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全景玛雅

乐读窝 > 外国小说 > 全景玛雅

第23页

书籍名:《全景玛雅》    作者:西尔瓦纳斯.G.莫莱

括52座筑有房屋的小山坡和50座水库,当然,它们的具体位置还不能确定。

        既然已知乌瓦夏克吞具有延续了上千年的人类居住史,那么每个时期似乎只
有一小部分房屋有人居住。尽管普通的玛雅茅草房的寿命最长不超过30年,那么
那些小山坡上的房屋也可能是某一栋民房的重修物。假定每八栋房屋中有一栋有
人居住,每栋房屋住5  人,那么当时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6  人。玛雅人祖
传的住宅一般包括两栋或两栋以上的房屋,乌瓦夏克吞附近的小山上有1  /3  的
房屋是这样成群分布的。如果把这些因素也考虑在内,那么刚才我们计算的人口
密度就太低了。

        准确地划定乌瓦夏克吞的宗教、政治中心的范围是不可能的。但大家一定还
记得蒂卡尔,古典主义时期玛雅最大的文明中心,它距离乌瓦夏克吞只有10英里
远。这就限定了乌瓦夏克吞的地理范围,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乌瓦夏
克吞—蒂卡尔地区高度密集的人口。

        玛雅的人口问题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受到了质疑,那就是土地承受能力。
现在尤卡坦地区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英里30人。一个近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尽
管相当比例的土地上都种植了出口作物henequen,但进口的谷物只能满
足2  %的全国需求量。并且,对于当地居民而言,henequen就是他们的
主要经济来源。

        如果我们把每平方英里30人作为整个盆地的平均土地承受能力的话——尽管
这一数字并不准确,真实数字可能只有它的一半,但也可能是它的两倍——我们
依然存在一点困惑:在西班牙征服时期,墨西哥峡谷等高地的人口密度可以达到
每平方英里500  人,这一数字是相对可靠的,那么高地与盆地人口密度相差的就
过于悬殊了。很多现代考古学者认为文化进步与人口密度成比例对应发展。但这
一理论在解释玛雅古典主义时期早期主流文化的发展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把建造宗教中心需要的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比较,其结果可以用来验证
上文提到的考古学和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

        太阳金字塔是墨西哥峡谷最大的、中美洲第二大建筑结构。它的建造使用了
100  万立方米泥土。据估计1  万名兼职劳力工作20年才有可能建成这座金字塔的
地基。这样巨大的劳动力需求量大概只能在几步之遥的特奥提华坎才能招募齐,
因为这一峡谷的人口密度足以填补需求。

        最大的玛雅金字塔的体积是5  万立方米多一点,差不多是太阳金字塔的1  /
20.  这两座建筑的比例恰好与两地人口密度的比例(500  ∶30)惊人相似,甚至
可以说是完全吻合。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估计的人口密度是切合实际的。这
样的人口密度可以保证玛雅有足够的劳动力建造宗教中心,即使把为石灰窑收集
木材的劳动力、雕刻大量石碑的泥瓦匠和进行玛雅建筑上的个性化精细雕刻的工
作者都考虑在内,也还是可以的。

----------------------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
请到txt.Aisu.cn
----------------------
该TXT小说下载自Aisu.cn
欢迎到BBS.AISU.CN一起交流

        建造玛雅神庙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力,但事实上,这项工作更需要独特的洞察
力。毫无疑问,这些劳动力包含了大量的手工业艺人、樵夫、石灰烧制匠、石匠,
建筑工人以及雕刻师等。相对来说,建造太阳金字塔所需要的技术工人比例要低
得多。

        尤卡坦的普克地区由于其有限的水源成为人口研究的最佳地点。在该区域内,
坐落着四大遗址,它们分别是:乌克斯马尔、卡巴赫、拉布纳和塞伊尔。与尤卡
坦15处其他遗址相比,这四处宗教中心在古典主义时期末期大约兴盛了250  年的
时间。似乎是一夜之间,普克地区的居民掌握了一种新的贮藏食用水的技术,于
是大量人口涌入进来。

        尽管在尤卡坦北部水平线的位置很高,常年都可以从泉水或是玛雅人挖掘的
井中取水,但是在6  月份的干旱季节里,普克地区几乎没有水源可寻。人们常常
把水从远方运输到这里来,即使是每平方英里五个人的荒凉地带,也必须配给他
们水源。然而,这里以土地肥沃而著称。

        普克地区以星罗棋布的蓄水池而闻名。Chultune是一种雕刻在石灰
石岩床上的蓄水池,它们也被设置在宗教中心广场上的石块上。蓄水池是一个半
圆形,它有一个宽宽的底部,在顶端有一个直径大约40厘米的小孔。

        有迹象表明蓄水池的内表层涂有一层灰泥浆,而且常常位于仅存的灰泥地板
下方,它的斜度可以自然地使水排进贮水池。蓄水池的入口常常盖着一块严格斜
截的石块,使其与地表面保持平齐,这也许能减少掉落的危险。在仪式中心的广
场地下发现了大量的蓄水池,同样蓄水池也是这一区域的一些小地方的特征,但
是从尤卡坦平原到北方地区却没有发现蓄水池。蓄水池的规模非常标准,其容积
平均约为7500加仑。通过对普克地区月平均降水量及这一地区人均耗水量的估计,
一个蓄水池每年可以足够提供25人的饮用水及生活用水。一个较大中心的那些蓄
水池可以长期提供2000至6000个人的用水,在适合居住的地区,一个蓄水池可以
为一个大家族提供足够的用水,当然上述地区应该还有一组一定规模的蓄水池使
人类的居住成为可能。

        普克的四个主要的礼仪中心——乌克斯马尔、卡巴赫、拉布纳和塞伊尔——
构成了一条20公里长的链状结构。如果假设这些地区用于半径为10公里范围的人
口的周期礼拜,假定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人时,它们将服务于周围750  平方
公里土地的人口,大概22500  人。这一数据与上文提到的由水利设施估算出来的
数据大体一致。由仪式中心发现的陶器样本大多出土于广场基部四周,当它们从
上面被丢弃下来,就在这里逐渐积累了起来。其中也包括烹调锅,但只有本地陶
器。毫无疑问,玛雅家庭在仪式广场用它野餐,这些陶器是由于宗教或其他社会
功能聚集起来的。

        若干项证据相互核实,表明一组相关观点及令人吃惊的人口分散性。在已知
的高度文明中,这种人口模式即使不是惟一的,也是极不寻常的。聚居的城市人
口的统治者为了使人们合作完成社会工作所实施的经济刺激和强制,在这种情况
下,都不容易实施;事实上,自从西班牙人征服他们以后,玛雅人在政府项目上
有很长时间实行不合作。在19世纪科斯特斯战争中,由于实行军事控制,玛雅农
民都迁移到南部密林地区。古典主义时期的祭司的严密控制产生了高度繁盛的普
克中心,这种祭司的掌控有一种非经济的本质。丰富多彩而又密切一致的玛雅宗
教是大量自愿劳动的原动力。

        古典主义时期玛雅人的居住模式和雷德费尔德及他的伙伴们描写的现代尤卡
坦的生活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居住在农村的人来说重建一种民间城市的连
续性是很难的,然而每年可以有几天在朝拜所谓“城市”。古典主义时期的玛雅
社会的强大凝聚力完整地记录在惊人一致和精致的宗教建筑、图画、历法和艺术
中,这一凝聚力阻止了其他美洲的考古学领域的扩张。然而玛雅的弱点使玛雅经
典文化在中部地区发展不一致,使得失去了抵御北部相对少数的入侵者的可能性,
而这一弱点与其由外部影响寻找还不如由从这一系统自身寻找。

        墨西哥大陆作用对后古典主义时期尤卡坦人的生活方式影响显著。似乎在其
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普克地区被遗弃了。如果意识到这一地区有着最巨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