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1021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唳!唳!”九只海东青在蒙古养鹰人的指挥下,带着祝贺天子的彩色条幅,展翅高飞,直上苍穹,在城楼上翱翔盘旋,犹如鸾凤。
        城楼上八八六十四命舞姬,翩翩起舞。高楼之上,一个犹如神女的歌者怀抱琵琶,在舞姬的舞姿环绕中引吭长歌道:
        “圣王开社稷,煌煌大唐基。汉家光复哉,开疆三万里。日月照山河,龙凤飞帝畿。御驾长安日,天下盛世启…”
        歌声嘹亮高远,声动万人,犹如天籁之音。
        唐廷君臣听着歌声,很多人的思绪都飞回到当年卧薪尝胆,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峥嵘往事中。不少元从将领,都是目中含泪,喜极而泣。
        只有即将来到长安之际,他们才彻彻底底的感知到,大唐伟业终成!
        跟随圣主建功立业,成就一世英雄,留名青史,博得封妻荫子的富贵,不枉费大好男儿之身。
        能够为主公所用,恢复中原社稷,开创大唐盛世,何其幸也!
        巧的是,也不知为何,就在这歌声将歇之时,忽然用来作为仪仗的南洋白象,其中一只扬起巨大的鼻子,仰天嘶吼。
        “哞—哞哞!”
        这头大象一仰天嘶吼,其余八头大象也仰天嘶吼起来。九条象鼻齐齐竖起,如同九支巨大的号角,对天奏响。
        紧接着着,在众人的惊讶之中,仪仗队中的狮子老虎,也全部仰天吼叫起来。
        “嗷呜—嗷呜!”
        威严的狮虎吼叫声配合着大象的嘶吼,声动天地,震撼无比。随即,仪仗中的白马也嘶鸣起来,青牛和犀牛也发出哞哞的叫声。
        又不知为何,忽然九对仙鹤也展翅飞起,在空中蹁跹起舞,发出“唳唳”的叫声,与海东青相映成趣。
        百余头瑞兽的吼叫声此起彼伏,犹如演奏,伴随着仙鹤和海东青的飞舞,真是蔚为壮观,笔墨难以形容。
        数万人都看呆了。
        这,这是大大的吉兆啊。
        这是什么?
        这不是古书说提到过的鸟兽率舞么?
        尤其是文臣们,见状就更是兴奋。《书·益稷》说“凤皇来仪,百兽率舞”。
        陛下来长安,就出现这一幕,可不就是凤皇来仪,百兽率舞?
        如此吉兆,今日竟然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啊。
        李洛也很高兴。这些鸟兽,还真是给面子啊。
        事实上,他和崔秀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说白了,无非是胆小的大象受到声音的刺激,仰天嘶吼罢了。然后大象的叫声又刺激了其他瑞兽,大家一起叫。
        可是这些野兽毕竟是经过专门驯化过的,仍然保持了一些秩序,这就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可是司录寺的官员立刻郑重记载:“洪武六年三月二十一,上御长安天豫门,仙鹤呈祥,百兽率舞…万人目睹,此古圣王之遇也。大吉。”
        随即,内政府令、中官常侍康西上前禀奏道:“奴婢启禀陛下,宫中布置,俱已妥当,万事皆备,只等陛下和娘娘圣驾!”
        礼部尚书吴镇楼也上前禀奏道:“微臣启奏陛下,宫城、皇城、外城,都已经奉旨清扫拾掇,内廷宫苑与朝廷官署,皆已妥当,恭请陛下入城正位,安置百官!”
        文天祥等文武大臣一起下跪,山呼万岁,“恭请陛下入城正位!”
        李洛携着崔秀宁的手,站在高高的御辇上,朗声道:“入城!”
        “遵旨!”
        紧急着,由两头青牛驾驭的云辇宫车,被拉到驷马御辇前。皇帝和皇后走下驷马御辇,登上了双牛云辇。
        盖因为大唐始祖是道君老子,而青牛是老子坐骑,意义非凡。再加上华夏是农耕文明,所以青牛贵为国兽,牛车比马车更尊。
        按照《大唐典律·舆服》,只有帝后,才有资格乘坐一对青牛拉的云辇宫车。
        牛车慢而沉稳,适合短距离使用,也适合在人多的市区使用,因为牛的挽力远胜马力,往往一头足以,占路宽度也小。
        驾驶青牛云辇的御者,是新修建的长安太上道宫的道官。两个道官身穿紫色法衣,头戴芙蓉冠,佩戴阴阳八卦玉牌,寓意紫气东来。
        青牛云辇在侍卫的簇拥下,经过护城河桥缓缓向上爬坡,车道两边都是台阶,过河三十丈后,爬高十几丈,才来到城门,进入弘大的长安城。
        一通过三丈深的城门洞,就是一座拱形碉堡,也有一道大门,碉堡上面是密集的射击孔,大小不一,能发射火铳,弓弩,小炮。
        这座扼守住城门的拱形碉堡,是一道保险机制,平时并无用处,只有紧急时刻启用,能驻兵数百。一旦敌军攻城,就算攻入城门,也要面临这道碉堡,相当于第二道城门。
        过了拱形碉堡,前面豁然开朗,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似乎一眼望不见,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巍峨宫城。
        这是城中的御道之一,又叫天街,宽达超过十唐丈,也就是东天街了。李洛将长安城分为长安、万年、太平、盛世四个县域,东天街所在的位置属于盛世县管辖。
        李洛和崔秀宁坐在平稳的青牛云辇上,一看到城中的景象,顿时意气风发,大为自豪。群臣见了,皆惊叹不已。
        天街御道,都是青砖铺垫而成,两边种植着槐树杨柳,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车马道两边,还有专门的人行道。
        而且每隔十丈,就是一对石灯台,设置了精美的蟠螭灯(走马灯)。
        可以想象,要是夜幕降临之后,长安城路灯辉煌,灿若繁星,亮如白昼,那是何等气象啊。
        据说,不光是东南西北的天街大道,就是第二等的街道,也都修建了灯台。光是整个长安外城的路灯,就高达四千座,每年光是外城的照明费,就能花掉十万银圆。
        但皇帝说这么做能使得长安夜市更加兴旺,商业更加繁荣,每年多收的商税,就不止十万照明费。
        光是如此大手笔的天街,就让群臣赞叹,就不用说天街两边的坊市了。
        但见大小商铺错落有致,鳞次栉比,都是修建的简约气派,但又不尽雷同,而是各有风格。商铺之间是街道,街道之后是民坊区。各坊星罗棋布,坊道四通八达,各坊之间还有围墙,但又相互连通。
        大臣们还看见一个比较明显的坊名:盛世县紫槐坊。
        为何要叫紫槐坊?众人很快明白了。原来这个坊的附近街道两边,种满了紫槐树。
        不久,又见到一处梨树颇多,果然又叫“梨花坊”。
        说实话,如此整齐美观的坊市,他们还是第一次见,不禁都是大开眼界。
        商铺还没有人,坊间也没有住进人,可不难想象,不久之后会是何等热闹的景象。
        听说,长安城无论是大内,皇城,还是外城坊市街道,都修有地下排水暗渠,将污水排到城外的蓄水大池,再通过大池沟渠,派往郊外的农田灌溉。
        大唐君臣浩浩荡荡的沿着东天街一直往西走,一路上经过马球场、蹴鞠场、藏书阁、东园(东公园)、县学堂、慈恩院、剧院、大浴堂等等。
        而所经过的坊,也多是什么“书阁坊”、“东园坊”、学堂坊之类。
        还有什么消防所,清城所、警士所、马车站、铜簋台之类。
        又走出两里多,十字路口处,赫然出现一个巨大的两层宅院,但又不像是一般人家的宅院,上面的匾额题字赫然是:东市商城。
        东市百货!
        这就是陛下和娘娘所说的百货商城了。据说这百货商城,与一般商街不同,而是将百货集中于一处,应有尽有,能入驻数百商家,囊括千百种货品,所以号称商城。
        而这样的商城,外城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共四大商城。
        李洛和崔秀宁见到群臣一副惊叹不已的神色,心中很是满意。
        又走了一里路,方才来到一堵三丈多高的城墙附近,却是皇城到了。
        皇城不是宫城,长宽十里,乃是朝廷官署、各大道宫、五品以上贵族官员宅邸、太庙、钟鼓楼、禁军兵营、大唐银行、京城太仓、各大学宫、国库、天牢、天坛等所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