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168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一直都有这样的消息在传,但是没有得到都督府的确认,听您这么一说,那就是不离十了,这可真是大好事啊。鲁都督不亏为活菩萨,连那些单身汉娶媳妇的事情都要操心,真的是爱民如子啊。”徐之杰听到这个消息是乐开了花,对于他们金铺来说,结婚的人越多越好。济州岛的百姓是出了名的有钱,只是平时都舍不得花,但是涉及到结婚的事情,就要大方的多了。对于金凤楼来说,这是绝对不容错过的最好机会。回头徐之杰就会加大囤货的数量,从江南调集更多的金匠过来。
        “能够在鲁大人治下生活,确实是难得的福气。”曾翁倩点点头,附和道。对于这种夸赞鲁若麟的话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家确实过的很幸福。
        “济州城的金铺银楼那么多,虽然你们金凤楼是最大的,但是也还有很多其他的竞争对手。如果你们成为独家冠名商,那么我们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会将这次相亲会称为‘金凤楼鹊桥会’,并且会场内最显眼的地方会有你们的招牌,主持相亲会的人还会不时为你们宣传一下,你们有没有兴趣做这个独家冠名商?”终于到了最主要的议题,曾翁倩扔出了最大的诱饵。
        “是整个会场只有我们一家金铺银楼吗?”徐之杰也是久经商场的老手,马上问到了核心的问题。
        “不是的,其他的金铺银楼也可以成为特约赞助商,不过宣传的力度就要差很多了。不要觉得吃亏,我们选择金凤楼作为独家冠名商的备选,也是因为你们金凤楼口碑质量都不错。毕竟这个独家冠名商我们民政司是要背书的,等于是你们得到了我们的认可,这可不是简单的用钱就能换来的。除了你们金凤楼,城里的其他几个大商家也是我们民政司的备选,比如锦绣阁、胭脂园等,首先找到你们也是表示了我们的诚意。”在曾翁倩的嘴里,选择金凤楼成为独家冠名商成了金凤楼的荣幸,偏偏徐之杰还非常吃这一套。
        “请务必将这个独家冠名商的位置给我们金凤楼,只是这个价钱是多少?”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民政司搞这么大的场面,肯定不是来做善事的,徐之杰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两个方案,一个是一年为期,冠名费用3000两,一个是签两年,冠名费用两。”曾翁倩拿出了早就拟定好的方案。
        “嘶~这么贵?不能少一点吗?而且两年不应该是6000两吗?”徐之杰也被曾翁倩的狮子大张口吓到了。
        “其实签两年对于我们民政司来说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毕竟如果相亲会运作的好,明年这样的场面会更多、更火爆,独家冠名商的价值就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个冠名费虽然不少,但是对于金凤楼来说,可是一个打响名气的大好机会,可不仅仅是赚那些新人们的钱这么简单,想必徐掌柜肯定是明白的。”讨价还价是人之常情,但是曾翁倩一点都不担心徐之杰拒绝,毕竟这是物有所值的事情。
        “当然如果徐掌柜觉得不划算也没什么,我们去找其他商家就是了,买卖不成仁义在嘛。特约赞助商也是可以的,只要1000两就行。”曾翁倩气闲神定,徐之杰则是纠结的很。
        开什么玩笑,要是作为济州城最大的金铺只是一个特约赞助商,独家冠名商被其他银楼拿去了,对金凤楼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耻辱。即使是锦绣阁、胭脂园那些做女人生意的,论实力绝对差了金凤楼不止一筹,被他们拿走独家冠名商对金凤楼来说一样是非常丢脸的。
        “金凤楼只要独家冠名商,只是兹事体大,我需要向东家请示才能给曾司长一个准确的答复。明日午时我们金凤楼一定给民政司一个答复,还请曾司长宽限一二。”徐之杰的权限有限,这么重大的决定还要请示徐青松才行。
        “应该的,那这个独家冠名商的名额我就帮徐掌柜留到明天中午,先不答应别人。顺便说一下,玻璃厂那里改造后会有一批门面,独家冠名商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到了最后曾翁倩才拿出最大的好处来。
        “是出售吗?”徐之杰眼睛一亮,可以预见玻璃厂那里的门面价值会大幅提升,早出手最划算。
        “抱歉,只是租赁。那是都督大人的地,民政司只是代为管理。不过最好的地段就那么几间,优先选择权一样非常珍贵,而且为了表示诚意,独家冠名商第一年的租金就算在冠名费里面了。”那些门面以后都是下金蛋的母鸡,民政司才舍不得卖呢。
        第一年相亲会应该还处于培育阶段,价值体现的不明显,所以免去那些门面的租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等到第二年市场火爆,就是民政司收割的时候了。
        徐之杰有点失望没能捡漏,不过很快就调整过来,好歹捞了点实惠不是。
        与金凤楼谈妥,曾翁倩接连与城内的大商家们会晤,敲定了一批特约赞助商。甚至几个实力强劲的商家想要独家冠名商的位置,但是都被价格吓到了,还在犹豫之中。
        徐青松如今是济州城商界的名人,背靠松江徐家,又与鲁若麟相交于微末,是鲁若麟都称之为朋友的人。兴汉军的各种稀缺货源徐青松都能搞到,是济州城里响当当的一号。徐家对徐青松也越来越重视,徐家与兴汉军的生意往来都是徐青松在负责。而且徐青松已经脱离了纯粹的打工仔角色,在生意里面是占有一定份额的,虽然不多,但是地位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徐青松虽然是徐家的家生子,但是徐家对徐青松已经不再视为奴仆,还要时不时的拉拢一下。
        徐青松自然知道自己有如今的地位靠的是谁,所以在济州城他一向以鲁若麟是瞻,紧跟鲁若麟的脚步。在赢得了鲁若麟好感的同时,钱还没少赚。
        徐青松在济州城也有独栋别墅,周围都是济州城头面人物的住所。如今他手底下的产业非常多,需要处理的事情也就格外的繁杂。
        接到徐之杰求见的请求,徐青松在书房接见了徐之杰,对于这个徐家的旁支后辈,徐青松是非常欣赏的。金凤楼虽然实力雄厚,但是其中也有徐之杰经营得力的功劳。
        当徐之杰将独家冠名的事情仔细的介绍了一遍,徐青松脑海里立马显现出鲁若麟的身影。这种匪夷所思的手段他太熟悉了,那种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除了鲁若麟实在找不出第二家来。作为济州城商界的鲁若麟头号狗腿,这还需要犹豫吗?直接拿下就是了,即使赔钱也无所谓,何况还不一定赔钱呢。
        徐之杰算是见识到了什么是脑残粉,徐青松明显就是。不过鲁若麟的各种经营手段,确实让人佩服,兴汉军能有如今的局面,全靠鲁若麟一个人支撑起来的。作为商人,鲁若麟发家致富的手段真的是让他们顶礼膜拜。
        两年两的独家赞助费,这就是金凤楼选择的方案。
        得到金凤楼答复的曾翁倩将最大的冠名商确定了下来,让那些还在犹豫的商家不得不感叹金凤楼的大手笔。有了金凤楼带头,其他的特约赞助商敲定的非常顺利,民政司总计收到了2万两的赞助费,钱景一片光明。

第124章  二柱子吹的牛皮
        手中有钱了的民政司各项工作进行的飞快,原来的玻璃作坊被改造的面目一新。万众期待的“金凤楼相亲会”终于要开始了。
        王春牛是夏禹县临河村的村民,两年前从山东移民来到了济州岛。作为一个传统的农民,王春牛自诩耕作技术还不错,所以并没有进入工厂做工人,而是承包了二十亩地继续当起了农民。
        王春牛今年25岁了,老家是河南府的。河南府这些年那是受了老罪了,不但各种灾害不断,更是频发。河南府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了权贵们手中,老百姓靠租赁大户的田地过活。受天灾影响,很多地方收成大幅减少,甚至绝收。但是各种赋税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多了。不堪负重的河南府农民很多不是饿死了就是做了流民,或者投靠流寇造反,已经没有了安稳生活的环境了。
        王春牛一家本来是准备逃到江南去的,那里的生活环境相对要富庶一些,也许还能有条活路。一路上受尽饥寒交迫,年迈的父母坚持不住,倒在了半途上。王春牛只能草草的将父母掩埋,带着年幼的弟弟和妹妹继续前行。好在他们运气不错,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遇到了山东来的“人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