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485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更可恶的是,这些歹徒行凶之时没有一个人阻拦和报官,反而兴致勃勃的围着观看,还在歹徒逃走时主动让出了道路,为他们打掩护。
        县城内发生如此恐怖的“恶行”,令上海县衙大受震动,甚至连松江府都惊动了。但是然并卵,官府对于此次事件完全无可奈何。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行道会做的,但是没有证据。以往像这种事情,控制着城市黑帮的官府和大族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出蛛丝马迹,并找到凶手。但是当行道会统一了上海的地下势力,将衙门伸向地方的手斩断,仅仅凭借衙门里的那些衙役,根本就掌控不了整个上海县城。
        一时之间,那些人又想起了当初上海帮派被灭的事情,几乎是同样的手段,只是这次更加嚣张,完全是不加掩饰。
        官府可以震慑地方靠的就是他可以合法的行使暴力,当他们遇到比他们更狠的人时,他们就没辙了。
        金州军一直把握着一个原则,即使要动武,也是将目标对准那些底层的人,尽量不触及那些官员,以免将大好的局面恶化。所以哪怕上海县衙和松江府衙的官员们心中非常恼火,但是也不敢轻易的撕破脸。
        金州军可不是善男信女,砍下的鞑子脑袋都已经堆积如山了,战斗力那是杠杠的。一旦激怒了金州军,金州军真要发起狠来,江南有谁挡得住?靠那些卫所兵和水师?别开玩笑了,那些老爷兵们连海盗都打不过,更不用说如狼似虎的金州军了,那完全是拿鸡蛋碰石头。
        要是上海县或者松江府敢出动兵马镇压,信不信早已销声匿迹的倭寇海盗马上就会死灰复燃,并且会更加恐怖。金州军换身马甲攻破上海甚至松江很难吗?听说金州军麾下就有一帮倭人,安排一批倭寇简直不要太简单。
        武将嚣张、跋扈完全是正常情况,特别是那些强军,金州军这样的已经是非常收敛了。所以为了不引起更大的冲突,这口怨气上海县衙和松江知府只能咽下去。
        很快,那些针对金州军和行道会的小动作全都停止了,只有文人们心有不甘,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依然在四处叫嚣。
        大明就是对这些文人们太好了,刑不上大夫,即使是犯罪文人都可以受到优待。至于对文人们动武,很容易引起公愤,也容易败坏名声。除非是破罐子破摔,一般势力都不会做这么极端的行为。所以这些文人们有伺无恐,抹黑金州军的力度空前,鲁若麟在他们口中已经成了旷古绝今的人渣。
        不过文人们控制舆论一般是在读书人之间相互传播,因为有共同语言嘛,总不能和那些泥腿子们去辩论是非观点吧。毕竟原本社会的话语权就掌握在文人们手里,普通百姓没有知识、没有地位,一般都是文人们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不过金州军的宣传工作一向以简单粗暴、直面群众而闻名,在文人们还需要将自己的观点通过其他方式灌输给普通百姓的时候,金州军已经直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传达给了百姓,而且是以最浅显的方式。
        音乐、话剧,在文人们眼里只是娱乐的形式,在金州军手里就变成了犀利的武器。
        针对文人们对金州军的抹黑,文宣司以最直接的手段予以还击——编排新剧。
        剧名《伪君子》的话剧立马在上海县内公开免费演出,而且是几个地点同时上演。
        《伪君子》的男主角杜大郎基本以杜君默为原型,讲述了家境贫寒的杜大郎在发迹之前为了赢得青楼女子的青睐,委屈求全,百般讨好,终于赢得了青楼女子的芳心。
        杜大郎在用花言巧语骗得青楼女子的信任之后,许下种种诺言,骗来青楼女子积攒起来准备赎身的钱财供他花天酒地。在青楼女子钱财耗尽之后杜大郎立马翻脸不认人,转身就投向了富家小姐的怀抱。
        杜大郎为了给自己洗白,还四处造谣编排青楼女子的不是,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被害者。
        有了富家小姐的帮助,杜大郎花钱买通了科举考官,顺利的考中举人,一时风光无限。
        为了抹去自己曾经的黑历史,永绝后患,杜大郎指使仆人暗地里下毒杀死了青楼女子。
        命运悲惨的青楼女子因为满腔的怨恨化作冤魂,迟迟不能投胎转世。
        阎王爷同情青楼女子的遭遇,赐予她法力,让她报仇雪恨之后再回地府转世。
        青楼女子在杜大郎与富家小姐成亲的当晚,化身因年迈多病而被杜大郎捂死的父亲,吓得杜大郎自承其罪,最后肝胆俱裂,七窍流血而死。
        杜大郎进了地府之后被阎王打入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后贬入畜生道,永世为牲为畜。而青楼女子则投胎转世,成了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荣华富贵。
        《伪君子》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惩恶扬善的俗套故事,但是因为情节丰满、故事生动,又比较贴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结局也是善恶有报,非常对百姓们的胃口,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本来就少,百姓们一年到头也难得看几场戏。现在有文宣司的免费演出,又是如此精彩的话剧,使得文宣司的演出场场爆满、万人空巷,成为上海县甚至松江府的热门话题。
        在行道会的有心散布下,百姓们都知道了常州府杜君默的人生经历与剧中的男主角非常契合,除了还没有遭到报应,几乎一模一样。
        很快,在有心人的鼓动下,群情激奋的百姓们跑到杜君默的住所前辱骂、泼大粪。还要求官府彻查杜君默父亲的死因,将狼心狗肺、丧心病狂的畜生杜君默绳之以法。
        话剧的心理暗示作用太强大了,根本就不是几句流言蜚语可以比的。看了话剧的百姓几乎都对男主角深恶痛绝,加上话剧里所展示的种种社会不公深深的刺痛了百姓们的心。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加上行道会的引导,迅速的发展成为对杜君默他们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们的不满。
        首当其冲的杜君默迅速感受到了这种舆论攻击的威力。
        身边称兄道弟的至交好友们全都不见了踪影,就连府中的下人们看他的眼神都带着怪异。以前和蔼可亲的师长们全都将他拒之门外,生怕受到一点牵连。写出去的书信也全都石沉大海,仿佛整个世界将他抛弃了。
        更令他崩溃的是,当他来到县衙,要求县衙制止金州军的演出,停止对他的诬陷时,县丞大人明确告知杜君默:《伪君子》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男主角是杜君默,一切只不过是百姓的胡乱猜测罢了,衙门也无能为力。
        你看,《伪君子》里的主角是杜大郎,而杜君默在家中排行老三,明显不对嘛。
        县丞大人还希望杜君默能够洁身自好,自证他父亲的死亡与他无关,否则他的前程堪忧。
        很明显,县丞大人也受到了《伪君子》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话剧里的故事是真的,毕竟杜君默确实有始乱终弃的黑历史。
        杜君默在绝望中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一刻也不敢逗留,立马出城准备回常州。
        然而刚出城的杜君默遭到了“正义”群众的围殴,乘坐的船只被百姓掀翻,杜君默落水。
        惊惧交加的杜君默虽然被救起,但是因此大病了一场,半年后在家乡常州一命呜呼,出殡时甚至没有一个文人出席,这样的情况非常罕见。
        坊间传闻,这是杜君默的父亲收走了这个不孝子,到死杜君默身上都背着恶名。
        文宣司第一次出手,就干掉了一个前途远大的举人,顺便为鲁若麟和李雪晴出了一口恶气,战绩实在是彪悍。
        更恐怖的是杜君默的名声一臭到底,连他的子孙后代都会受到牵连。除非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否则整个家族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文宣司一战成名,确立了舆论战上的赫赫威名。
        文人们都是欺软怕硬的,见识到了金州军的犀利手段,以及杀伤力巨大的攻击方式,他们全都偃旗息鼓了,再也不敢公开抹黑金州军,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话剧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