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146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这次鲁若麟带队看到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无论是那些工厂还是军队,给众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太强大了。工厂是生产能力强大,军队是战斗力强大。就凭这些东西,只要鲁若麟自己不作死,以后的前景不可限量。
        兴汉军官府的那种蓬勃朝气更是令他们侧目,也许是从建立之初就树立了良好的理念,现在兴汉军的官员们还带有浓厚的草莽气息,对于官与民的身份定位还没有那么明显,加上制度的约束,官员们异常的亲民。
        李富川他们甚至看到一个老太太因为一件琐事在与警察局的警员进行争论,警员没有半点不耐烦,还陪着笑脸在那里不停解释。鲁若麟跑过去了解了下情况,原来老太太的儿子是部队士兵,被派驻到了白翎岛,老太太担心儿子在部队受苦,想要给儿子捎些衣物和吃食,也不知道怎么送,就跑到警察局来了。
        先不说兴汉军不允许这种事情,因为食物和衣服部队都是统一配给的,避免特殊化或者吃坏肚子。即使允许,这种事情也归兵役厅管,但是老太太有点耳背,怎么解释也听不明白,警员也很无奈。
        鲁若麟听完警员的解释,就拉住老太太的手,坐下来与她聊起了天。通过鲁若麟的讲述,老太太知道了部队里的待遇和规定,自己的儿子除了苦点累点,吃的饱穿的暖,顿顿都有鱼有肉,好着呢。
        正聊着的时候,老太太的大儿子闻讯跑到了警察局,不停的给众人道歉,说老太太是太想小儿子,给大家添麻烦了。众人都是不以为意,只是让这个儿子照顾好老太太,有困难可以去兵役厅寻求帮助。最后儿子搀扶着心满意足的老太太回家去了,至始至终他都不知道与他母亲聊天的就是济州岛上被神化了的鲁都督。
        如此简单温馨的一幕给李富川等人留下的印象却比前几天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深。如果在大明,老太太会怎么样?只怕会被当做刁民乱棍打出吧。

第109章  文宣司起航
        李雪晴察觉到鲁若麟想要招揽柳如是,这几天抽空陪柳如是参观了刘雅婷、张凤仪、梅君兰领导的部门。
        李雪晴很是能够理解柳如是的心态,同为才女,那种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憋屈并不会因为她们是女人就少多少。看着那些才能明明比她们差多了的士子们中举、中进士,踏入官场,她们却只能成为文人权贵们的陪衬,甚至是玩物,心中有太多的无奈。
        李雪晴很是庆幸自己遇到了鲁若麟,因为有了他的出现,自己才迎来了新生,活出了精彩。正是因为理解,所以李雪晴带着柳如是遍访了兴汉军里的高层女性。刘雅婷、张凤仪、梅君兰,这些位高权重的女人们让柳如是知道了女人也能活的如此肆意和精彩。遍布兴汉军的女官们完全没有大明女子的那种谨小慎微、唯唯诺诺,那种昂扬、自信,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头,令柳如是羡慕和赞赏。
        虽然唐朝出了一个武则天,达到了女人权势的巅峰。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官场依然是女人们的禁区。柳如是看到了刘雅婷等人在自己的部门挥斥方遒时的气概,那些男性属下对她们的尊敬和仰慕,觉得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承认她真的动心了,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女人都受不了这种诱惑。最重要的是这里不歧视女性,特别是她这样有风尘历史的女子。
        打定主意的柳如是决定立即返回江南,与盛泽归家院赎身,一刻也不想耽搁了。得知柳如是决定加入兴汉军的鲁若麟大喜,专门安排船只与她回去,并派人随身护卫,赠了许多钱财和镜子,叮嘱她如果有其他姐妹愿意来济州岛,大可为她们赎身。柳如是身藏豪气,并没有作女儿态,一句“请都督安心等候,必不负所托”,傲然离去。
        知道柳如是决定加入兴汉军,李定成等人是非常纠结和遗憾的。不比柳如是毫无挂念,李定成等人在大明寒窗苦读十余载,付出了太多的汗水,骤然放弃真的是很不心甘。
        大明的动乱还没有波及到江南,李富川这样的小家族也无法体会到王朝末世的降临,只知道世道比较艰难罢了。只有那些朝廷中枢才明白国事是如何艰难,但总觉得还可以抢救一下,完全不会想到区区几年之后大明就会轰然崩塌。
        相比起明朝这个处境艰难的巨无霸,无法预料到他会破产的李定成等人依然觉得是比兴汉军更好的平台,不舍放弃就很容易理解了。
        鲁若麟设身处地的想了下,也没有为难李定成等人,反而承诺兴汉军会一直给他们留个位置,令李定成、王学仁即是感激又是羞愧。
        李富川和王道成这次也不虚此行,鲁若麟批给了他们部分水泥,让他们带回江南销售。水泥的好处李、王二人深有体会,根本就不愁卖。以前是水泥产量完全不够自己使用,所以很少外售,现在因为产能扩大,济州岛的建设进入平稳期,才能有部分的水泥对外出售。
        收获满满的李富川一行决定返回松江了,见识到了兴汉军的强大,李富川等人对于与鲁若麟的关系更加重视,决定加大在济州岛的投入,将双方的关系捆绑得更牢靠一些。
        回到吴江盛泽归家院的柳如是直接跟妈妈徐佛摊牌,表明了自己的意向。好在徐佛为人还比较宽容,特别是听说柳如是去济州岛是去做官之后,非常惊讶。等到柳如是详细介绍了兴汉军中女子为官的情况后,徐佛这才相信天下间竟然真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对柳如是的选择也表示了支持。
        当柳如是提出想要带走院里一些姐妹的时候,徐佛很是不舍。
        这些女子都是她费心调教出来的,准备以后为她赚大钱的。不过当柳如是拿出鲁若麟赠与的钱财和镜子之后,徐佛终于还是松口了。如今在江南镜子可以紧俏的很,没有关系,根本就是一镜难求,何况像柳如是拿出的镜子这么大,真的很是稀罕。
        赎回自由身的柳如是带着十余名姐妹回到了济州岛,经过简单的培训和考核后,得到了梅君兰的认可,开始上任文宣司副司长。
        上任之前,鲁若麟还专门把柳如是叫来好好的交流指导了一番,为她理清思路,确定工作方向。对于鲁若麟超前的宣传思路,柳如是只能在心里写个大大的服字。而且听鲁若麟话里话外的意思,这还是因为条件和人手不够,很多想法不能实施,否则绝不是如此这样小打小闹。
        柳如是的首要任务就是组建文宣司的班底,招募人员。她带过来的姐妹们自然都被她收进了文宣司,如今兴汉军有多缺人她算是知道了,每天都有各部门的人到移民司申请要人,几乎是只要培训合格的他们都要,没有性别、年龄限制。她可不敢把姐妹们留下来,否则不用半天连渣都不会剩下来。
        第一批被柳如是收编的人员就是那个爆红的戏班子,当这个犹如仙女一样的女官告诉戏班的班主要把他们收编进文宣司,从此吃上官家饭的时候,这个叫郭长生的班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大明,戏班子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比平民都不如,很受歧视。在大众的认知里,大概就是和青楼女子差不多吧。郭长生来到济州岛也有一段时间了,见识了济州岛的繁华安定,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赚钱买套房子留下来。
        因为济州岛平民的待遇非常好,收入也很高,导致知道情况的戏班子成员人心浮动。要不是因为戏班子生意太好,郭长生许诺了很高的报酬,那些手下们估计都要跑光了。如今听到柳如是要把他们收入官府,给个出身,而且郭长生本人还许诺了官职,这就是个大大的惊喜了。
        对于这些戏班子成员而言,无疑是一步登天了。当官啊,再大胆的戏子们也不敢幻想有这一天。郭长生和成员们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至于戏班子,有了官身,还要啥自行车啊。但是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戏班子不但没有解散,还要大大的加强。郭长生他们不但要重操旧业,还要带新人,演出柳如是她们新编的曲目。
        按照鲁若麟给的方向,新编的曲目叫《流民王小二》,描写的就是流民王小二历经重重困难,克服了饥饿、寒冷、死亡,最后来到兴汉军,开始新生活的故事。济州岛民众绝大多数都是难民出身,这样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