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93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伯格认为巴菲特“为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做了笔大买卖”。如果戈弗洛德把市    
场拱手送人了,那就是他的问题了。    
          巴菲特还是有点冲动。《福布斯》的阿兰·斯隆指出巴菲特的融资使所    
罗门有能力偿付米诺可。崇拜巴菲特的人有些失望,因为他现在与华尔街是    
一伙的了。一年前他还轻蔑地写道,如果有商学院毕业生问他该如何快速致    
富时,他就会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指着华尔街。现在就连最忠实的卡罗·卢米    
斯都在《幸福》杂志上感慨道:        
            巴菲特投资于所罗门的最迷人之处就是他与华尔街同床共眠了,他过去是一直嘲讽它贪    
          婪的。        
          事实很快就证明巴菲特大错特错了。两周后所罗门透露消息要解雇80O    
名职员和关闭两个部门,这些举措须花费6700多万美元。戈弗洛德好像失控    
了。这引起了股市和债券市场普遍焦虑。    
          牛市已经持续5年了。尽管1987年大部分时间利率一直在上升,(这会    
影响业务的内在价值的。)股市仍无动于衷。到8月份,股价达到了历史上        
-----------------------  Page  192-----------------------      
最不稳定的水平——利润的22倍。    
          就像疯子都有观点一样,牛市也有自己的理论来解释。1987年只有额外    
  “流动资产”才能把价格控制住。这种傻瓜理论认为:一些不知名的人的现    
金(流动资产)才能挽救当时的情景。日本的股票当时是利润的60倍,据说    
已经到顶了。不论国内的股市有多荒唐,由于日本更荒唐,美国的持股人还    
是比较安全的。当然这种解释不能避免价格回稳会突然停止。牛市就像恋爱,    
它只有一次,你的这一次不可能有先例。    
          惠灵顿管理部门的高级副经理宾克利·肖兹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    
们。他是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有三个孩子。现在他把手指搭在了华    
尔街的脉搏上。他承认股市现在很富,而且心脏跳动还很有力:        
          我们的市场吸引了许多外资,因为它没有他们的国内市场费。也许它会持续上升,尽管    
            它不合规律。        
          没有人不说价格很高,但牛市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商业周刊》说,“昨    
  日的尺码”不灵了。巴菲特认为钱商们完全放弃了对股票的评价,什么标准    
也没了。他说:“对他们来说,股票只是游戏玩具,就像专利的顶针和熨斗    
一样。”    
          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基金会经理们在市场这个“篮子”里整桶买股票—    
—请来几百万通用,几百万美国电话电报,给一部分西屋。同时在芝加哥的    
商品交易地还出现了股票指数期货。这是继猪肉和牲畜期货后的又一新型期    
货合约。它使人们可以对整个股市的走势进行投机。对格雷厄姆和多德这样    
的投资人来说,股票的价值当然来自相应公司的业务;但这种新投资人是买    
整个市场,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股票,更谈不上风险分析了。    
          在华尔街  (如果不是奥马哈的话),“资产再分配”风起云涌。证券经    
理们第一次决定对“某类”股票投资多少,而不是“某种股票”。投资的总    
额一直摇摆不定,常常造成全部转手的情况。结果许多经理只好依赖计算机    
模型或完全让计算机来操纵买卖。1987年9月,“情势忠告者”公司警告说,    
过分依赖技术专家会导致“自以为很完全的错误观念”。    
          可惜注意到这点的人几乎没有。基金管理者们的“证券保险”策略据说    
是很保险的。按照这种策略,他们事先规定在市场价格下跌时自动卖出股票    
期货,跌幅越大卖出越多。理论是:售出期货比卖股票容易得多。证券交易    
商可以用迅速卖出的方式抢在猛跌之前减少损失。    
          明尼波利斯第一银行交流的投资顾问V.肯特·格林说,当有人想出手时    
会发现“你的有些股票所处地位具有很差的流动性”——就是说没人想买它。    
但格林还是睡得很香,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走芝加哥的捷径。“期货的流    
动性,”他说,“现在是股票的4倍。”    
          格林并不关心的原因是现在他无须卖出期货;只有当市价下跌时他才和    
别人一起卖出。以投资银行家尼古拉斯·F.布拉迪为首的白宫研究组调查表    
明,当这一刻到来时,会有600亿到900亿美元的期货像格林一样运作。    
          回想起来,人们记得10月份并不是因为那时发生的突然变化,而是人们    
对它的强烈预言。当时到处都是悲观的看法。新闻发稿人查尔斯·阿尔门说    
那是一次“1929年般的大崩溃”。看跌者认为价格太高了,看涨者也是这么    
想的,可他们都想最后捞上一票。从1月1日到8月达到最高点2722.4点时,        
-----------------------  Page  193-----------------------      
道·琼斯已惊人地增长了44%。人人都被冲昏了头脑。摩根·斯坦利的投资    
战略家——也是华尔街最引人注目的灯塔之一——拜伦·威恩都准备放弃规    
则办事了。他在8月说,即使坏消息也不能阻止股价上升。        
            ……一此神秘的力量推动着市场不断发展……也许现实与股价之间的联系不像我们在商    
            学院学的那样紧密。        
          老天!一周以后,现实揭开了面纱。通货膨胀的苗头开始出现,贸易赤    
字居高不下,美元汇率急剧下降。为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和保证美元坚挺,美    
联储在劳动节那天宣布提高贴现率,这是美联储提供贷款时人们最关心的利    
率。受它的影响,债券市场猛跌,股市一天之内也跌了38点。    
          到10月初,长期债券的收益从3月份的7.4%升到近10%。在10月6日,    
道·琼斯跌了91.55点,是跌幅最大的一天。市场变得模糊不清,情况的发    
展不以人为控制,历史性的大变化随时可能发生。从短期看,情况十分严重。    
          10月12日左右,巴菲特卖掉了至少一批可以分红的股票。除了他的三    
种永久股票外,他把所有的股票都卖了。他的助手说,“命令很明确:把一    
切都卖掉。”    
          巴菲特不是在预测。他只遵守了两条宝贵的规则:一、永远不要损失;    
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芒格说,“沃伦决不会要求卖出的。”但也许巴    
菲特现在更注目他墙上的那张1929年的报纸了。随后的一个星期内利率升到    
了10%。日本的股票继续上涨,但华尔街已没有谁关心日本了。在黑色星期    
五,10月16日,道·琼斯跌了108点。    
          华盛顿焦急不安。每当市场下跌时,官僚们总指望胡乱找一个罪魁祸首    
——投机商,像瑞士大银行家那样给外国政府贷款的人等等,谁都行。有人    
把市场下跌归罪于“29岁的技术专家们”头上。财政部长很注意风度地在周    
末电视上说,他认为联储政策不可能再紧缩了,可惜太迟了。    
          10月19日星期一,市场里堆满了出售表。30种道·琼斯平均工业股票    
中有11种在交易开始后一小时不能开盘。中午时分,证券保险售出程序自动    
启动了。期货市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当然这也引发了股票的下跌。到收    
盘时,哪儿出现售收显得十分重要。门显得太少了,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