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49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了一位顾问来评判这份杂志是否值得创办。当得出结论值得创办时,巴菲特    
答应再投资5万。这时他开始怀疑它是否能够如他所说的“值得”去做呢?    
他打电话告诉彼得斯说他想退出——这将是致命的一击。于是彼得斯语速很    
快地向他保证说《华盛顿月刊》一定会是个滚滚的财源,其实两人都不相信    
会是这样。于是两人在电话上讨价还价了一番,巴菲特总提他那可恶的数字,    
而彼得斯则力图诱他上钩。最后,巴菲特同样妥协了。    
          这笔钱的数目不大,可是正如肯·察思早已知道的这倒无关紧要。“沃    
伦要的是年度报告——就这破玩意儿。”彼得斯说道。月刊恰恰正是巴菲特    
曾祈盼过的那种社论的传声筒——有一定影响力,而且常常惊天动地。但是    
作为一个企业,月刊着实是一个笑柄。尽管它人手不够而且以极少的资金运    
转(彼得斯挣2400美元),巴菲特还是差点勃然大怒,原因是彼得斯没有做    
年度报告。甚至在一个分文不挣的企业里,巴菲特都还是需要他的尺度。    
          巴菲特对罗森菲尔德抱怨说:“他们对开放的政府倒会高谈阔论,可是    
却不送报表来给我。”    
          巴菲特的确对新闻界十分关心,1971年,他打电话给月刊说了一个他声    
称的热门的内部消息,遭到了一个年轻编辑的拒绝。他们认为如果这消息来    
自于一位百万富翁,那就不会好到哪儿去。    
          于是巴菲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太阳报》,就是他为伯克希尔买下的那    
块奥马哈地区的周报。出版商斯坦福·利普西和巴菲特非常友好。利普西常    
常会转到巴菲特那里,喝上一些百事可乐,然后两人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话    
题无非是如何提高报纸质量,如何把它变成奥马哈的一种社会力量等等。他    
们还尝试过当当决定王位的人。因此曾雄心勃勃地推举一位候选人当市长(但    
失败了)。有一次,巴菲特打电话告诉他说有一篇关于尼克松总统的工资和    
价格控制的社论写得精彩极了。“沃伦,你给我看过了。”利普西不得不提    
醒他。    
          巴菲特的内部消息涉及到青年之家(Boys  Town),这是一家很有名望的    
奥马哈机构。它是由一位爱尔兰传教士爱德华·弗拉纳根于1971年创建的,    
为的是给任性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栖息之地。它因1939年奥斯卡获奖明星斯宾    
塞·特蕾西而声名卓著。有消息来源告诉巴菲特说青年之家正躺在成堆的金    
钱上,而且与创始人弗拉纳根的梦想相距甚远。    
          这个故事对于活跃的但相对  《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而居于次席的《太阳    
报》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且巴菲特还给利普西一个重要的引子:青年    
之家首次被要求登记一份独立的税收申报单,从报告上表明,它已经积累了    
惊人的一亿一千二百万的投资组合——这是诺特尔·戴姆大学捐赠的两倍。    
同时,它却很少为孩子们服务,并且在贫穷的伪装下进行着攻心的直销宣传。    
          这种故事点明了巴菲特的良知,他对资本赋予了一种如神般的忠实。因    
为任何数量的金钱,甚至是王后伊莎贝拉微薄的财富,都为未来的亿万财富    
播下了种子,对金钱的挥霍或是误用都无异于一种罪恶。        
-----------------------  Page  101-----------------------      
          青年之家这件事的报道是秘密进行的,巴菲特以及编辑在卧室里校对了    
这份长达8页纸的报道。巴菲特引用《圣经》的一句话做这个故事的标题。    
这是他对所有在公共生活中或是在商业中误用资金的人想要重复的一句话:    
  “就你的职位作一段描述。”    
          这个故事于1972年3月发表了,并获得了普利策奖。    
          巴菲特喜欢报纸,他经常怀念童年时在《华盛顿邮报》做报童的时光。    
他也喜欢报纸那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感觉。但是他对奥马哈《太阳报》却十分    
不满。和其他准社会企业一样,比如说联营银行和《华盛顿月刊》,《太阳    
报》不是恰恰合乎他胃口的,尽管他为普利策奖感到自豪,但他想要的是利    
润。    
          而《太阳报》却是一个贫穷的企业,当它提高报价时,它的发行量便骤    
然减少了。“沃伦可不希望那样。”利普西说。局势似乎令他相当震惊。巴    
菲特突然想要知道所有有关报纸的东西,于是他开始详细地研究报纸以及其    
他媒介资产的经济学理论。就跟从前他在发现GEICO以后完全沉浸在保险业    
中一样,现在他没把报纸行业从头到尾彻底搞清就绝不睡觉。他了解得越多,    
他对  《太阳报》就知道得越清楚。《太阳报》作为一家二流报纸,是没有什    
么前途的,在写完青年之家的故事后不久,巴菲特给一位同事写信说到:        
            我曾经提到过在1910年,全国1207个城市有日报,其中689个有两家或更多家相互竞    
            争的报纸。到了1971年,有1511个城市有了日报,其中37个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竞争    
            报纸。自从我那封信写出以后,  《华盛顿每日新闻》在无数强大的斯克里普斯—霍华德    
            联营网下关闭了,与此同时的还有《波士顿先驱开拓者》和《纽瓦克晚间新闻》等。业    
            主们通过痛苦的经历明白了,一家在消费者接受情况和社会重要性方面只居次要地位的    
            报纸只会产生大量的亏损,而这亏损往往是最出色的管理和最雄厚财力所无法扭转的。        
          提到奥马哈《太阳报》,巴菲特强调说,光靠有挽救故事是无论如何也    
不可能保证必然可以赚到利润。        
            总是不断有各种建议向我提出——通常是那些对地区垄断日报业的评述观点或多或少有    
            些不满的学术界人士提出来的——建议说,如果我们都转向一家日报,那么美好的未来    
            就会等待着我们。这个建议确实是很有针对性的,同是也是很诚挚的。而无法摆脱的事    
            实是,它从来未被实施过……没有被这些理论家们提及过。        
          但是巴菲特已经注意到拥有一家主要的报纸的确是很美妙的一件事。这    
样的一家报纸,他对同伙们说,就像一个小城里唯一的一座桥,任何要从桥    
上过的人都得付过桥费。在只有一家报纸的城市里,所有的广告者都在同一    
条船上。奥马哈的百货店只有在《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上登广告,先驱报就    
是垄断了的日报业——这意味着这家报纸有相对的自由度可以提高它的价    
格。它拥有受到保护的特许权,而对那些次要的企业,比如哈撒韦纺织厂,    
这只能是个梦想。    
          巴菲特很乐意买下《世界先驱报》,但它并不出售。于是他开始在报业    
界四处搜寻,企图找到一家报纸。他在加州和马里兰查过所有可能的报纸。    
他向辛辛那提正式提出了要求,然而却遭到了回绝。    
          他还让比尔·瑞恩安排和汤姆·默菲一起吃了晚饭。汤姆曾是瑞恩在哈        
-----------------------  Page  102-----------------------      
佛的一个同班同学,现在是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主席,同时也是在广播企    
业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两人一见面便志趣相投。默菲带巴菲特去参加了    
在迈阿密召开的共和党会议,而且决定把巴菲特弄进自己的董事会。默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