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378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特种纸张澄心堂纸到现在都没有研究成功,别说赚钱了,天天倒赔。
        唯一赚钱的就是普通的纸张,书院用纸、印书坊用纸都是造纸作坊提供的,还有多余的往市面上销售。但这些普通纸张竞争太大,又没有品牌支撑,并不好卖。
        上一次岳山出书,他们没有想到会这么受欢迎,没有提前准备措施了赚钱的机会。
        这次一听说他的新书写成正在印刷,马上就加班加点的印刷纸张,就为了等这一天。
        果不其然,赚了一笔。
        言归正传。
        第一批教育有很大一部分被世家的人给买走了,他们有权有势,直接给书店掌柜打个招呼就能提前拿到书。
        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组织人,试图找到漏洞加以攻击。
        然而当他们连夜看完这本书的内容后,都沉默了。
        能被邀请过来挑刺的无不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自然能分辨得出好坏。教育这部书已经不能用好坏来形容了,完全就是在开宗立派啊。
        虽然他们不想承认,但心中也很清楚,儒家的经典又要多一本了。
        何家为你默哀。
        而江宁何家的家主也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了这本书,当他看完后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
        当他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开始痛哭流涕,自责对不起列祖列宗。x
        与之相反的,新学派支持者看过这本书之后那叫一个激动,不少读书人兴奋的和疯子一样在大街上又叫又跳。div

456  学术之争(二合一)
        学说之争不像战争,战争输赢一目了然,不服气就全杀光。学说之争更多的意识形态方面,我不认同你就是不认同你,再说一万遍也不会认同你,你再有道理也没用。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道理在别人面前一文不值。
        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抓住江宁何家不放的原因,没那个必要。
        人家底蕴在又有其他世家力保,想就这样覆灭一个传承几百年的世家很难。
        当然了,最主要原因还是何家主动认输。
        说起来何家家主也是个狠人,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果断认输承认自己家族对于小戴礼记的研究不如岳山。
        其实也就是承认了大学的存在承认了岳山划分的四书。
        其他世家也很明智的不在攻击这一点,算是达成了共识。
        我们承认这一局输了,咱们换个战场继续来过。
        由此可以看出这场学术之争牵扯的面太广,想靠一个人一本书结束是不现实的。
        要分出胜负需要很长时间的争论,最终谁的理论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更加迎合统治者,谁就是胜者。
        而且胜者也不是通吃,输的那一方依然可以存活,可以把自己的学问传承下去,直到重新复起或者消失在历史长河。
        所以岳山的《教育》出版并没有让旧学派投降,也没有平息争端,反而让这场争斗更加的白热化。
        但他的这本书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善了新学理论,坚定了新学派的信心,让新学派和旧学派争斗的时候多了一个有力的武器。
        同时,许多中立派或者守旧派在读过这本书后找到了共鸣,选择加入新学派,进一步壮大了新学派。
        别看现在大家打的很激烈,那是因为这场斗争刚开始,大家还觉得新鲜。
        再加上新学刚刚兴起,旧学派想趁机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他们发现不可能之后就会放弃这个念头。
        之后就是旷日持久的的拉锯战,大家没事儿打打嘴仗,四处宣扬自己的学问打压对方的学说。
        等打的时间长了大家都疲惫了就没这么多事儿了,该干啥就干啥,剩下的交给时间。
        至于最后能否胜利,岳山一点都不担心。
        在这场争斗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朝廷,朝廷倾向于谁谁就能获胜。李世民会倾向于谁还用说吗?
        即便是现在,论语正义和教育这两本已经公然出现在国子监里,所有的官学学子人手一本。
        虽然还没有被正式列为必学科目,但时不时的就会有先生提问两句上面的内容。
        世家豪强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出动御史弹劾孔颖达以公谋私。
        至于为何弹劾孔颖达……因为这件事情还真不是李世民下的命令,是孔颖达自己把这两本书添加到官学学子必读书目里去的。
        说他以权谋私也没有问题。
        但是龙椅上坐的是谁?岳山未来的老丈人啊,他会治孔颖达的罪吗?于是李世民和了一滩稀泥把这事儿给糊弄过去了。
        如果换成别的不受他喜欢的人试试,敢私自往官学里塞书,活的不耐烦了。
        事后孔颖达并没有收敛,直接以孔子嫡系子孙的名义出版了句读版《论语》,并声称这才是他老祖宗孔子的本意。
        前面已经说过,古人写书没有句读,断句就成了大难题,断句不同解读出来的可能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
        后世被网络用烂的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这么来的。
        岳山在岳学五书里提出了标点符号,并迅速推广天下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古人留下的典籍如何断句依然没有定论。
        所以现在市面上流传的论语就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
        孔颖达本身就是知名天下的大儒,又是孔子的嫡系后人,他拿出的论语具备特殊的意义。
        新学派自然是高兴,旧学派则如丧考妣。谁都知道孔颖达是新学派的核心人物,他的论语必然是为新学张目的。
        果不其然,他这个版本的论语完全照应岳山的论语正义。
        倒不是孔颖达在附和岳山什么的,而是岳山的新学太合他的心意了。
        前文已经说过,孔颖达也在想办法重新解读论语。只是碍于时代限制无法突破瓶颈写出什么新意,后来受到岳山提醒才有了大概的思路。
        但还没等他把思路变成文章,岳山的论语正义就出来了。关键是论语正义的主体思想和他的思路相吻合,并且比他的思路更进一步。
        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帮岳山打下手,后来又加入新学的原因之一。
        他的句读版《论语》和岳山的论语正义是不同的。
        后者是对论语的解读和拓展,他这个只是给论语添加了标点符号。
        但不要小看这几个标点符号,句读对一本书的影响太大了,说的极端点一个逗号的差别可能影响到整本书的意境。
        最重要的还是话语权,大家用谁标注的版本,站队的时候天然会对这个人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天下都用孔颖达版本的《论语》,那新学也会跟着受益。
        旧学派自然不愿意束手就擒,于是各种小道消息传出,说孔颖达曲解先祖的学问是不肖子孙。
        还有人干脆说儒学虽然创自孔子,但经过千百年传承已经是天下人的学问不是孔家一家的学问,孔颖达版本的论语没有任何意义。
        可以说本来处在不败之地的孔家因为这本书彻底下水,和新学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得知这件事情后岳山赶紧找到了孔颖达,劝他不要冒这个险。
        孔颖达却直言,“新学问世受益最大的就是孔家,我孔家不是坐享其成的人,不论是为了让先祖所学复归本源还是为了孔家的富贵,他们都要参与进来。”
        岳山还能说啥,自然是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虽然旧学派一再诋毁孔颖达,然而孔子嫡系子孙的影响力还是太大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接受了他这个版本的《论语》。
        随之而来的新学也快速的扩散,虽然还不如旧学派势大,但差距每天都在缩小。
        这时,王绩也不甘寂寞拿出了自己的《周易注》。
        他本身就是易学大家,研究了一辈子周易,有着一套成书的理解。现在不过是整理成书而已,所以用的时间并不长。
        《周易注》的出现就好像是。
        但要说完全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那也是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