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全景玛雅

乐读窝 > 外国小说 > 全景玛雅

第34页

书籍名:《全景玛雅》    作者:西尔瓦纳斯.G.莫莱

替。

        现在本土编织制品和染料几乎都被机器织物和苯胺染料取代。除了在危地马
拉高地,本土纺织品艺术几乎消失殆尽。

        编篮工艺和席编工艺

        没有发现早期的玛雅编篮,但是在古典时期雕刻艺术中对它们有着详尽描绘。

        在亚克斯切兰第二十四根横梁上刻画了一个精致篮子,篮子的上半部分是利
用斜纹编制技术,中间部分显示出阶梯状的褶皱和小方格的图案,且底部似乎装
饰着羽毛饰品。在奇岑伊策萨的美洲虎神庙壁画上的后古典主义时期的篮子虽然
更精致但是不是那么有吸引力。

        现代玛雅人编制的篮子相对比较粗糙。一些篮子是用薄而坚韧的藤编的;那
些粗大的篮子是用于来承载玉米的。用劈开的藤条编制的篮子较小且编得十分平
整,主要是在家里用。没有一张席子被保留下来,但是,已经在陶器和灰泥装饰
上寻觅到了它发展的烙印。在乌瓦夏克吞大广场的地面下发现了的一小堆分解的
材料明显地是棕榈纤维编制的地毯残留物。在奇岑伊策萨的卡斯蒂罗的庙宇下方
发现了另一张席子的存在过的印记;美洲虎宝座放置在这张垫子上。这张后古典
主义时期奇芩伊策萨毯子的编法和梅里达仍然在生产的那张毯子几乎相同。

        毯子好像已经在古玛雅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太阳标志的毯子旁
边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古玛雅的第一个月的名字pop,即:“垫子”。坐在垫
席上是权威的一种的标志,并且,贯穿楚马耶尔的《契兰。巴兰》全书,单词
“垫子”和“宝座”可以互换地使用。在科潘的石碑和在奇里瓜的石碑后面的象
形文字碑文的朗读顺序沿袭着席子模式中的编织方法。篮子和编织席子在古玛雅
十分普遍,它们使用的原材料在这一地区也十分丰富。

        /*  36  */第六章艺术和工艺(2  )

        绘画

        绘画是古代玛雅精美的艺术,并且发展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壁画应用在墙
壁装饰中,另外,绘画也应用在陶器的装饰中和手抄本绘制的过程中。

        玛雅人的调色板上颜色繁多。在那里有若干种不同的红色,从昏暗的紫红色
到鲜艳的桔红色。铜黄色广泛地应用于勾勒轮廓,另一方面,不同比例的红和不
透明的白色混合成了相当数量、种类的粉红色;黄色从淡绿黄色到暗黄色之间变
化;由黄色和黑色混合,便成了暗褐色;而似乎只有一种蓝色,不透明的地面上
涂上蓝色可以得到普鲁士蓝,或者直接涂到白颜色的灰泥上成为明亮的天蓝色;
有很多的绿色从橄榄绿过渡到近乎于黑的暗绿色。但没找到基本的绿色,并且,
也许不同的绿颜色深浅源于不同比例的蓝色和黄色的混合。鲜亮的有光泽的黑为
了勾勒轮廓,而不透明的白色则是为了混合在一起被使用。

        在一些实例中与颜料混合在一起的物质似乎有粘着性。在对奇芩伊策萨的壁
画颜料的分析中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这种承载物的迹象。可能是一种有机物,随着
时间的推移消失了。它可能是现在做柯巴树脂油漆的一种pom树的树脂。

        颜料中也有源于蔬菜和矿物的。在尤卡坦半岛有很多生产优质染料的树。对
奇芩伊策萨颜料的分析说明其中大部分是矿物质颜料,但这一结果可能由于蔬菜
颜料容易消耗。红色取自赤铁矿,而黄色来自赭色泥土和粘土。碳和其他碳的化
合物是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虽然已经确定了蓝色来源于自然物质,但可能是某
些无机的矿泥。

        使用这些颜料的刷子还没有发现,但是这些画的高质量显示出刷子的精致。
一些刷子制作十分精巧可以用它们来勾画渐渐变细的线条,而更粗的刷子可以用
来填充背景色和涂抹更广的空间,这些刷子是由纤细的毛发制成。

        在玛雅地区上最古老的绘画是1937年在乌瓦夏克吞被卡耐基研究院发掘的建
筑b的壁画。这座可以追述到公元593  年以前的建筑历经沧桑。其中的一些房间
是柱泥结合的屋顶结构。壁画是由黑色、红色、橙色、黄色和灰色构成,有4  英
尺1  英寸宽,9  英尺10英寸高。刻画了26个人物形象,排列在两个平行的饰板上。
期间点缀着几个象形文字的饰板。在较低的饰板下方是一排水平的72天的标志,
始于第12天伊米希,终于第五天埃伯。画面无疑描绘了一些重要的仪式。

        帕伦克的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和在亚克斯切兰的33号建筑里的祠堂的墙壁上象
形文字的碑文显示红色和蓝色漩涡装饰纹和人物的痕迹。

        迄今为止被发现的玛雅的壁画中最惊人的,同时也最让人增长见识的是在恰
帕斯波安帕克发现的那些。这些绘画——在1946年由贾尔斯。海莱发现——覆盖
了建筑物中的三个有拱门的房间。它们被巨大的石钟乳所覆盖的,这些石钟乳是
在1000多年间持续的水滴渗漏形成的,所以,它们保存得非常之好。这些壁画可
以追述到大约公元后790  年的古典主义时期。一间间房间中的场景显示宗教仪式
场面。1  号房间表现了穿长袍的祭司,管弦乐队的聚集,众多的会议。2  号房间
描写了获得人祭在神庙建筑的台阶上进行祭祀的过程。3  号房间展示了仪式高潮
是在金字塔台阶上穿着盛装的舞蹈,最高祭司及其家庭的血祭的仪式。壁画还包
括一些象形文字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壁画的年代,解释其大意并记述了参与者的
姓名和头衔。

        如果将壁画和石碑上的雕刻进行一下严格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主要
人物在过去的500  年间在姿态和装束风格上保持了延续性。虽然笔法十分细腻,
但所描述的场景在叙事风格上又很直率。艺术家十分看中自然主义,在各个房间
的壁画中当某个人物在故事的其他章节中重现时,你依然可以认出他的面庞。场
面的气氛发生变化:在准备仪式时姿势和面部的表情非常放松;而在祭祀中则极
为残暴冷酷可怕。按透视法的缩短比例和叠置时,壁画看起来更有深度和层次感。
比起同时期任何的旧大陆的艺术,它的自然主义倾向更强,刻画的手法更有技巧。

        波安帕克壁画的第一个强烈的视觉效果是服饰的华丽。繁杂的羽毛头饰几乎
把每个主要人物的高度增加了一倍,并且,使用的装饰材料变化多姿——羽饰、
切割的石头、毛皮、花样繁复的织物。另一个印象是在其中人物完全缺乏自我意
识。每个人物都有许多闲聊、放松的个人的姿势。很难相信这些人是被严格的一
系列的等级束缚着,而即便是他们瑰丽的服饰也有相当多的类别。

        这些壁画提供了关于玛雅人祭司阶层的生活方面巨大且详尽的信息,我们的
知识也会随着它给出的解释的增多而增加。兴趣之一即是大祭司的妻子和孩子们
参加仪式——因为最初人们认为只有男人才可以参加祭祀。在后古典主义时期人
祭的行为是完全或近乎完全禁止的,而在波安帕克则明显地有相当大规模的人祭。

        在沿着凯克奇河的查马地区和乌瓦夏克吞、红穆尔发现的彩陶花瓶和碗是古
典主义时期最优秀的艺术作品。最精致的作品是在乌瓦夏克吞建筑A-1  的石头
垒制成的坟墓中找到的。根据它的豪华的陪葬判断,这肯定是阶层较高的人的墓
葬。其全身骨架伸直,头部朝向北方和两手紧握弯向右肩。另一个彩绘花瓶的背
景色是鲜艳的桔红色,人物形象用褐色勾勒出轮廓,用黑色和不同深浅的黄色填
充。顶部是一排象形文字,在人物之间穿插着象形文字的饰板。16个象形文字的
主要饰板是画面的中心。所有的人物都朝向它。这些象形文字表示了一个在数学
上不正确的玛雅日期——7.5.0.0.0  即8  阿霍13坎金。日期可能本来是8.5.0.0.0
,12  阿霍13坎金,这一日期只是对最初雕刻的两个极小的变动,但是即使是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