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793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王渊问道:“孟静出海三载,还要回去吗?”
        赵贞吉说道:“最迟年底就坐船归乡,家中老父年事已高。”
        赵贞吉不知道,他出海的当年,父亲就已经病死……如今都满三年了。
        王渊点头说:“孟静大才,今后若愿来天竺为官,阁部重臣必虚位以待。”
        赵贞吉问道:“先生,吾观天竺之政,似在行墨家之法。”
        王渊哈哈大笑:“诸子百家早已融合,如今哪还有什么墨家?但是,确实带有墨家遗风,你可知为何如此?”
        “为何?”赵贞吉问道。
        王渊说道:“诸子百家,诞生于春秋战国。当时礼乐崩坏,天子与诸侯招揽的人才,很多都处于失业状态,又见到百姓朝不保夕,于是就从自身角度出发,试图改良当时的社会。诸子百家,便是这么来的。”
        赵贞吉笑道:“先生总是这般立意新奇。”
        王渊又说:“诸子百家,每家都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墨家代表的是谁?工匠和小地主,且以工匠为主。”
        墨家弟子,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帮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  众号  看书还可领现金!
        这些人的利益诉求是什么?
        社会稳定,反对战争,主张个人价值,保护私有财产。
        《墨子》开篇不谈别的,而是阐述治政理念。
        首先是尚贤,就是选用有才能的人做官,道德反而还在其次,只要国君能合理安排即可。这就跟儒家不一样,儒家更注重品德,若品行败坏,越有能力危害越大。
        墨家尚贤还附带着要求,就是我的能力值多少价,国君得给出应有报酬。不能像大明对待官员那样,又让马儿跑得快,又不让马儿吃饱。人才获得重用,人才获得报酬,方能培养尚贤气氛,方能聚集真正有才干的人为国效力。
        墨家也讲仁政,墨家的仁人君子,类似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即: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善待生者,哀悯死者。
        墨家也讲法制,并认可法家的性本恶。
        但是,法家彻底对人性失望,力图用法律来约束人性。墨家觉得人性还有救,而且试图利用人性的趋利避害,达到“兼相爱,交相利”的双赢局面。
        想要双赢,就必须创造合理的环境,因此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否则饭都吃不饱还怎么兼爱双赢?
        因此,墨家提倡节用,即不搞铺张浪费,把国家财政都用于民生和国防,让人民安居乐业,并时刻准备着赶走侵略者。
        法律方面,墨家法天,而道家法自然。
        墨家认为,天志为仁,国君应该实行仁政和仁法,让社会进入良性有序的状态。国君实行仁政仁法,就是遵循了天志,上天就会承认国君的法统。国君若是残害百姓,就是违反了天志,上天会就取消国君的法统,这个国家也会因此灭亡。
        墨家尚同,即从上到下思想统一,这样才能政令通畅,才能集中全国之力办大事。
        秦国的壮大,最初就源于墨家变法,两次打败当时的第一强国魏国。
        即便后来商鞅带来法家,墨家渐渐淡出,但秦国的行政系统,依旧带着浓厚的墨家特色。而且有了法家的加持,秦国的墨家行政系统更为高效,几乎达到墨家设想当中的完美状态。
        墨家的行政系统是咋样的?
        从乡村到中央,全都选用有才能的人当主官。国君的治国理念,一级传向一级,务必让工匠和农民都清楚。国君的政策法令,一级传向一级,务必让基层能最快最好的执行。集中全国之力办大事,任何阻碍之人都得滚蛋!
        在墨家的行政系统当中,儒家的宗法传统是被摒弃的,一切按才能和贡献选拔官员,裙带关系要尽量予以清除。
        墨家内部,也照这套系统运行,巨子的命令可以传达给每一个信徒。
        说白了,就是按工程师的理念治国,古代大工程就得这样才能完成。墨子把搞大工程的那一套,搬到了治国领域,并且后来被儒家吸收了一些。
        正巧,王渊在天竺建国,也着重保护工商业者和地主利益,每一个汉人移民都是小地主,其他的要么是商人、要么是工匠。
        从利益主体而言,刚好契合墨家成分,因为墨家代表的也是一群工匠和小地主。
        那么王渊的治国理念,自然跟墨家高度重合,也让赵贞吉误以为天竺国是墨家秉政。
        除了坚定支持科学发展,王渊不会偏向哪派,因为儒家精髓也是很好的。
        一旦国家富强起来,一旦中央有能力管控地方,儒家核心理念是非常完美的治国方略,但必须去掉一些纲常糟粕。
        从西方人对明朝的记述,就可以知道,汉人的许多美德,并不是后来凭空出现的。
        比如谦虚、勤劳、温和、好客等等,有个欧洲人的文章,其中一段大意如下:“这里拥有最好的货物,明人喜欢他们自己的东西,但也不吝赞美别国的事物。当看到外国的商品,即便看不上眼,也会因新奇而赞叹一番。这是独特的美德,在别的任何国家都不会有……他们也非常热情,因为我是外来者,总有人邀我参加宴会……他们还很谦虚,并拥有这种美德而不自知……”
        这就是教化之功,不要觉得教化太虚无缥缈。
        当你观察世界各国之后,就会惊讶发现,你习以为常的许多观念和品德,竟然是中国所独有的。
        至少移民们来了天竺,就从文化上自豪起来。
        就算是底层农民,都打心眼里觉得,印度本地人是一群不懂礼数的蛮夷——包括那些印度贵族,也是标准的蛮夷,仿佛一直没有开化过!
        儒家教化千年是白给的?

773【阿富汗和阿萨姆归附】
        胡马雍回来了。
        这个被迫流亡的莫卧儿皇帝,终于干翻两个兄弟,统一了阿富汗地区。
        然后,胡马雍发起东征,迅速攻占木尔坦,接着挥师占领拉合尔,随即一路杀向旁遮普。
        这些地区,名义上都是王渊的国土,每年要向中央提供税收的。
        王渊是一位宽容仁慈的国王,整个印度北方地区,都只需要提供少量赋税,并不派官员去管理土邦。各个土邦之间,依旧在互相攻伐,绿教和印度教彼此仇杀,一切混乱都在王渊的默许当中进行。
        除了每年交税的时候,北方土邦几乎都感觉不到王渊的存在。
        甚至,税收都开始拖欠,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交流好书    。现在关注  可领现金红包!
        现在面对莫卧儿入侵,他们终于想起还有一位国王,纷纷派遣信使到沛阳请求援兵。
        王渊不着急,慢慢的调兵遣将。
        事实证明,北方土邦就是一群废物。仅仅三个月,胡马雍就吃掉整个旁遮普,甚至把德里城都占下来,这货竟敢宣布迁都德里。
        听到胡马雍迁都的消息,王渊终于下令出击。
        戚继光率领五千偏师,坐船在德尔巴(瓜达尔港附近)登陆,由南向北奔袭堵截胡马雍的退路。
        尹秉衡率领八千大军,坐船在孟加拉邦登陆,顺着恒河逆流而上,阻挡胡马雍继续向东扩张。
        王芳率领五千骑兵,从拉其普特出发,袭扰德里周边地带。
        怎么说呢?
        戚继光和尹秉衡还在赶路,王芳已经跟胡马雍打起来。
        胡马雍亲率三万大军,在德里南郊迎战王芳,被五千兄弟火枪骑兵打得全军崩溃。
        胡马雍带着残兵退守德里,王芳的骑兵也没法攻城,双方就这样一直耗着。
        耗来耗去,反而是胡马雍先撑不住。
        胡马雍扩张速度太快了,迁都也搞得非常仓促,德里城内的军粮储备并不多。
        而北方土邦害怕胡马雍的侵略,又见王芳刚刚大胜一场,纷纷带着粮草过来支援。一个月过去,仅土邦军队就聚集四万,然后开始闹剧一般的攻城。
        王渊虽然让北方土邦自治,却不允许他们拥有火器,发现谁有火器就去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