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牛吏之帝王崛起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115页

书籍名:《牛吏之帝王崛起》    作者:天下九九

        这一路临沂营没捞着什么油水,却遇到了几股敌军,虽然没碰到大队人马,这一路打过来,连攻城的损失,足足伤亡了九百多人,这一趟看来是要血亏了。
        眼看要到新丰,要打大仗了,再不捞一把这一路就白跑了。贺长年不甘心,听说附近有几个豪强庄园,便带着人分头去掳掠,
        孙易听了,简直有点无语,这算什么兴军前锋?不忙着开路,却只惦记着劫掠。他也不等贺长年,带着龙骧营继续前进。
        向前不远就是新丰,新丰县也是有来历的。
        当年汉高祖刘邦入主长安,把自己的老爹接过来做太上皇,可太上皇思念家乡,过得并不快活。刘邦便依照老家沛郡丰邑的样子建了新丰,并把老家的人迁过来居住,太上皇才高兴起来。
        孙易率军当晚到了新丰,远远望过去,见城上有人走动,手中各有刀枪。正要列阵叫门,忽然城门大开,乱哄哄的跑出一堆人来,为首的是一个包着头巾的大汉,脸上黑漆漆的,只有两只眼睛泛着光。
        这个黑大汉孙易忽然想起了皇帝陛下的脸,印象中竟然觉得有些白皙。至于对面这些人,一看就让人放下心来,这个军容,决不是更始军,必是友军无疑了。
        果然,驻守新丰的是赤眉军即墨营。
        新丰原是长安附近的军事重镇,更始重臣王匡、赵萌等人屯大军于此。樊崇憋着劲儿地要在此地打一场硬仗,没料到等他到了新丰,零星接战了几场,之后对方便放弃了抵抗,赤眉军轻松入城。
        之后樊崇留即墨和莒两营在此驻守,现在迎出来便是即墨营,领头的黑大汉是即墨将军蒋震,他本是一个即墨私盐贩子,天天在海边晒盐,晒出了白白的盐和黑黑的脸。樊崇起兵后蒋震聚众响应,从那之后随着樊老大南征北战,是个老资格赤眉将领。
        即墨将军见到屯骑校尉第一句话就是:“听说刘侠卿都成了大将军了,他都有印,那老子的将军印在哪儿?陛下没让你捎带过来吗?”
        孙易解释了半天,才让蒋震明白了将军印不是随便捎带的,要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授给,比如在长安城的宫殿之中。
        “这么麻烦,还要等进长安,老子都不知道还有没有命进长安!”蒋震明显是个大老粗,说话嘴里总带着零碎,好在孙易在营中时间长了,习惯了这些人的交流方式。
        “你才多大就成了校尉?我们即墨营的杨校尉都快六十了,小皇帝这官封得太随便了吧!”
        这话要是刘彪听见,当场就可能翻脸,可孙易只是平静地道:“陛下是天下之主,万不可说小,将领任命关乎国家大事,万不会随便。要是有机会,在下倒是想和蒋将军一起上阵杀敌,互相观摩切磋一下。”
        蒋震也觉有些失言,哈哈大笑着掩饰,随即挽着孙易的手臂,要与他去喝酒,虽然据说那浓郁的老酒是即墨将军带人搜遍新丰县城才找到的,但孙易还是谢绝了这个邀请。龙骧营并未停留,直接穿城而过,直奔高陵去了。
        即墨将军看着屯骑校尉的背影,向地上啐了一口唾沫,嘟囔道:“小P孩子,嘴上倒是叫得响,等上了阵就该吓得拉稀了!”
        蒋震在此忿忿不平,而被孙易甩在身后的贺长年依旧走着背运,连续在两个豪强的坞壁下碰了钉子。临沂将军有心强攻,可是下邽城的教训不远,贺长年还记得自己要做前锋,没时间在这围城,于是只好罢手,灰头土脸地回到通往长安的大路上。
        远远地见到苟巨人正在等他,贺长年本来拉长的脸突然放松了,他简直是带着笑容走上来,问道:“怎么样?孙易小儿被打得屁滚尿流了吧?是不是想要我回军去帮他?你回去告诉他等着,等我打下长安就去!”说着仰头哈哈大笑。
        “怎么了这是?脸拉得这么长,死老婆了?”贺长年终于注意到苟巨人脸上的尴尬,疑惑地问道。
        “将军,龙骧营没动一兵一卒,下邽城降了。”
        “什么?降了?”贺长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邽城不战而降?既然要投降,为什么不投他临沂营,非要投龙骧营?哦对了,必是被他临沂营打怕了,早就准备降了,可自己带兵走了,反倒让孙易小儿去捡了个大便宜。
        岂有此理!临沂将军勃然大怒。
        是谁非要让他弃城而走的?他看着临沂校尉和其他将领,心里面怒极,恨不得将他们都一刀砍了,而他手下的将领看着将军的样子,都吓得有多远滚多远,谁都不敢上前。
        这时偏有一个楞小子凑了上来,说道:“将军,屯骑校尉刚才路过,让我给将军带几句话,他一定要我原原本本地说给将军听,嘿嘿,我背了好半天了,再不说就忘词了。”
        “他说什么?”
        楞小子完全没注意到将军铁青的脸色,只自顾自地把孙易的原话搬了过来:“屯骑校尉说了,既然临沂营不走大路,龙骧营就走大路了,因长安军情紧急,孙校尉不等将军,先行出发了,请将军率军在龙骧营身后五十里,为龙骧营之踵军!”
        临沂将军暴喝一声,一个巴掌把他扇到了一边。

106.泾渭分明
        “禹夏时期,大禹治水,导泾入渭,绕于县南,成为雍州名地。本为西周封邑。境内有奉正塬,塬体高隆,称塬为陵,故名高陵。”
        从这段字可以看出,高陵得名与陵墓完全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其南面有一道高阔的奉正塬。塬是黄土高原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地貌,隆起于平地,其上平坦,形似高台,“大陆曰阜,大阜曰陵”,这里的陵指的是大土丘。
        羽林军龙骧营屯骑校尉部五千人正在行军,身处高陵,眼前却是一片平坦,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长途行军之下,将士们都有些疲累。
        “好渴啊!”公孙准舔了舔嘴唇,心中暗道。
        他手下的士卒也都被晒得蔫蔫的,不复平日的精神,就连战马也低垂了头,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蹭着。
        终于得到了休息的命令,三个曲的士卒轮流到河边饮水喂马,就着清水简单地啃些干粮,抚慰早已饿得干瘪的肚子。因为在战争高危地段,孙校尉格外谨慎,先留了一曲在岸边警戒,等到二曲和三曲吃喝完毕,才轮到一曲下到河边喝水。
        公孙准捧起水,咕嘟咕嘟地喝了个痛快,刚起身甩了甩手,忽然听到有人大叫道:“快看!看那河水!”
        他抬头望去,却见到一副奇景。
        眼前正是两条大河的交汇之处,一条河水浊浪翻涌,呈现浑浊的黄色,另一条却是幽深宁静,呈现清澈的青黑色,两条河斜斜地交叉在一起,汇成一条大河,而交汇后的河水竟是半清半浊,界线分明。
        这便是所谓的泾渭分明,在两千年后的现代也是一道著名的自然景观,只是汉代时是泾水浊渭水清,等到了后世,因为渭水上游人类活动大大增多,造成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渭水中泥沙含量大增,水质比古时差了许多,便成了渭水浊而泾水清了。
        公孙准看着清浊分明的河水,慢慢地竟有些目眩,仿佛不是河水在动,而是他自己站在船上,不断地向前移动。
        他抬起头来望向对岸,大河浩浩,林木森森,隔绝了他的目光,公孙准知道,河对岸不远的地方,就是他们心心念念的长安。
        从东到西上万里,他们终于来到了长安脚下,将要一窥那座当世最伟大古都的绝世容颜。
        容不得他发思古之情,耳边突然响起敌袭的号角声,公孙准一下子回过神来,连忙吆喝着士兵们奔上河岸。
        全军正在调动,士卒们迅速地奔跑,一个挨着一个结成紧密的阵势,随军的车辆都被推到前面,排列成一个弧形,应对可能到来的骑兵冲击。
        简单的车阵后面,弓弩兵、长兵依次列队,仅有的四百余名骑兵则聚集在全军的右翼,随时准备出动。
        斥候回报说,几里地外发现军队,有旌旗,应该是敌军。
        现在高陵一带的局势非常混乱,数十万赤眉军和更始军都在此处活动,无日不战,随处都可能碰到军队。而分辨敌军我军的标准也很简单,一般来说,有旗帜的就是更始军,没有旗帜的就是赤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