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686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另半个版面介绍大唐的国力和战斗力等等,增强大家的信心。
        这些介绍和分析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起码士林没有那么慌乱了。而掌握话语权的读书人平静下来,也就意味着国内的舆情平息下来。
        再说国外,见到诏书那一刻高句丽彻底死心,被逼到绝路的高建武也没有坐着等死,开始动员全国力量迎接战争。
        同时还以唇亡齿寒来鼓动百济、契丹、靺鞨、薛延陀等势力和他们一起反抗唐军。
        契丹、靺鞨等势力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他们的提议,但也没有出兵帮助大唐的意思,心中在想什么大家都明白。
        曾经和高句丽不清不楚的百济才是最狠的,当场斩杀了他们的使节,发表檄文说和高句丽誓不两立云云,把高建武给气的差点吐血。
        唯有薛延陀态度暧昧,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出兵,但私下出售了大批战马给高句丽人。
        不管外界什么反应,大唐朝廷的脚步是一刻不停。
        二月十五感恩节当天,李世民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唐军六万,归附的各部族联军四万,向辽东进军。
        命程知节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六万,从莱州渡海向平壤进军。
        又以刘仁轨为平壤道行军副总管,率棣州、申城、泉州三地海军清扫高句丽战船,并向长口、开城市两地进军,和程知节一起夹击平壤。
        具体的作战方案已由枢密院下发,各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命令下达当日,李绩和程咬金两人率领亲卫乘坐战船北上。
        就在他们出发之际,却遇到了千余名壮士请愿一同北上征讨高句丽,只要让他们跟着去,可以不要任何功劳。
        众人都很惊讶,一打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都是先辈有人死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时,大多数亲人连尸骨都没找回来,他们要去报仇。
        众人都非常感动,可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了的,于是火速奏请李世民。
        李世民也非常惊讶,然后激动的大叫民心如此此战必胜什么的。然后下令特招这些义士参军入伍,随军征讨高句丽。
        消息一传出军民无不振奋,皆道大唐有义士,对这一战更有信心。
        等李绩一行到达洛阳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集结了上万义士,皆是和高句丽有血海深仇之人,欲随军北上效死。
        李绩以枢密院副枢密使的身份下达命令,着洛阳都督府给这些义士登基造册分发武器装备抓紧训练,等李世民到达的时候在跟着他一起出征。
        等三月初李世民御驾出征的时候,自愿参战的义士已经达到了两万多名。李世民深受感动,把这些人特招入伍组建了义士军。
        后来这支军队在大唐征讨世界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李绩和程咬金离开之后,朝廷就开始为李世民出征做准备。
        先是诏令太子李承乾监国,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没人觉得奇怪。
        真正让人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又把赋闲在家的高士廉给提了出来,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辅佐太子监国。
        但当这个命令下达之后,所有人都不得不说一声,高。
        皇帝出行,让正值青年的皇太子监国本就是一件敏感的事情,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李世民还是靠兵变当的皇帝,想的只会更多。
        辅政大臣太强势容易把太子压的没有声音,失去了锻炼李承乾的本意。
        辅政大臣威望不够就会被太子夺权……最怕的还是两人勾结在一起。
        满清康熙出征葛尔丹的时候让皇太子监国让明珠辅政,结果康熙遭遇了什么?军粮被断,还差点被火烧死。
        李世民是什么人,他岂会不防着这一点,所以他把高士廉重新提拔了起来。
        高士廉自身威望足够,能弹压的住朝堂也能压得住太子。
        但他又深知高家和长孙家的权势太盛不是好事,一直在韬光养晦,必然不会轻易和太子起争执。
        可以说他是既能压得住太子,又能掌握得住分寸不会和太子起矛盾的人。
        当然,最关键的是他是长孙无垢的亲舅舅。
        有长孙无垢在,高士廉绝对不会起反心。如果李承乾真的有反心,他也会帮长孙无垢一起镇压。
        所以说白了,李世民真正信任的既不是李承乾也不是高士廉,而是长孙无垢。真正监国的也是她,高士廉辅佐的也不是太子,而是她。
        至于李承乾,老老实实的监国那他就是监国太子,但凡有一丝不该有的心思,长孙无垢秒秒钟就能让他歇菜。
        而且他这一手阳谋用的堂堂正正谁都挑不出一点毛病,就算李承乾自己也没有丝毫不满。
        因为高士廉是他舅公,亲舅公辅政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房玄龄则被调往洛阳坐镇陪都。
        长孙无忌、马周等亲信文武大臣尽皆随行,岳山自然也不例外。
        李世民出征的日子也早就确定好的,三月初。
        岳山自然要提前安排好手上的事情,书院交给王绩不用他操心。但他还是警告王绩今年别搞事情撩拨古学派,对高句丽战争期间,国内以平稳为主。
        王绩也是分得清轻重的人,当即表示一切等战争结束之后再说。
        然后就是蒸汽机厂,岳山怕田顺谷不懂经营,就把书院事业部的于志明给调过来当了主事。
        并把自己写的关于蒸汽机厂的规划书交给他,让他按照规划书来就可以了。
        于志明是从一开始就跟着岳山的老人之一,能力非常强。他一直负责书院的产业,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把蒸汽机厂交给他让人放心。
        最后就是家里了,尽管他一再保证自己去是镀金的,不会上前线杀敌,岳老四两口子依然担心的不行,他娘更是眼泪不断。
        相比起来李丽质就好多了,她知道岳山不会有什么危险,就算打败仗也肯定是第一批撤走的人员。
        但要说一点不担心也是假话,毕竟这是灭国之战,刀枪无眼凡事就怕万一……
        所以她给了岳山一个护身符让他随身携带,还说和孩子一起等他回来。
        听到这句话岳山的脸当时都绿了,这句话太熟悉了,杀伤力堪比申公豹的‘道友请留步’啊。
        李丽质还以为他是舍不得自己和孩子,激动的都哭了。
        岳山还能说啥,只能心情复杂的把她抱在怀里安慰了好半天。
        很快出征的日子到了,数百艘巨型战船布满江面一眼望不到头。在一众留守大臣和出征将士家人的目送下,众人登上战船。
        随着一声令下,船队缓缓起航向着大运河驶去,他们将会顺着大运河一路北上直达幽州。
        岳山站在船头遥望长安城,直到城池变小消失在视线范围内才叹了口气收回目光。
        这是他第二次离开长安,不同的是上次他无牵无挂,这次城中有他方下不下的人。
        “怎么,舍不得了?要不要停船让你回去。”
        不用回头听声音岳山就知道是谁,当即笑道:“我倒是想,奈何圣人不同意。没办法,天生就是劳碌命,有些事情想躲都躲不掉。”
        尉迟宝琳被噎的别提多难受了,好半天才捂着脸道:“求求你不要在打击我们这些普通人了行不行。”
        “哈哈……别卖惨了,你堂堂国公之子都是普通人,平民百姓怎么活。”岳山道。
        “那也要看和谁比,和你一比我和普通百姓没区别。”尉迟宝琳来到甲板前和他并排道。
        “得了得了,说点正事。”岳山表情严肃了下来,道:“听说你又纳了一房小妾?”
        “没想到你堂堂开国候居然有闲心关心我的八卦。”尉迟宝琳道。
        “八卦?那你的八卦消息确实挺吸引人的,大理寺卿都在传。”岳山讥笑道。
        尉迟宝琳顿时意识到不妙,强笑道:“原来是孙正卿告诉你的吗?我还真没看出来他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