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724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来啊,我还怕你这个酒囊饭袋不成!”
        ……
        随着在军营的时间越来越长,国子监学生的撕裂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随着安出去收了一遍税的学生将安的所作所为,以及公平、公正,仁义爱民的事迹传播出去,大大扭转了安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原本就有些动心的学生开始坚定了投身安的想法,而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心中的天平也开始向安倾斜。
        这些学生们不傻,自然看出了安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替代大明王朝是早晚的事情。之前唯一缚束他们的是一直以来的忠君教育,所以对于投身安始终迈不过心中的那道坎。
        现在有了安是为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早日结束战乱这个借口,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投身安了。
        国子监的学生们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士林以及朝廷的关注点已经不在他们身上了。白倩华公然藐视皇族的事情才是他们目前最关注和关心的。

第498章  自谋生路
        白倩华将朝廷奉养宗室的行为视为养猪,实在是一棍子将所有宗室都打死了。虽然这样的比喻无限接近于事实,但是说出来无疑是对皇室的侮辱,以及对朝廷的嘲笑。
        正好今日适逢朝会,群臣对这个事情议论纷纷。
        “区区一个低贱的妇人,竟然敢在市井之中公然诋毁皇家和朝廷,实在是大逆不道。应该将其立刻缉拿,凌迟处死!”都察院左都御史吕大器气急败坏的大声说道。
        “吕大人说的对,此等贱妇狂悖无礼,不杀不足以警示天下。”都察院右都御史左懋第跟着站出来附和。
        有都察院的两位大佬带头,其他官员纷纷跟进,态度非常统一,必须严惩白倩华,甚至还有人要求对安也进行处罚。
        百官们群情激奋,似乎完全忘记了安控制着南京城的事实。甚至大殿的护卫都是安的人,难道他们就不怕这些安士兵一拥而上将他们砍成肉泥?
        实际上在朝廷与安的关系全面紧张之后,再由安来护卫皇城其实已经很不合适了。只是安将江南的军队打扫得太彻底了,居然连一支护卫宫廷的部队都找不到。
        原本朝廷准备重新组建一支宫廷卫队用来替代安,但是在朝廷与安的关系迅速恶化之后,反而没有人敢提这个问题了。一旦将这个脸撕破了,安会做出什么反应谁也不知道,没人敢冒这个风险。
        京城甚至宫廷掌握在一个军阀的手中,对朱慈烺和朝廷来说几乎等同于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随时都有可能被安一击必杀。
        不过比较诡异的是,只要不是恶意针对安,安一般不会理会朝堂上的事情。甚至是那些宫廷护卫,也只保证朱慈烺的安全,对于其他的事情几乎不插手。
        也正是如此表现,才使得双方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
        鲁若麟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因为主动权在他手中。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阴谋诡计可以发挥的空间实在太小了。只要安不乱,鲁若麟就不用担心局面失控。
        “臣请陛下下旨,让安国公交出此贱妇给朝廷处置。”吕大器朝龙椅上的朱慈烺说道。
        朱慈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将目光看向了首辅钱谦益。
        朱慈烺登基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除了名义上是大明的皇帝,几乎不能决定任何大事。
        朱慈烺原本就是被鲁若麟从京师救出来的,除了一些护卫,身边基本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人。加上当初京师被李自成攻陷,他原来的班底全部失陷在城中,导致如今朝中真正属于他的心腹几乎没有。
        而且他年纪很小,没有什么从政经验,更加谈不上什么威望。除了一个先帝长子的身份,可以说没有任何根基。
        内阁更是借口朱慈烺年幼没有治国经验,直接将朝中大事的决定权捏在了手中,朱慈烺变成了一个人形图章。
        就连以前可以制约朝臣的太监们,也因为京师的陷落而彻底没落。南京这边的太监都是些老弱病残,根本担当不起皇室鹰犬这个名号。
        如今江南只存在两大势力,一个是鲁若麟的安,一个是朝廷百官和权贵们的利益结合体。至于没有太监势力做支撑的皇帝,非常尴尬的只能靠边站。
        所以面对这种大事,朱慈烺习惯性的看向了钱谦益。
        内阁在这种大事情上是绝对不会冲锋在前的,他们是朝廷最高权力的代表,只能做最后的仲裁和决断。
        “启禀皇上,臣以为此事安国公未必知情。为了不引起误会,不如派人去打探一二,先看看安国公是何态度,朝廷再做决断不迟。”钱谦益此举明显是在和稀泥,也有向鲁若麟让步的意思。
        在他想来,朝廷的台阶已经给了,鲁若麟要是还想以大局为重的话,就应该将白倩华交出来平息朝廷和皇帝的怒火。反正不过是一个女官,交出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臣反对!”立马有一个御史站了出来,这个御史明显是个愣头青,丝毫不给钱谦益面子。
        “那个贱妇敢诋毁皇族,背后怎么可能没有人怂恿和支持。首辅大人这个时候去问安国公的态度,安国公完全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最后最多将那个贱妇处置了,幕后黑手却逍遥法外。依臣看,不若直接将那个贱妇缉拿,严刑拷打,找出幕后黑手。凡是与此事有关联的人必须严惩不贷,否则我大明何以服天下。”
        这个御史说得大义凌然、头头是道,也确实是在维护大明皇室的威严与体统,让朱慈烺都忍不住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露出一副非常欣赏的表情。
        可惜这种做法在以前还行,现在的话,去抓安的女官,信不信鲁若麟敢把前往的人都宰了。
        钱谦益此时脸黑得可怕,堂堂首辅被一介御史当廷顶撞,面子都丢光了。钱谦益气度再大,也气得不想说话了,干脆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不过钱谦益越是这样,越是让百官们不满。
        面对安的步步紧逼,内阁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处处退让,朝廷都快成为摆设了。作为朝廷的核心,内阁无疑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原本钱谦益作为东林党的领袖,声望很高,大家也对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结果却让大家大失所望。
        钱谦益学问确实不错,但是政治手腕还是太差了,面对鲁若麟的强势,一点反击的手段都没有。就像一个面团一样,任由鲁若麟揉捏。所以那些不满的官员们暗地里都称呼钱谦益为“面团首辅”,一点面子都没有留。
        “捉拿安的女官?韩御史,没有安国公点头,谁敢去?都察院吗?”刑部的严侍郎讥笑道。
        “有何不敢?此贱妇犯如此大逆不道之罪,难不成安国公还敢包庇不成?”愣头青韩御史大言不惭的说道。
        “住口!”陈新甲实在看不下去了,出言喝止道。
        虽然陈新甲是站在鲁若麟那一边的,但是他的主要身份是大明阁老,朝廷丢脸他也脸上无光。
        因为有鲁若麟撑腰,陈新甲在朝廷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大家虽然都不喜欢他,但是又不得不给他面子。
        陈新甲虽然是鲁若麟在朝廷中的代言人,但是朝廷也需要他作为双方的润滑剂,所以陈新甲的位置是非常稳固的。
        “女官在安中地位特殊,不说朝廷有没有能力去缉拿。即使有能力,安的报复也不是朝廷能够承受的。如今朝廷本就式微,还是不要激怒安的好。臣的意思是,白倩华的事情是小,但是安对宗室的态度为大。既然白倩华敢公然诋毁皇族,可见安对宗室的态度是非常恶劣的。”
        “白倩华的事情我们可以先放一放,稍后再议。如果安对宗室持有恶意,朝廷该怎么办?”
        陈新甲成功的转移了百官们的注意力,毕竟白倩华和宗室的问题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对于宗室,朝廷其实也是非常厌恶和头痛的。
        因为朱元璋坑子孙的骚操作,搞得大明的宗室成了朝廷巨大的负担。而且这种负担越往后越大,只因为那些宗室们太能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