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647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前段时间李世民亲自派人接手,强行制定了标准。官话以长安口音为标准以洛下音为辅,去除那些发声困难的读音,遇到比较难以分辨的多音字也可以采纳其他地方的方言进行区分……
        就按照这个新的标准,必须要在春分之前完成编撰工作,否则就把有意见的人给换了重新找一批人过来做。
        自己花了十年心血编出来的字典自然不能就这样送人,在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情况下只能按照李世民的标准来编撰。
        为了赶时间这些人年都没回家过,不分昼夜加班。因为有原来的基础剩下有争议的地方本就不多,估计二月份就能正式完成。
        李世民提前通知,也是为了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为了推广大字典,五年后科举考试阅卷皆以大字典为准,十年后会说官话的士子科举名次上调一等。
        这个决定自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争议不是来自于字形字义,大多数人不但不反对这一点,反而很高兴能确定统一的标准。
        有争议的是科举考校官话,大城市还好,偏远地方学官话就太难了。对那些偏远士子不公平,尤其是寒门士子,他们上哪学去?
        李世民既然提出了这个标准,自然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制定出了应对方法。
        县考不考核官话只看文章,考中之后可以凭借生员的身份免费进入当地县学学习。不光可以学说官话,还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为州试打基础。
        如此一来就彻底堵住了那些反对者的嘴。
        这里其实也是一个坑,给古学派和世家挖的一个坑。世家家大业大又有名师,基本都会自建家族学校传授家族学问。
        如此一来他们就形成了一个闭环,自己生产,自己教育,学有所成之后出来做事做官,新学很难渗透进去。
        现在标准官话掌握在朝廷的学政体系手里,也就是各种官立书院。那些世家子弟想要出来做官,就必须要进入官学学习,而官学则是新学的天下。
        这就相当于是打破了世家的那个‘闭环’,强迫他们的子弟接触新学,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力量。
        所以强制推广官话表面看是为了统一口音,实际上就是给古学派和世家挖的陷阱。
        还不用害怕他们不跳,只要他们还想让自己的子弟出仕,就必须要跳。
        当然他们也可以主动学习官话,然后用官话在家族内部的学校授课。但没关系,这事儿就是搂草打兔子,能坑一个是一个。
        今天坑你一次,明天在坑你一次,慢慢就把你坑的半死不活的了。
        这个坑挖的很隐蔽,甚至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坑,短时间内也不用害怕他们察觉,过上几年他们发觉在相反对就晚了。
        比起前两个革新,第三个计划才真的让天下震动。
        朝廷准备建立圣贤祠,把古往今来所有为华夏文明做出贡献的圣贤全部放进去,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祭祀。
        (.)文唐

第681章  圣贤祠
        “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汉武帝独尊儒术。圣人今日重定度量衡、正文字形意、定官话口音,又设立圣贤祠兴百家之所学,这是要和秦皇汉武争锋啊。”王绩道:
        “不过我有个疑问,你曾经说过独尊儒术从思想上完成统一,才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文化群体。现在又准备兴百家之学,就不怕学术界重归混乱吗。”
        “这房间烧的太热了,不好,冷热交替反而容易感冒。”岳山把棉袄的扣子解开,用手扇着风抱怨,然后才说道:
        “重兴百家?你想多了。百家的学问在哪里?百家的传人又在哪里?”
        “独尊儒术之后百家之学早就散失殆尽,这么多年我们动用了全部力量收集百家典籍,也只找到了一些残片断章。没有了核心典籍,所谓百家永远都只能存在于历史之中。”
        “能完整流传到现在的只有道、儒、法、兵四家而已,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四家也早已融合在一起无法分开。”
        “一个统一的多元化的文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就算有新的思想出现,也会迅速被这个强大文明吸收消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几无分裂的可能。”
        “所以设立圣贤祠把诸子百家的圣贤请进去,不会造成中华文明思想上的分裂。”
        “反而会时刻警醒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曾经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多么灿烂的文明。我们不可自傲自大,只有时刻保持谦虚上进之心才能继承发展华夏文明。”
        大统一的思想有好处,这一点独尊儒术已经证明了,让华夏民族凝成了一股绳。但坏处也有,当真的‘独尊儒术’之后,学术界就会慢慢变得‘狭隘’。
        事实上虽然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独尊儒术,但就算是在汉朝也从来都没有真的只‘独尊’过儒学一家,实际上是道儒法兵并行的。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宋朝建立,才真的进入了独尊儒术的时代。
        真正独尊儒家的后果是什么呢?
        法家?人家都喊出半部论语治天下了,你法家敢露头试试。我儒家以几千年前的圣人制定的标准来治理国家,你法家滚一边去。
        兵家?都沦落到和囚犯一个待遇了——脸上刺字。
        虽然当兵的脸上刺字是朱温搞出来的,但真正把它发扬光大当成制度来执行的还是宋朝。
        什么样的人脸上才刺字?罪犯啊,刺面本身就是一种惩罚罪犯的手段。现在却给保家卫国的军人脸上刺字,宋朝的皇帝和文人确实很有想法。
        你为国家流过血受过伤?呵呵,文人想杀你连理由都不需要,一句你太傲了不尊重我,就能把你杀了。
        你说他为国杀敌立过功,是国家的好男儿?读书人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的才叫好男儿,你们就是一群贼配军,和贱民一个级别的,也敢称好男儿?
        兵家彻底被踩进了泥坑里,还被儒家的读书人用脚踩着脸狠狠的践踏。
        道家算是下场最好的,化身为道教勉强苟延残喘。
        在那个时候,除儒家之外都是歪理邪说,甚至你的想法和先贤不一样都成为了亵渎。
        虽然中华民族没有烧死异端的前科,但孤立你还是没问题的。
        要是儒家能推陈出新把文明推向更高峰也行,问题是他们没这个能力。
        他们先是吃祖上留下来的老本,等把祖上留下来的典籍诠释一遍之后,继任者发现自己无事可做了。
        他们也在尝试突破,可他们不想着跳出圈子寻找新的东西,而是继续在圈子里打转寻找没有被发现的东西。
        于是他们就开始‘深挖’祖宗留下的典籍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字,揣摩圣人没有写在书上的更高深的想法。
        理学和心学就是这么诞生,这两家的出现确实把儒家文化推上了高峰,但在治理国家上面没有多大建树,甚至还开了倒车。
        当然,这里指的不是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朱熹解释过人娶妻生子希望过上好日子是天理,想娶三妻四妾想住广厦万间奴仆成群才是人欲。
        但理学作为统治国家的思想基石,太过于强调人心了。
        后世人都明白,人心是不可控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律法和道德体系更加适合治理国家,过于强调人心就是走火入魔。
        有人要说了,理学真的那么不堪吗?你怎么知道,你试过?
        虽然我没试过,但有人试过啊,就是满清。
        满清朝廷照搬了宋朝的理学思想治理天下,对理学思想的执行力度比宋明两朝还要大,简直就是当成了金科玉律。
        然而后果是什么?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对思想禁锢最严厉的朝代。虽然最应该责怪的还是满清统治者,但理学也有不小的锅。
        所以吐槽满清的时候完全可以顺便吐槽一下理学思想太过于不切实际,太过于理想化了。
        设立圣贤祠把先秦诸子百家全部请进去,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华夏文明不只是有儒家一家,而是由无数圣贤用自己的思想为引导发展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