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48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力,也令全家人感到惊讶时,巴菲特会开玩笑地说:“我们该在门上放个标    
志,说今天是比尔·斯科特  (他的助手)值夜班看守钱财。”或者他还会说    
句俏皮话:“还有彼得这个想让我在遗嘱里提到他的家伙。”“啊!彼得!”    
当然,这并不真的只是在开玩笑。沃伦对自己的钱很有感情。他提醒孩子们    
说,他们不要奢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子儿。他似乎很害怕哪怕是一丁点钱    
都会让孩子们变坏。    
          这也许有点过于成见了,但结果是使巴菲特的家庭对金钱很淡漠,并且    
处于一种随意和平等的气氛。在好莱坞的苹果—滑雪车队  (apple—bobing    
party),巴菲特一家曾邀请每一位路过的要礼物的孩子——这种举动在J.P.    
摩根或亨利·克拉维斯身上是绝不可能期望得到的。人们顺路走过时,不用    
打招呼就可以使用巴菲特的球场,来的人非常之多,于是巴菲特管它叫    
  “YMCA”。    
          在紧跟时代的老苏茜影响下,巴菲特的房子成了伍德斯托克时代的上下    
代冲突避难所。小苏茜的一位朋友,莱内·叶奇称之为“安全屋”。人们可    
以就这么走进来,把冰箱里的东西一扫而空。“如果下雪了,城里堵住了的    
话,那儿就是你可以去的地方。”叶奇回忆说,“坐在客厅里的感觉真是棒    
极了。”    
          苏茜将房子装扮成标志性的明亮的桔红色和黄色。不仅有她资助下的艺    
术家们作的画,还有天瓶宫时期的海报,比如广为人知的《战争对儿童和其    
他生命危害巨大》。巴菲特有时会下楼去爆一些玉米花,但是——无论他是    
否已从资金管理行业“退休”了——他通常还是呆在楼梯口埋头工作,莱内·叶    
奇又说:        
            每到周六晚上,客厅总是挤满了人。巴菲特太太也在那儿,我们为她演奏自己作的曲子;    
            她也会为我们演奏几曲。到晚上12点半左右时,就会听到一声“苏珊呀——你上来一下    
            好吗?”。在这儿没有任何限制。如果他要上床睡觉了,我们就把音乐声关小点儿。        
          1971年,苏茜和沃伦商量在洛杉矶南部的海滨买一幢价值15万美元的    
度假屋。和其他更昂贵的房子一样,它建在海附近,但又不直接临海。几把    
藤椅将它布置得富有情趣。第一个夏天里,13个十几岁的孩子们呆在这里玩    
耍了一番,巴菲特每天从办公室里带堆报纸来,然后自己回去,他对孩子们    
的朋友很有耐心。一天晚上,他带着这一大帮人去吃晚饭。饭后侍者拿着他    
的信用卡过来说:“您已用到限额了。”巴菲特朝他的妻子扬了扬眉毛,然    
后递给侍者第二张信用卡,没有说任何话来显示他实际上付这些钱是绰绰有    
余。    
          当沃伦为自己参与什么样的政治角色而冥思苦想的时候,苏茜把大部分    
时间都花在了北奥马哈黑人地区上了(这儿也是马尔科姆·X的出生地)。        
-----------------------  Page  99-----------------------      
她除了在地方志愿者组织做主席以外,还到各个学校进行观察,而且在北部    
似乎总有一些差事或任务。(汤姆·罗杰斯,她的一个侄子曾这样讽刺她说:    
  “噢,难道你是黑人吗?难道你很穷吗?你到底需要多少?”)    
          在苏茜的鼓励下,沃伦开始大胆尝试了。他们的私人信托基金——巴菲    
特基金——开始每年为50多名黑人学校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在70年代初期,    
罗德尼·威德,苏茜的一个正在推动黑人经营的商业发展的朋友,要求沃伦    
加入他的行列。更重要的是,怀有“黑人资本主义”幻想的威德,认为巴菲    
特正是可以协助他,使他的内布拉斯加联营银行起步腾飞的人。    
          巴菲特同意了。他和尼克·纽曼(他的乡村俱乐部的共谋者)加入了银    
行的顾问委员会并且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巴菲特还做了一笔名义上的投资—    
—占银行资本的  1.4%。与苏茜不一样,沃伦远远不是一个天真单纯的人,    
他再三警告银行的董事们数目失调的少数民族银行因为坏账而被迫倒闭。当    
银行营运走上正轨后,巴菲特给董事会送去一张令人心惊肉跳的便条,里面    
夹着一张报纸报道的复印件,是关于丹佛一家类似的银行倒闭的消息。        
            你应该注意到银行的总裁说:“当我们开始业务时,我们的计划是帮助少数民族投资者    
            和那些所谓的小企业。我们做到了,但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偿还债务的时候对我们却不怎    
            么样,我们就是这样败落下去的。”总裁在谴责贷款人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每家银行    
            都遇到大量坏账,而当初答应这些贷款者才真正是银行家的错误。        
          当联营银行也限入挣扎的地步时,巴菲特自己离它远远的。威德曾建议    
巴菲特找一些黑人学生进行庇护,再教授一些财务方面的知识给他们,但是    
巴菲特没作任何反应。“沃伦像一个谜,”威德得出结论说,“他和善大方,    
他也很诚实,而且他还很勤奋。但他从来没有懂得,在咱们这个被围困的社    
会中自己所处的富人角色。”当未偿债务堆积如山时,这正是巴菲特害怕发    
生的,他明确地拒绝再追加投资。    
          威德曾抱怨说巴菲特“根本不了解穷人的圈子”,而事实恰恰与此相反,    
巴菲特正是太了解这群人了,因此他才紧紧扣上了他的钱夹。当他意识到没    
有希望得到任何回报时,他同不愿意投资于纺织业一样不愿意投资于联营银    
行之中。    
          出于他的信仰,巴菲特对公开的只是简单的花钱动机很有戒心。乔治·麦    
戈文当时正在参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曾呆在巴菲特家中,而且似乎    
赢得了巴菲特的好感——直到后来,他宣布如果当选,麦戈文总统将赏赐给    
全美国的每个人每年1000美元的奖赏。巴菲特立刻像扔一个热土豆一样地扔    
了他,然后投了理查德·尼克松一票。    
          从某个方面来讲,巴菲特是很小气,但是他真的认为人们或组织机构(或    
自己的孩子)不应该享受来得容易的钱。他通过同样的镜头像测度商业冒险    
事业一样来测度社会事业:他要有回报。好的事业要求人们以反复试验乃至    
于忠诚的基础为依据,但是巴菲特无法迈出这一步。实际上,正是那些使他    
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的原则担保了这种为社会变化而工作的爱好。他需要    
一个尺度。“在投资领域你可以度量成果,”他对一个记者坦白道,“而对    
这些东西,你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    
          和许多其他显赫的人物一样,巴菲特认为他在出版界既可以是公民,又    
可以是资本家。杰伊·洛克菲勒曾在60年代末期把他介绍给查尔斯·彼得斯,        
-----------------------  Page  100-----------------------      
和平集团的前任总裁。他现在正在创办一本杂志:《华盛顿月刊》。这本月    
刊所拥护的正是受到巴菲特推崇的实事求是的自由主义。于是他投资了    
32000美元,并且找来自于得梅因的一位自由党朋友乔·罗森菲尔德做合伙    
人。巴菲特脑子里充满高尚的理想,告诉罗森菲尔德,“它很有意思,而且    
如果它能不赔不赚,那还是值得的。”    
          彼得斯马上就注入了自己的资金。巴菲特和洛克菲勒来到纽约并且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