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874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不过,回来的将士,愿意娶她们为妻的,那就尽快娶。不愿意娶的,就不能再霸占她们。”
        这些破事,崔秀宁当然知道,那些被带回来的印第安女子,在船上担任的什么角色,已经不问可知。
        郑和松了口气,“谢娘娘赎罪,臣代他们谢过。娘娘放心,她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嫁给水兵们了,本来人也不多。”
        崔秀宁想了想,“你把她们集中起来,找人教授她们汉字汉语,到时,本宫还有话问她们。那种能治疗疟疾的树,和能当麻醉散的树,还有一种能流胶的树,可能还要着落在她们身上。”
        “遵旨。”郑和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娘娘对这三种树如此在意,当初就应该多呆一年,说不定能找到。
        “娘娘,那些带回来的种子,长的怎么样了?”郑和又问了一个关心的问题。
        “长的都不错。不过,这些都是用来做种的。要连续育种三年,才能开始推广。”崔秀宁提到这些作物,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最新长出来的番茄,她已经吃过一个了。酸酸甜甜的很是可口,那真是后世的味道啊,虽说个头太小。
        还有土豆,只有鸡蛋大小,她没舍得吃,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辣椒也红了。她尝过一个,真是辣啊。
        崔秀宁本来不喜欢吃辣,可现在却觉得很美味。
        这些都是用来育种的。每一个都要珍惜。
        郑和说道:“娘娘,要么,臣再去一趟,把娘娘想要的三种树找回来。虽然没有图画,大不了把各树苗都带一点回来也行。”
        这是个笨办法。可崔秀宁知道,后世南美洲的树种很多,每样带回来几棵树苗,操作起来很是麻烦。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找到这三种树呢?
        金鸡纳树能治疗致死率极高的疟疾,古柯树的汁液能作为天然麻醉药,促进外科医学的发展,橡胶树,那就不用说了。
        古柯树,印第安人利用多年,他们肯定是知道的。橡胶树虽然他们用不上,可是能流出橡胶,特征明显,也不难找,说不定印第安人也知道。
        最难的,还是金鸡纳树。这树看起来很普通,药用价值历史上发现的很晚。印第安人此时也不知道。
        “等你们休息两年,等那些印第安女子会说汉语,再去不迟。”崔秀宁说道。“第一次去的将士,到时选几个人领头就成,其他人不要再冒险。你们是大唐的功臣,陛下也不会再让你们冒险。”
        第二次去,有了经验,应该就不会死太多人了。
        郑和谢恩出宫之后,另一个女特务李绵又一脸喜色的匆匆进宫。
        “娘娘”李绵的声音有点激动,“关中嵯峨山,修建义陵的官员,挖出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崔秀宁也知道不是等闲之物,立刻精神一震。
        “他们怀疑是,始皇帝埋下的雍州鼎!”
        “什么?雍州鼎?”崔秀宁也激动起来,“雍州鼎据说在秦陵,怎么在嵯峨山?”
        李绵说道:“是不是雍州鼎,他们也不敢断言。但是那鼎足有三唐尺高,重量不下三千斤!鼎身上一面刻山川大地,一面刻着符,一面刻花鸟鱼虫,一面是个大大的怪兽,虎头,看上去有点像是个“禹”字。”
        崔秀宁立刻想起,颜隼等人在长城外发现的疑似冀州鼎的大鼎。
        那冀州鼎的大小以及形态,倒是和李绵所说的雍州鼎一样!
        哪有这么巧?
        应该就是雍州鼎了!
        想不到给义父修建陵墓,竟然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东西!
        PS:今天是真的有些累,蟹蟹朋友们支持武姐姐,晚安!蟹蟹,先拜个年!过年好!好吃的吃不完,红包收到手软!

第806、807节  凯旋大礼包
        五天后,崔秀宁接到关天祥的奏章。
        嵯峨山义陵工地发现上古大铜鼎后,天祥不但怠慢,立刻带人奔赴嵯峨山,经过和张志纯、郭守敬等大学者的鉴定,一致认为就是雍州鼎!
        天祥身为海内大儒,对金石学和考古本就有研究。修建长安城的张志纯和负责关中水利工程的郭守敬,也都是大学者。三人都认定是雍州鼎,那就能确定了。
        天祥等人的奏章中说,此鼎高达三唐尺有余,重达两千七百唐斤,四面。其中一面雕刻的山川地形,很明显就是陇山、秦岭、黄河、渭水,一看就是雍州所有。
        加上字极其久远,更胜商朝金,不是大禹所造的雍州鼎又是什么?
        天祥还提出佐证,他的佐证来源于李洛从瀛州带回的华夏先秦失传典籍。
        已经被解读出来的夏书,和禹贡内容不太相符,印证了禹贡的确是伪作,但两者又有关系。禹贡是根据真正的夏书后写的。
        夏书中记载禹制九鼎的记载和详细的禹贡不同。相关记载非常简明,只有寥寥五十余字:禹践夏位,因以九大,以作九州。发历山之金,铸九鼎。曰冀、雍、豫图各州山川于上
        短短数十字,却将九州鼎的来历交代的清清楚楚。
        历山在哪?这可是禹贡中没有出现过的记载。天祥说,历山就在河东夏县中条山,南临洛阳,“夏都所在,有夏之居”,那里自古盛产铜矿。也就是是古安邑。
        崔秀宁明白,那不就是后世的山西南部的运城嘛,运城就是铜矿丰富的地方啊,是上古铜都,后世还有很多古老的铜矿遗址,而且和洛阳只隔着黄河,是华夏明起源地之一。
        这么说,大禹的确有足够的铜,来铸造巨大的青铜器了。
        至于说大禹时代能不能具备铸造大型青铜礼器的技术水平,那根本不用怀疑。没道理更古老的三星堆都有精美的大型青铜器,而化更发达的黄河流域却没有的道理。更别说大禹时代还没有三星堆时代古老。
        崔秀宁听李洛说过,后世为何很少发现夏朝的大型青铜器。有个说法是,夏朝不流行贵重的陪葬品,很少用青铜器陪葬。而上古时代铜毕竟属于贵重金属,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战争规模的扩大,很多铜器被融了冶炼成为兵器。
        这也能说明,为何后世发现的夏朝青铜器,兵器占了很大比例。而商朝灭夏后,更是将夏朝的青铜器熔铸为兵器,或者改铸成自己的铜器。
        这个说法的佐证是,商朝青铜业发达,可却很少发现商朝遗留的铜矿遗址。那么多的青铜器,原料从哪来?多半是融了夏朝的铜器。
        而作为华夏象征的九鼎重器,没有被商朝融掉,而是收藏了起来。殷商历史上几次迁都,都带着九州鼎不然也不会商朝灭亡后被周继承,可见早在商代,九州鼎就是宝物了。
        史记记载秦国灭周后,带走了九州鼎,除了豫州鼎不小心沉入泗水,其余八鼎应该入秦了。
        可这里有一个致命问题,秦国把鼎从洛阳带回关中,怎么会经过泗水?泗水在后世山东啊。司马迁难道搞错了?
        司马迁记载秦始皇曾经到泗水打捞,而汉朝皇帝根据秦始皇的举动,也曾到泗水打捞。可泗水明明在洛阳之东千里,为何跑到那里去打捞?
        徐福带到瀛州的秦朝典籍,给出了答案!
        徐福典籍记载了秦始皇打捞鼎的地方,不是泗水,而是汜水!
        一字之差!
        徐福和司马迁谁错了?很明显是司马迁错了。要是汜水,那就合情合理了。
        汜水就在洛阳附近的荥阳,当时在韩国都城附近。徐福所带的典籍记载,秦国灭周取鼎后,班师时又去了韩国都城附近耀武扬威,对韩国显摆,经过汜水,运载豫州鼎的船只沉没。
        这些,都是史记不曾记载的重要信息。它澄清了史记的错误。是豫州汜水,不是徐州汜水。
        更重要的是,徐福带走的典籍记载了秦始皇埋葬剩余八鼎的原因。
        剩余八鼎为何要埋起来?
        天祥奏章中引用了其中一句:“数捞之不得,怒。李斯奏,豫鼎沉汜水,而汜水在豫,豫鼎沉豫,岂非天意乎?始皇遂罢之。后,欲以八鼎葬八州山川,以全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