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30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家应该超出平均数,会使他们无法实现这个目的,拥有那么多股票只会使一    
    个人无法挑选出优胜股票。    
              这些并不意味着巴菲特是个赌徒。他像本·格雷厄姆一样尽力避免任何    
    损失。格雷厄姆曾坚持要有相当程度  (如果不是极多的)的多元化投资,而    
    巴菲特认为即使不把自己篮里的鸡蛋分散开来,他也可以保护它们不受损害    
    ①。在他表面的谦逊之下,他实际上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极其自信的要求,而且    
    他一直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合伙人的投资收益在1963年一举跃到了惊人的    
    39%,在1964年达到了28%。到那时为止,巴菲特已经掌握着2200万的资    
    金了。他的个人净财富也有近400万之多——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相当    
    大的财富。        
①  马克·吐温,尽管是一个很穷的投资者,却采取了类似策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看        
好这个篮子。”        
-----------------------  Page  62-----------------------      
              这种盘旋上升的财富积累并没有对巴菲特的生活方式产生任何显著的影    
    响。他依旧偏爱帕索的灰色男装,罗斯的牛排以及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足球比    
    赛。每周除了偶尔有一次生意上的出差以外,他生活的横座标就是他家和办    
    公室的连线奔波,而他的纵座标则几乎不动。巴菲特的举止态度也没有任何    
    迹象表明他很富有。的确他的房子里房间多了一些,并且还增加了一个羽毛    
    球场,高高低低的屋顶显得错杂凌乱,但对于拥有百万财产的富翁而言,它    
    毕竟太普通了。房子依然紧邻繁忙的效区街道。屋外一盏闪烁的黄色交通灯    
    像一个哨兵屹立在那里。    
              巴菲特很少想过要把他的财富花费在物质享受上,享受本身并不是他对    
    财富渴求的原因,金钱只不过是一种证明,是他所喜爱的游戏的一个记分牌    
    而已。    
              他也曾向苏茜提出要更换他的大众车。他解释说当他去机场接人时,这    
    车显得太寒碜了。但他丝毫没显出对车本身有任何的兴趣。    
                “买哪种车?”苏茜问他。    
                “随便哪种,我无所谓哪种。”(于是她给买来了一辆车身很宽的凯迪    
    拉克)。    
              奥马哈的一家计算机卡公司数据文件  (Data  Documents)的副总裁斯科    
    蒂·霍德,在一次出差时和巴菲特一起飞往休斯顿,途中他涉及了这个问题    
    的核心。    
                “沃伦,作一个百万富翁的滋味怎么样?”霍德天真地问,“我以前从    
    未结识过百万富翁。”    
                “我可以用钱买到任何想买的东西,假如我愿意的话。”    
              任何斯科蒂·霍德所梦寐以求的东西,不论是玩具、卡车、轿车,还是    
    名画、珠宝、丝绸,巴菲特都可以得到,但这些东西对他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巴菲特梦想只是在凯威特广场一天一天地堆积更多的财富。    
              苏茜一方面表现出自己对金钱不感兴趣的样子,另一方面却又是一个狂    
    热的购物者,她在家庭装修上花了15000美元。据巴菲特的一个高尔夫球伴    
    鲍勃·比列格说:“这就像要了他的命一样。”巴菲特曾向比利格抱怨说:    
      “你知不知道如果把这笔钱累积投资20年以后,将会是多大一笔财产呀!”    
              在他变得越来越贪得无厌的同时,巴菲特依旧有着某种特殊的执著。在    
    他看来,每一分钱都可能变成伊莎贝拉王后遗失的财富,如果今天的一分钱    
    明天可以变成那么多钱的话,每花一分钱都会让他发疯。他甚至连人寿保险    
                                                                                                                                          ①    
    都不愿意买,他觉得自己能比保险公司更快地利用这笔钱赢利  ,巴菲特评价    
    自己说他正在“逐渐达到吝啬的地步”  (然而他在赚钱方面却毫不吝啬)。    
              当涉及到钱方面时,巴菲特似乎具有双重人性——对他来说它什么都不    
    是,同时又什么都是。他对金钱所该扮演的角色怀有一种过于虔诚的观点,    
    似乎花钱是一种罪恶。甚至在节食的时候,他都把金钱引入其中。他会开一    
    张面额1万美元的支票给他的女儿,说好在某一天可以兑付,除非他的体重    
    有所下降。于是小苏茜想方设法拿冰淇淋来引诱他,或是死活拽着他去麦当    
    劳——但这些都没用,她的爸爸可不会像想保住自己的钱那样想吃冰淇淋。    
              一年夏天当巴菲特全家去圣西蒙—加州的威廉兰道夫赫斯特公寓时特别        
①  这倒有个例外,据一位保险代理人凯科特尔说,巴菲特的合伙人中有一部分人很担心巴菲特遭到不测时        
会损失自己的投资,于是巴菲特买了一个保险,并命名这些人为受益人。        
-----------------------  Page  63-----------------------      
有趣,巴菲特表示出了他那鲜明的感情。当导游详细地介绍着赫斯特在每一    
件东西上——窗帘、地毯、古董等的花费时,巴菲特听得烦透了,他抗议道:    
  “请别再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花的,说说他是怎么赚来的!”    
          巴菲特的金钱似乎从政治的角度上对他有些影响,但绝不是人们平常认    
为的那种方式。当他变得完全独立地富有时——大约在60岁出头和中间时—    
—他终于宣布他脱离了父亲,得到了政治上的自立。与大多数百万富翁乃至    
一般人不同的是,沃伦逐渐形成的政治观念并非建立在个人的经济利益基础    
上的,而是建立在对规模扩大的社会的恐惧心理上的。在动荡的60年代他领    
悟了许多事。古巴的导弹危机会让他觉得羞辱,就和广岛一样。据他的朋友    
迪克·霍兰说:    
          沃伦感到有些害怕,他开始对研究导致极端国家主义思想以及如何可以    
避免战争的方法产生了兴趣,他总是企图算出世界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的大    
小。    
          在这段时期,巴菲特广泛地阅读了伯特兰·拉塞尔的大量的书籍,并接    
受了这位和平主义哲学家和数学家的许多国际主义的观点。作为一个像拉塞    
尔一样的不可知论者,他深知自己死亡的必然,他认为这取决于整个社会共    
同努力来保护这个星球免受如核战争之类的危险的威胁。与他那孤立主义和    
反政府主义的父亲不同,沃伦意识到对政府的需要。    
          在公民权这一热点问题上也同样如此,奥马哈有很多黑人,在住房和许    
多择业机会上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霍华德·巴菲特在公民权问题上没有任    
何公开的表示,但他作为约翰·伯奇社团的一名热心成员,他便认为对这一    
切不用操心。    
          沃伦则语气强硬地站在了另一立场上。他停止了奥马哈扶轮社的活动,    
主要是因为他对它们种族主义者和人种优劣论表示反对。种族歧视与他对于    
准则的信仰以及他对中立的尺度的热衷相冲突,而后者正是他工作的核心。    
与此相同,他认为一些富有的人比普通人机遇更好是一种错误。    
          巴菲特还要面对妻子的一种理想主义看法,苏茜是“美国人组织”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