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81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张枚这次没带妻儿,只带了一个小妾,还有两个仆从出海。
        他站在甲板上吹着海风,没有抱怨自己的前程,而是为大明国政感到深深忧虑。皇帝确实掌控朝堂,可地方早已烂了根子,每年用于赈灾的钱粮,有七成都进了贪官污吏和奸商的口袋。
        大明国库依旧有钱,中央依旧愿意赈灾,但灾民的日子却还是那样艰难。
        唉,老天爷啊,当今陛下分明就是圣主,为何你却一直降下灾祸?
        张枚看过钦天监的纪录,成皇帝朱载堻和王太师王渊君臣和谐时,大明可谓风调雨顺,冬天哪会冷成这幅鬼样子?全国又哪会水旱蝗灾轮番着来?
        有人说,正是当年的成皇帝,将王太师外封天竺,变相驱逐了千古贤臣,上天因此降下灾罚,成帝晚年气温骤降、灾害频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张枚不相信这种论调,可又无法解释天象。
        钦天监的气温记录,这几十年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年比一年往下降,如今江南都能雪封三尺。
        回到船舱,张枚拿出王太师大传,这本书是徐弘祖所著。
        写书之前,徐弘祖不但查阅史料,还亲身前往贵州和天竺,又去吕宋太师墓拜祭一番。
        张枚在少年时就阅读此书,每个章节都翻烂了,但他遇到挫折,总会再次翻开,用先贤的事迹来激励自己振作。
        随手翻开其中一页,阅读半个小时,张枚开始打坐静心。
        他是泰州学派弟子,从精神上修习心学,从知识上修习物理,并且还要兼修武艺,以匡扶社稷、赈济天下为己任。
        泰州学派,已经一分为三。
        左派为狂儒、狂禅,右派纯粹研究学术。
        张枚这派自称正统,尊王阳明、王渊为祖师,尊王艮、王相为护法,尊王素、王晹、唐顺之、张白圭为贤者。但要求实在太高,兵法武艺要学,四书五经要学,物理化学天地理还要学。
        打坐完毕,张枚又提刀练武,他从小生活在海边,并不惧怕海上颠簸。
        练得一身大汗,坐下调息片刻,张枚又拿出徐弘祖的续山海经。
        “极东之地有大陆,是为殷洲。东出日本,顺风顺水,两月可达。”
        “正东有海湾,名曰福湾,风平浪静,是为良港又有山丘,名曰福山福山靠海处,有大湖,名妈祖湖”
        “横渡福湾,有树林,皆栎木,名栎木湾”
        “沿栎木湾北上,又有大湾,名望金湾望金湾东走,有一河谷,名望金谷过河谷有大湖,名思乡湖。”
        “二河汇入湖中,一名流金河,一名闪金河。河中多金沙,掬手可得之,如今已尽矣”
        两月可达,那是旧话,现在从日本出发,一个半月就能抵达北殷洲。
        若是坐海军的飞剪快船,甚至一个月都能到。

无标题章节
        一直没写感言,因为总觉得矫情,无非吐吐苦水、求求订阅。
        上上本书运气好,完本了才404。
        上本书挺无语,刚刚上架被举报,创作欲最旺盛的时候,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那时真的扯淡,刷新一下作者后台,就是好几个信息提示:某某章涉嫌违规被屏蔽,我修改时甚至不知道那些章节为啥被屏蔽。
        后来就全是乱写的,因为不知道写啥,我想写的东西似乎都要违规。马博士失去了灵性,变成一个彻底的商人,这并非老王的创作初衷。
        这本书干脆拉到明朝来写,应该不会再出现404或章节屏蔽,大家可以放心订阅。
        疫情期间一直在看书,大概网购了3000块钱的书。连王阳明所在的龙场驿,我都买了本《修文县志》,用以查找当地资料。
        可惜,那些书现在只看了三分之一,而且是非常粗略的
        本书开篇换了三个,大概废了七八万字稿子。发书之后,从第五章开始重写,又废了两万字稿子。写到第二卷,情节莫名其妙写散乱了,又废了几万字稿子,直接跳到第三卷的情节。
        上架之前就一章存稿,还发出来当成最后一章公众章节。昨天码字一天,凌晨五点才睡,于是有了那几章章节。今天脑子是木的,一直不想码字,从下午五点到现在,睡了一会儿头疼,干脆起来打游戏至今。
        有人催写上架感言,这便写了,写完之后再去码一章睡觉。
        另外,起点的编辑,没让我换新合同,依旧是老合同。我也不知道究竟会怎么变,但肯定还会在起点写,这本书也肯定会完本。
        正在观望的同学,给个首订吧,这书首订挺惨的,远远不如前两本,果然历史文属于小众题材。
        多谢了!

【朝鲜——大明的反面教材】
        大明对殷洲的掌控,有一文官总督辖制武将,又设太监对文官进行监督。
        无论文官或武将,都还有升迁前途,因此相对而言还算克制。
        派去殷洲的太监,却等于远离权力中心,晋升路径非常狭窄。于是,一个比一个贪婪残暴,这种情况在崇兴年间(朱常澹)表现得尤为明显。
        崇兴七年,盛州暴乱,驱逐文官,杀死太监。
        暴乱发生后,陈立之孙陈安昌,提着几颗土著脑袋,亲自跑去向殷洲总督、殷洲总制太监请罪。说暴乱都是土著搞出来的,闹事者已经伏诛,斗胆请求朝廷饶恕。
        总督和太监面面相觑,不但不敢治罪,反而好生安抚。
        盛州打一开始就是陈家的天下,朝廷若想征讨,至少得五万大军才行,而且还不一定能取胜。实在是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复杂,打起仗来变数太多。
        只要陈氏不公开扯旗造反,老老实实给朝廷交税,总督和太监脑抽了才会自找麻烦。
        崇兴九年,北苏龙国出现叛乱,数万土著包围妈祖城,还有两三万汉民跟着一起造反。
        暴乱很快被镇压,北苏龙国灭亡,朝廷设立北苏龙府。
        此事震惊朝野,土著叛乱不算什么,汉民居然也帮着土著打仗,可想而知当地的民愤究竟有多大!殷洲巡按御史捅出实情,皇帝想压都压不住,将总督和总制太监全部罢免。
        真正的转折点在武宗朱由桢,这货在殷洲浪了三年,亲眼目睹殖民地是啥情况。
        那任殷洲总制太监回国时,专门用一艘官方运宝船,运送太监自己贪污的财货。回国之后上报飘没,说是船沉了两艘,不但合伙贪了朝廷的金银,还让朝廷重新拨款建造运宝船。
        朱由桢回朝清理权臣之后,因为殷洲贪污案,一口气弄死十多个文官,太监也被抄家问斩好几十个。
        从此,殷洲不再派遣太监,总督的权力也被削弱,州府文官的权力得到加强,殷洲巡按御史的数量增加到十二个。
        而朝廷派往殷洲的运宝船,每条船责任落实到船长。
        如果哪艘船沉没,就算船长得救,也是不可饶恕的死罪。一次沉船超过两艘,舰队总兵撤职查办,就算真遇到风浪而沉船,舰队总兵也不允许再当官。
        被这么一搞,沉船现象锐减,朝廷从殷洲得到的金银猛增。
        不过嘛,在改革第三年,朱由桢就中流弹而亡,其颁布的法令也不再严格遵守。
        延嘉皇帝朱慈熤,十八岁剪除权臣之后,第一件事即恢复父亲的改革法令,从殷洲运回的银子又慢慢多起来。
        对了,朱慈熤还学朱厚照,建了一支西苑新军。他害怕自己突然横死,把锦衣卫和皇宫侍卫换了一拨,皇宫里的太监也换了一大半。
        张枚此时乘坐的,便是前往殷洲的运宝官船。
        一共二十八艘船的舰队,其中十艘是全副武装的军舰,运货量比较小。十艘是武装商船,可运货可打仗。最后八艘,则是纯粹货船,没有战斗力可言。
        运宝舰队出发时,装满了大明货物,运往殷洲各殖民地批发,再装满各殖民地的财货回来。
        朱慈熤在宣布改革之时,也给蛀虫们留了利润空间。即来往官方贸易,默许官员们伸手,但殷洲税收银子却绝不准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