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1020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
        二月初,伏波大将军罗昱,攻下康提城和无畏山寺,俘获锡兰国王维耶巴胡六世、僧团僧王金觉国师,拿到佛牙舍利。
        锡兰登巴德利亚王朝灭亡。
        唐军缴获王室贵族和寺院的金银财物,折合银圆千余万。光是那七层金塔,就价值数百万。
        还获得粮食十几万石,俘虏战俘奴隶数万。
        罗昱派五千兵马镇守锡兰,亲自押着锡兰王室,贵族,僧侣,战俘奴隶,以及缴获的大量金银物资,返回大唐。
        等到二月下旬,陈淑桢也攻入曼索拉王城,灭曼索拉国。曼索拉王被战场上被斩杀。唐军同样获取价值一千多万的财物,以及十几万头耕牛,近十万俘虏奴隶。
        但是,曼索拉国比锡兰强大的多,战士也悍不畏死,极其狂热,还有一支数千人的精锐骑兵,不愧是后世有名的锡克精兵。
        大唐联军用伤亡数千的代价,才歼灭曼索拉国的主力大军。其中光是唐军的伤亡,就有上千人。
        无论如何,这个在天竺诸国中一直属于另类的军事强国,不复存在了。
        大唐一月之内,连灭两国。
        捷报传到洛阳,唐主虽然毫不意外,却还是很高兴,下诏晋罗昱为县侯,晋陈淑桢为郡公。
        同时告诉罗昱和陈淑桢,让他们到长安献俘。
        因为,大唐要迁都长安了。
        洪武六年三月初,李洛受到雍州牧,都督西北诸军事文天祥和长安营造大臣张志纯的联合奏请。
        两人奏报说,长安城和长安宫,已经全部竣工。恳请陛下迁都长安。
        长安工程从洪武二年十月开始动工,到洪武六年三月竣工,修建了近三年半的时间,用工六十余万,耗费钱粮两千多万,终于大功告成了。
        李洛看着张志纯手绘的长安城和长安宫图画,心驰神往,龙颜大悦。
        李洛几年没有去长安了,他不知道长安的工程怎么样。可如今仅仅看着图,就感到一种巨大的震撼。
        天子将图展示给群臣观看,群臣无不惊叹:天下第一城!
        光看这图纸,就能想象长安城的绝世风采了。
        牟巘赞叹着说道:“臣昔年读杜牧《阿房宫赋》,班固《两都赋》,左思《三都赋》,皆为赋中宫室之美,华阙之大而叹。如今看我大唐长安,当真是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啊。”
        姚隧抚须道:“坤灵正位,太紫圆方,宫阙巍巍,天阁苍苍。山河幽幽,表里茫茫。诚乃天朝之都也!”
        钱选道:“以臣所见,更甚先唐长安城啊。而且这格局,仍不失当年长安城样貌,大有复原气象,这就更加难得了。”
        群臣纷纷恭贺,皇帝和皇后都是心中喜悦。
        “诸卿可有《长安赋》献上?”李洛笑吟吟的问道。
        文臣们一起露出为难之色。
        这宫赋体的大赋,本就不好写。加上珠玉在前,如《两都赋》、《两京赋》、《上林赋》、《三都赋》、《西都赋》,其实已经写尽了,无法超越前人了。
        这就如同:“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又如,苏子《水调歌头》后,何人能写中秋词?
        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写出力压前贤的都城大赋,实在太难了。
        “陛下,臣无能,没有《长安赋》献上。”姚隧有些羞愧的说道。
        唐主哈哈大笑:“无妨无妨!唉,文先生也在告愧,说他搜索枯肠,也写不出比前人更好的西都大赋,只能作罢。”
        文臣们这才松了口气。
        李洛很满意的将目光从图画上收回,下令道:“传旨,三月十二,迁都长安!”
        “遵旨!”
        迁都事宜早就准备好了。三月十二不过是黄道吉日而已。
        天子诏书一下,整个唐廷立刻开启了迁都大政。
        唐廷在洛阳呆了不到两年,就又要迁入长安了。不过,洛阳作为至关重要的东都,以后也会重修,将来也少不得御驾经常东来驻跸。这洛阳,可不是其他都城可比的。
        其他不说,单说今年就要复原的洛阳西苑,就是大唐一等一的林园胜景,冠绝天下,天子怎会不来?
        内政府和礼部的官员,先行一步西入长安,准备迁都大典。禁军和大安府,宪兵司,也分派人手西去长安,负责天子安保警戒大事。
        五日后,洪武六年三月十二,唐主李洛率领皇室、文武百官、禁军、侍卫、宫人七万余人,在洛阳百姓的哭泣声中,浩浩荡荡离开东都洛阳,从潼关西入关中。
        华夏3988年三月十八,天子到达蓝田大营。文天祥亲自在蓝田关迎接圣驾。
        “臣文天祥,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禀奏陛下,长安城和宫室内外,皆已经清理完备,数十万劳力已经全部撤离长安。”
        天子走下御辇,亲自扶起文天祥,“文先生辛苦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君臣两人挈阔已久,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月十九,皇帝法驾过灞桥,来到长安城郊。
        关中的灿烂春光之下,一座巍峨壮观的巨大城池,坐落在高塬之上,出现在所有人眼前,明明近在咫尺,却如远在天边,远在云霄。
        雄伟,威严,恢宏,苍茫…给人一种极具霸气的视觉震撼。在蓝天白云和渭水的衬映下,犹如天城。
        长安!
        ps:只能过两天再加更了,请求书友大大们了解。修了三年多时间,终于要迁都长安了。这么大的坑,快要填上了哦。蟹蟹大家对我的支持,书友大大万岁,晚安!

第967、968节  百官们一起震惊  嘶——
        “壮哉!”李洛赞叹道,“我大唐天朝之首都,自当如此!”
        即便这长安城李洛和崔秀宁参与了设计,也早看过图画,可此时站在长安城下,仍然感受到极度的视觉震撼。
        长安城是在先唐长安城的遗址上修建的,所在地势是关中平原最高的一块土塬之上,本就具有高屋建瓴之势。加上宫阙巍峨,城墙高大,就更有俯视关中之态。
        人在长安城外,需要仰视雄城。
        李洛知道,先唐长安城面积达到八十一平方公里,周长七十二里,已经极大。可是他重修的长安城,面积达到上百平方公里,周长八十里!光说面积,就比当年的长安城更大一筹。
        长安城有九道城门,城墙高达五唐丈,厚三唐丈,俱用砖石堆砌。而且每隔十丈就有一座堡垒和炮台,固如金汤。数年来,光是修建这八十里长的城墙,就用了二十万劳力。
        为了烧制城砖,城墙外挖了一条十丈宽,两丈深的壕沟,引水入够,成为护城河。
        如此高墙深濠的巨大城池,就是十万敌军兵临城下,也只能望城兴叹,无可奈何。
        虽说参考了先唐长安城的布局构造,某种意义上算是还原。但是李洛并没有使用唐代九门的名称,他觉得诸如春明门、明德门、金光门之类的名称不够高大。
        于是,他赐予了新长安九门的名字,以古九州命名,分别是天雍门、天冀门、天豫门、天青门、天扬门等,李洛眼前的城门,就是长安东城的中门天豫门。
        巍峨的城楼之上,一杆大大的唐字大旗,在春风中招展,还有代表大唐皇室的国旗:龙凤呈祥旗。
        十余丈长,三丈宽的的护城河之后,是一道巨大的城门,城门最上面,是“长安”两个隶书大字,在下面是“天豫门”三个稍小的隶书大字。
        护城河边,跪满了前来迎接的内政府和礼部官员。他们提前一段时间到长安,已经准备就绪。
        “天子已到!朝廷已到!起乐——”吴镇楼高声唱喝。
        “呜呜呜—”
        “轰轰轰—”
        一百零百支号角对天齐鸣,一百零八尊礼炮轰然鸣放,响彻云霄。
        炮声和号角声一歇,随即钟鼓齐鸣,百乐同奏,堂皇典雅的音乐悠悠而起。仪仗队伍万千旗帜漫卷如画,伴随着大象、熊猫、犀牛、狮虎、白鹤、大龟、青牛、白马、梅花鹿、蟒蛇等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