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701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送?你以为安国公是谁,会眼馋徐家的几十万亩田?安国公胸怀大志,拥有的财富更是连朝廷都比不了,这样的人要是肯收下徐家的田产,我都会笑醒的。”徐炎林讥笑道。
        “那你说怎么办?把田都卖了?”另一个族老问道。
        “卖给谁?这个时候有谁敢接手?”徐炎林摇摇头,“一旦安在松江实施新税法,那些投献在我徐家的地都还回去吧,也算是为我徐家积一些阴德。”
        “还回去?那怎么行?那可是我们徐家的田产,田契上写的明明白白的。”众多族老顿时急了。
        徐家再怎么巧取豪夺,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积攒几十万亩的土地。更多的是一些平民百姓为了逃避越来越重的赋税,将自家的田投献给了徐家,把应该交给朝廷的税赋都给了徐家。
        虽然看起来那些百姓吃了亏,田地都变成别人家的了,但是比起沉重的赋税,交给徐家的还是要少很多,至少能够活下去。
        这才是徐家能够积累海量田地的根本原因,而大明的那些权贵们正是因为把免税这个特权用到了极致,才使得百姓和国家都没钱了,好处全都落入了他们私人的腰包。
        “徐家占了松江百姓这么多年的便宜,是时候收手了。不怕告诉你们,我从安内部得到消息,要是我们不妥善处理手中的田产,安就会强制将我们的佃户移走。辽东、北方,甚至湖广现在有大量的田地荒芜,只要安承诺每家发二十亩地,你看那些佃户们还愿意在徐家的地里扒食吗?”
        “到时候徐家空有田地却无人耕种,还要承担高额的税赋,甚至连卖都卖不出去,那些田地留着还有什么用?而且松江府的百姓还有安还会因此对徐家心生厌恶,那才是最可怕的。”
        见这些族老们如此顽固,徐炎林不得不透露了一点机密消息。
        其实这个机密消息也是在鲁若麟的暗示下传出去的,目的就是逼那些江南大户们释放田产,不要逼安发飙。
        “那些佃户世代依附我们徐家,唯徐家之命是从,岂是安说移走就移走的。要是敢硬来,我就让安知道什么是民心所向!”一名族老叫嚣道。
        这一招在以往对付官府的时候屡试不爽,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想到故伎重演。
        “愚不可及!真以为那些佃户对我们徐家忠心耿耿吗?那不过是因为以前离了我们徐家他就活不下去,不得不听我们的。现在要是安告诉他们离开徐家就有田分,你看有多少人留下来。”
        “想当初要不是我们对下面控制着安的消息,安又需要与徐家做生意,没有到松江大肆挖人,只怕松江府的泥腿子们早跑到济州岛去了,还用等到今天吗?”
        “今非昔比了,安志在天下,不会允许天下还有哪个家族占有如此多的田产,威胁到官府的统治,像我们这样的大户就是安首先要收拾的目标。”
        “争天下争的是什么?争的就是人心。安要争取天下百姓的支持,就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还有比这更好的手段吗?”
        “我可以断言,只要安让江南的百姓都有自己的田种,哪怕那些权贵们再怎么闹腾,也翻不起什么浪了。分田关系到安的能否夺取天下,在这个问题上与安较劲完全就是自寻死路。”
        “何况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天下土地多有荒芜,安手里有的是田来分。到时候值钱的就不是田了,而是人。”
        “真要是松江的百姓都被移走了,谁为我们种粮食?为我们种棉花?为我们种桑养蚕?为我们织布?我们的商号还怎么赚钱?”
        “虽然把我们把田分出去了,但是他们种出来的粮食,织出来的布最后会卖给谁?还不是卖给我们。只要我们徐家把地分出去了,那我们徐家就是松江一等一的大善人。只要我们自己不作死,百姓们肯定会优先选择我们徐家做生意,这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
        徐炎林说得振振有词,而且非常有道理,更涉及到了很多家国大事,让人不得不信服。
        “难道我们非得把我们徐家几十年攒下的基业都送出去吗?没有了这些田地,我们徐家又如何在松江独占鳌头?”一名族老长叹一声。
        “也不尽然,虽然田是要分的,不得其中还是有些技巧的。”徐炎林微微一笑。
        “怎么说?”大家顿时来了精神。
        “分家。”徐炎林吐出两个字。
        “分家?”众人疑惑了。
        “对,就是分家。安不许一个家族持有太多土地,上限就是两百亩。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化整为零,将族中的土地分给每个族人,每家两百亩。只要是族里的成年男丁,让他们都自立门户,起码可以分去几万亩。再加上那些亲族,又是几万亩。这样算下来,我们也不是太吃亏,好歹没有便宜外人。”
        徐炎林说出了早就想好的方案。
        “真分出去啊,这是不是太亏了?”一名族老还是心有不甘。
        “也不是白给,分出去的田,族里的按照一亩一两银子算,族外一亩二两银子,实在没钱用以后种出来的东西还。至于那些投献的田,如果还能找出证据来,就还给他们算了,就当是换个好名声。”
        徐炎林心里也舍不得,现在江南的地价一般的土地都要四、五两一亩,好一些的水田甚至可以卖到十两。但是为了长远打算,徐炎林只能亏本大处理了。
        这些族老们马上盘算着家里有几个成年子嗣,有哪些亲族,可以低价买多少田地,也不像之前那么抗拒了。
        一位家里儿子少但是女儿多的族老急了,“成年的女娃难得就不应该分吗?都是我们徐家的血脉,不能厚此薄彼啊。”
        徐炎林想了想,“行,成年的女娃也可以买,就当是族里给她们的嫁妆。”
        反正送了那么多,也不差这一点了,还是那句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样一算下来,大家觉得好像也不是太吃亏,气氛更加轻松了。
        反正亏的是族里,是大房主家他们,他们这些旁支并没吃什么亏,有一些算下来还赚了。
        一位年长的族老没有欢喜,反而忧心忡忡,“这田分出去了,人心可就散了,如何凝聚族人之心啊?”
        长房之所以强势,是徐家的领导者,就是因为长房占据着徐家绝大多数的资源,其他族人想要过上好日子只能依靠长房,凝聚力自然就产生了。现在长房将田分出去了,如何服众?
        “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徐家的商号还在,族人就不会散。这里我也有个提议,咱们徐家的商号也可以效仿那些公司,实行股份制。以后呢,分红多少就看诸位在商号中的股份了。我这边可以将商号三成的股份拿出来,由诸位认购,具体多少钱一股我们可以稍后商量,大家以为如何?”
        在徐炎林心中,商号的地位早就超出了那些田产,只要商号的主导权在长房手中,那些族人依然要乖乖听话。而且徐炎林还可以借机收拢族人的资金,将商号做得更大。
        听到徐炎林愿意出让部分商号股份,那些族老们的眼睛都红了。
        徐家商号有多赚钱大家都看在眼里,不过商号的分红权完全掌控在长房手里,发多少其他人完全没有话语权。如果能够在商号中有股份,那就不一样了,再分红的话起码要按规矩来。
        “此话当真?”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绝无虚言!”徐炎林点点头。
        “族长大气,老夫一定鼎力支持!”
        “对,支持!”
        “不愧是我徐家的当家人,徐家当兴啊。”
        ……
        一时间马匹如潮。
        徐家的这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虽然对徐家来说损失有点大,但是基本解决掉了最大的隐患,徐炎林的心里轻松了不少。
        徐炎林之所以借着这次的机会将徐家的庞大田产剥离出去,是因为他知道鲁若麟对那些拥有海量田产的大族不仅仅是厌恶,而是痛恨,除之而后快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