洞庭风月抄家杀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描写洞庭君山的诗句,唐时的八百里洞庭,至明朝已经水域面积锐减,但君山的风光却依旧秀丽。
        八月中秋。
        王渊带着黄峨、宋灵儿泛舟湖上,他们半个月前就到龙阳县了,一直逗留等着过完中秋佳节再走。
        顺便,查看洞庭湖治理情况!
        “咚咚咚咚!”
        远处画舫传来琵琶声,不知又是哪来的游子,带着姑娘在中秋之夜泛舟洞庭。
        君山似乎也很热闹,一群文人雅士,正在对月唱和。
        宋灵儿嘴里嚼着月饼,腮帮子鼓鼓的,仿佛一只护食的仓鼠。她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抓着月饼,四仰八叉躺在船上,哪有半点一品诰命的样子?
        “夫君,为佳节贺!”黄峨笑着举起酒杯。
        王渊笑道:“少喝点,已经有一个在耍酒疯了。”
        宋灵儿咽下嘴里月饼,噌的坐起来说:“谁喝醉了?我没醉!”
        王渊指着旁边的官船:“我说那些锦衣卫呢。”
        “哼!”宋灵儿表达不满。
        圆月高悬,倒影湖面。一阵清风吹来,闪动着微微波纹,也吹得人儿神清气爽。
        王渊感慨:“好山好水,好年好月,正是杀人抄家的好时候。”
        黄峨啐道:“真是煞风景。”
        中秋之夜,洞庭湖边真在抄家,至于起因嘛,不过是王渊给湖广总督写了一封信。
        人类不断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日趋狭窄,蓄洪功能难以扛住长江大水。从明初以来,都是在江边筑堤防洪,一旦洪水过大,就倒灌进洞庭湖内,淹没湖边万千百姓。
        历史上,由于嘉靖朝廷没钱治水,对洞庭湖的态度简直丧心病狂。朝廷把江北闸口全部堵上,人为的让洪水灌入洞庭湖,完全不顾南岸百姓的死活。而南岸士绅大族,等洪水退去之后,继续围湖造田,导致洪水一次比一次猛烈。
        朝廷省事,士绅得利,百姓横死。
        嘉靖一朝,灾害奇多,那是怎么来的?
        一半天灾,一半人祸。
        相较于明朝,清朝也不遑多让。朝廷打着治水的幌子,官方鼓励围湖造田,甚至高喊“湖广熟,天下足”,只为缓解巨大的粮食缺口,洪水淹死多少百姓才懒得管呢。
        在王渊丁忧之前,已经下令治理洞庭湖。
        先是修缮长江两岸的堤坝,接着划定洞庭湖禁耕区。根据现场勘查,洞庭湖周边两里到十里不等,不准任何百姓耕种土地,已经圩出的良田也必须废弃!
        平头百姓受影响很小,士绅豪族则损失惨重。因为圩出的湖边良田,皆为大地主所有,升斗小民哪争得过?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另外,王渊还颁布了配套政策,免除全国终端市场的“渔盐税”。
        渔盐税,是盐税的一种,渔盐就是用来腌咸鱼的盐,每年朝廷专门制定了各省配额。
        每逢渔汛期,需要大量用盐,私盐贩子自然不会放过好机会。有时候一船咸鱼,其实就是一船私盐,一条咸鱼身上刮下的盐,足够三口之家吃一个月。
        朝廷对此很难治理,那咋办呢?
        征收渔盐税呗。
        小民挑着自家腌制的咸鱼,甚至是挑着咸菜,前往城里贩卖,都得额外征一笔渔盐税。其实进行渔盐配额时,已经征收了一回,市场贩卖再征属于重复纳税,王渊免除的就是重复部分。
        另外,洞庭湖沿岸州县,渔课钞、渔船税、芦课……全部减半。
        如此种种,洞庭湖周边百姓,靠打渔、卖鱼也能勉强为生。
        可总有人不听话啊,王渊在回京的半路上,发现洞庭湖的禁耕区域,再次出现大量农田。而且继续围湖造田,一圩就是好几里地,小民绝对没那能力,肯定是附近士绅合力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