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811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特别是殷洲的金银矿,都得打上“官银”烙印,谁敢乱伸手就等同于谋反。
        ……
        清晨。
        张枚正在甲板欣赏朝阳,突然身后传来声音:“昆山先生好雅兴。”
        张枚转身一看,却是个中年士子,抱拳道:“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不敢,”年轻士子说道,“在下方文秀,字郁采,之前一直在国子监做博士。”
        “原来是郁采兄。”张枚恍然。
        殷洲的地方文官,最开始派选进士,但进士们不肯赴任,于是只能让举人过去。
        可惜实在太偏僻,这几十年来,也就海瑞从殷洲起家,以举人功名而官至右都御史。其余殷洲文官,受限于出身,顶多能做到知府而已。
        还有一种出身,就是南北国子监的老师。
        王渊改革国子监制度,老师们可以升级,教出进士便能外放品官。这些年里,国子监五经博士,外放了十多个去殷洲做知县。
        眼前这个方文秀,肯定也是到殷洲赴任县令的。
        方文秀拱手说:“虽痴长十岁,却不敢称兄,昆山先生直呼名字便可。”
        张枚也不客气,问道:“郁采到哪里赴任?”
        方文秀说道:“盛州府香松县。”
        张枚不由觉得方文秀有些可怜,此人已经四十多岁,外放去殷洲且不说,竟还是在陈家的地盘为官。盛州陈氏,居心叵测,这事儿谁都知道,就差没有自立为王了。
        张枚只能说:“香松县的香墨不错,价比黄金,是个好去处。”
        岂止是价比黄金,那玩意儿卖到大明,价格是黄金的四五倍。
        刚开始,陈氏只采松香出售,被大明工匠作为制墨的辅料。用此墨挥就的书画作品,带着一种脱俗的清香,有提神醒脑之功效,达官贵人尤为喜欢香墨抄撰的佛道经书。
        渐渐的,陈氏招募制墨工匠,直接在原产地制作香墨。
        甚至,直接用香胶松烧制墨灰,制出的香墨更加清新自然。
        陈氏在培育栽植香胶松的同时,还下了一道禁令:谁敢砍一截香松树枝,就直接砍掉一只手;谁敢砍一颗香松树,就直接砍掉其脑袋!
        盛州香墨,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在大明有钱都不容易买到。
        而且,这玩意儿还是贡品,皇室就要截留一部分。
        方文秀苦笑不已,他即将在香松县任职五年,想贪都没法贪,因为县衙里全是陈家的亲信。唯一的发财希望,只剩下离任的时候,陈家送他两根香墨条,回国之后贿赂吏部郎中,看能不能安排一个好差事。
        舰队绕过朝鲜沿海时,方文秀没话找话:“听说朝鲜宫变,如今是太后执政。”
        张枚冷哼一声:“朝鲜,官商祸国,堕落之邦也,大明当引以为鉴!”
        “是啊。”方文秀必须顺着话说,他知道张枚忧国忧民。
        朝鲜是真的没救了,两班贵族秉政,贵族们还兼职买办。官商已然一体,官就是商,商就是官。
        不但济世派思想被禁绝,物理学都被禁止传播,朝鲜国内只剩下程朱理学、阳明心学。
        朝鲜国王,平均十年换一个。
        其中有三位国王,居然想要夺回大权,稍微露出苗头就被罢黜。
        而今干脆是后宫秉政,太后也出自两班贵族。
        至于朝鲜国土,王渊还在丁忧的时候,就已经缩小了一圈。朝鲜的西北四郡、东北六镇,皆为明初扩张而来,以前属于元朝的地盘。
        当时王渊丁忧在家,朱载堻迫切对外扩张,其中之一就是讨还继承自元朝的旧土。
        水陆并进,大兵压境,朝鲜直接选择割地。
        如今朝鲜与大明的边界,并非鸭绿江、图门江一线,而是从清川江、妙香山脉一直往东,长津湖什么的全在大明境内。
        朝鲜已经成了负面教材,正直大臣劝谏皇帝,经常拿朝鲜来举例,说明官商融为一体的恶果,国王甚至都变成了官商们的傀儡。
        这些年气温不断下降,朝鲜百姓更加艰难,每年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而官商买办们却前所未有的富裕,能够尽情享受来自大明的奢侈品。
        不过嘛,还是那句话,相比日本而言,朝鲜百姓简直生活在天堂。

【日本——宁为太平犬】
        日本有多惨?
        整整一百年的战国时代!
        很有意思的是,混战百年的日本,人口居然不降反増。
        这是因为大量荒山沼泽得到开垦,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快速传入,日本的耕地面积和亩产量都近乎翻倍。
        但是,人口变多,并不意味着什么好事。
        领主们拥有的可支配人口越多,就越不把人命当回事。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下降至二十五岁,95的国民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佛山那边的大明军火商,曾经疯狂出售火器给日本,此举遭到其他行业商人的联合抵制。
        因为火器的普及,导致日本战争烈度升级,战争伤亡人数不断提高,领主们更加残酷的盘剥百姓。绝大多数百姓衣不蔽体,到了冬天都穿麻布,窝在家里就那样等死,因为根本没钱购买日用品。
        以棉布为代表的大明工业品,销量持续下滑,一些小商社外贸公司甚至因此倒闭。
        于是乎,佛山军火商们倒霉了,被人举报制造走私火器。朝廷的动作快得离谱,三法司联合调查,半个月时间就查出证据。而走私军火的船只,也被其他商船攻击,中日军火贸易近乎断绝。
        一些日本领主,自己也能仿造火器,但生产效率上不去,而且质量也不忍直视。
        就这样过了十多年,日本渐渐重回冷兵器时代,不再出现千人规模以上的火器部队。士兵也打得麻木了,都不愿为领主拼命,超过3的伤亡必然崩溃,一个领主打好几年仗,有可能只死几百个士兵。
        至朱慈熤登基时,日本已是千万人口大国,碾压欧洲的诸多国家。
        于是大战再起,并且战争形态出现变化。
        领主们纷纷实行“兵农分离”政策,开始出现动辄上千的职业军人。军队士气也因此提高,少数部队可以承受20以上的伤亡,而筑城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导致攻城战变得更频繁更惨烈。
        年年打仗,月月打仗,打到现在,终于角逐出岛津、毛利、上杉、一条、南部五大势力。
        南部氏很穷,但也很富。
        穷是因为农业不发达,而且纬度较高,受小冰河气候影响更严重。富是因为补给贸易,从大明到殷洲的船只,必在南部氏的地盘进行补给。
        平安港。
        此时日本最东边的港口,张枚和方秀登岸透气,舰队则在港口进行补给贸易。
        从大明运来的棉布和食盐,在南部氏属于最畅销的产品。这里全日本最冷,棉布需求量很大。日本食盐都产自濑户内海沿岸,南部氏跟那边在打仗,从大明运来的食盐反而价钱更便宜。
        事实上,岛津氏的地盘,也主要从大明买盐。
        因为大明南方早已普及晒盐法,成本比煮盐更低,产量比煮盐更高,走私到日本堪称倾销品。
        “此港却也繁华。”方秀点头赞许。
        张枚说道:“此地汉人颇多。”
        港口附近一半的商铺,都是汉人修建的,此港常住汉人数量过千。一个个都是人上人,南部氏的官员,即便见到汉人仆役,也得态度恭敬的说话。
        没办法,一旦惹恼大明,换一个港口做补给点,南部氏的财政将直接腰斩。
        此时正值春天,但春寒料峭,张枚需要穿着棉袍。
        但码头上的日本苦力,全身上下只有一块护裆布。他们从船上搬下一箱箱货物,又搬上船一箱箱补给品,犹如吐口唾沫就能淹死的卑微蚂蚁。
        第二日清晨,码头传来阵阵婴儿啼哭。
        一排并躺着二十多个婴孩,还有几个能跑能跳的幼童,且大部分属于女童。
        这是日本的传统,养不活的孩子,没有用的老人,就送进深山自生自灭。自从汉人来了之后,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将孩子送来码头,有极低的概率被汉人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