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792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法庭之上不得跪拜,也不得直呼被告为犯人。
        大法官是一个济世派弟子,他穿着黑色官服,砸下惊堂木说:“不得擅自喧哗,不得随意走动,即刻开庭。此案案情复杂,刘判官请先陈述案情!”
        刘判官起身说:“先说命案,发生于六月初八晚九点前后。据当事者郑彬陈述,死者为一汉人男子,名叫何光宗,今年三十二岁,家住果阿省顺光府须陀县,与郑彬同来沛阳打听商讯。嫌疑者刘虎,须陀县归化汉人,因见财起意而杀人。凶器为一匕首”
        大法官说:“呈上凶器。”
        立即有法吏捧着匕首出庭,并向工作人员和旁听群众展示。
        大法官问归化汉人:“你可是叫刘虎,家主果阿省顺光府须陀县?”
        归化汉人刘虎回答:“草民是须陀县城关镇人。”
        大法官又问:“何光宗可是你杀的?”
        刘虎回答:“是我杀的。”
        法庭顿时哗然,一个归化汉人,竟敢杀纯种汉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大法官连拍几下惊堂木:“再有人喧哗,直接叉出去!”
        待安静下来,大法官问道:“陈述当时情形。”
        刘虎说道:“草民露宿街头,突然被惊醒,被这二人用绳子套住脖颈。他们想将我勒死,我奋力挣扎,胡乱捅死一个,然后吓得夺路逃跑。”
        刘判官说道:“案发现场,确实找到一条绳子。”
        大法官说:“呈上来。”
        作案绳索拿出来之后,大法官问:“刘虎,可是用这条绳子勒你?”
        刘虎摇头道:“不知道,当时我慌张得很,而且天黑没看清楚。”
        大法官又问:“郑彬,这条绳子可是你的?”
        郑彬矢口否认:“不是。”
        大法官再问:“刘虎,你为何来到京师?”
        刘虎说道:
        “大法官老爷,草民原是一孤儿,十四年前被大善人刘老爷收养。刘老爷是天竺棉会的商人,他来天竺买地之后,收留了十多个孤儿。他教我们读书写字,挑选聪明勤快的,养几年带在身边做亲随,草民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邻国入侵,刘老爷带着咱们逃命,草民在路上救了刘老爷一命。刘老爷仁善,不但许我自由之身,还赠送我一百亩地,帮我挑了个妻子成家。”
        “四年前,刘老爷病逝,草民的土地便被盯上。同县的郑家势大,且有亲戚在县里做官,他们污我谋夺汉人土地。无凭无证之下,就把草民的土地收走,草民在镇公所讨不到公道,便去县里的法庭告状,县法官竟判我服役修路三年。”
        “因草民能写会算,汉话也说得利索,修路时被提拔为头目,因此修路三年并未死去。草民修路期满回家,妻子竟已带着孩子,被强行改嫁给新移民两年之久!草民不服,就去府里上诉,府法官却不愿开庭审案。草民只得进京告御状,曾归附与王宫大门外。案发当日下午,值守皇宫大门的侍卫可以作证!”
        大法官点头说:“林侍卫、杨侍卫,今天也被请来了,请两位证人上庭。”
        两个王宫侍卫出庭,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明,在确定见过刘虎之后,便在证词件上签字。
        大法官又问:“刘虎,天竺遍地皆是土地,郑家为何要犯法占你的土地?”
        刘虎说道:“其一,草民的土地,皆为靠河的上田;其二,草民以前是贱民,虽然归化为汉人,但皮肤太黑总受歧视,汉人大户都看我不惯。”
        大法官再问郑彬:“你说来京城打听商讯,你想做什么买卖?”
        郑彬回答:“草民想来打听一下,看须陀县的土特产,能在京师卖上什么价?”
        大法官问道:“打听了吗?”
        郑彬回答:“还没来得及。”
        大法官再问:“你以前可认识刘虎?”
        郑彬摇头:“不认得。”
        整个审案过程,被书记官详细记录,并让所有当事人签字。
        大法官拍着惊堂木说:“案情过于复杂,牵涉地方州府,今日本庭难以宣判,需上报都察院和刑部。退庭!”
        虽然没有宣布结果,但还是让赵贞吉大开眼界。
        若是换作大明官员,先打一顿屁股再说,再结合各方证词证物,就能定下一个结果来。
        赵贞吉在沛阳寻了个差事,一边工作赚钱,一边观察民情。
        足足等了三个月,此案终于宣判。
        果阿省法庭主官,顺光府法庭主官,玩忽职守,遇案不审,全部撤职处理。
        须陀县首席大法官,连同所有该案审理人员,皆涉嫌徇私渎职,集体串通制造冤案。最轻的都是撤职,最重的发配北方开拓,那里有一堆绿教徒等着他们。
        须陀县城关镇公所官吏,全部撤职处理,判罚最重的发配到东非殖民地。
        至于侵占田产的郑家,抄没家产,发配马达加斯加岛!
        刘虎杀人,属于正当防卫,不担任何刑责。归还刘虎的一百亩土地,发还其妻儿一家团圆,再从抄没的郑家产业中,划给刘虎五十亩地作为赔偿。
        但是,为了防止百姓干扰中央大法庭,防止百姓胡乱在王宫外喊冤。有这两种行为者,不管事实如何,皆罚清扫京城大街一月,而且不能花钱请人代役,刘虎必须留在沛阳扫一个月街道。
        此案轰动全国,并且名留史册,史称“刘虎案”。
        王渊甚至颁布诏书,昭示天竺官民:“归化汉人,亦为汉人,不拘种族,不拘肤色,不拘男女,皆为汝等兄弟姊妹,皆为吾辈华夏子民。若有无故歧视归化汉人者,事实确凿,必加严惩,小民罚钱服役,官吏一律撤职查办!”
        歧视肯定存在,肤色越黑越受歧视,王渊干脆借此案定下基调。
        至少官员是被吓到了,这次可有一个省级大法官被罢免,正三品地方大员说撸就给撸掉!

772【墨家治国】
        王渊已经五十七岁,依旧宝刀未老,每天都要舞半个小时的大刀。
        不过嘛,鬓角已生白发。
        “孟静的几部书稿,我已大致看过,写得颇有深意。”王渊赞许道。
        赵贞吉拱手说:“能入先生法眼,幸甚至哉。”
        赵贞吉的学术思想,传自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同时又兼修物理诸门。
        历史上,此人属于“实学”先驱,厌恶空谈,主张实干,嫉恶如仇,任侠正气,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老愤青。
        《大明王朝1566》,其实把赵贞吉黑得很惨,居然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另一个时空,张居正也信奉“实学”,正好跟赵贞吉同为阁臣,两人的关系非常不好。
        赵贞吉是当时资格最老的,但因为嘉靖朝曾被罢官,他反而排在内阁最末位。排他前面的三位阁臣,包括张居正在内,都被他当成孙子训斥。
        因为赵贞吉喜欢实干,虽然一把年纪入阁,却不是回京来养老的。
        首辅、次辅全被赵贞吉骂得没脾气,兵部尚书因为徇私舞弊,直接被他骂成了政敌。
        张居正也只能忍耐,一些话愿听,一些话不听,最后实在忍无可忍,干脆把高拱弄回来,硬生生将赵贞吉逼得辞官。
        赵贞吉晚年很有意思,看不惯的事情就仗义执言,遭到政敌反击就闹着辞官,似乎懒得跟一帮小辈斗法——也可能是经历了太多政斗,也知道党争的危害性,他想尽量维持时局稳定。
        跟张居正的斗法也是如此,张居正把高拱弄来执掌吏部,赵贞吉就讨了执掌都察院的差事。结果,赵贞吉爱惜羽毛,被高拱给恶心坏了,辞官时对皇帝说:“高拱专横徇私,把吏部搞得乌烟瘴气。我致仕之后,请陛下让高拱入阁,不要再让他专权吏部、栽培党羽。”
        其实非常可惜,张居正与赵贞吉理念相近,只不过具体施政存在差异。如果张居正能主动示好,赵贞吉很可能为张居正保驾护航。
        当然,若能主动示好,那就不是张居正了,也不可能冲破阻力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