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96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的理论,但不确切。现在它与投资理论一起成了一门可计算的社会科学,而    
且比实际世界还要精确得多。有位学者给出了一个公式,其中R是股票收益,    
M指市场,a和b是参数,因股票的不同而异,u是随机因素:R=a+bM+u。    
该学者又赶紧补充说这只是个“最简单情况下”的模型,没有哪个模型会像    
  《古兰经》或《死海漂浮》那样永远正确。    
          这种“科学”的基础只是学者们认为正确的有关依据:(假设理想状况    
下)股价忽略了所有大的变化因素——如公司的策略、产品、市场能力和经    
营方法等,这些因素在实际评估中是很重要的。不过它们带有主观性,也不    
准确。而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分析家无疑每天都在考虑这些因素。    
          也许有人认为,可能有些商学院会采用巴菲特的报告,至少在讨论这些    
问题时做做导言。但巴菲特除了临时被邀请做讲演外,不属学术界的人。他    
对此十分敏感。许多投资人只要有钱赚就满足了,巴菲特则非常渴望得到社    
会的认可。这对他很重要。他当过教师,现在希望格雷厄姆和他巴菲特能成    
为一个有用的榜样。他在某封信中说:        
            我认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巴菲特伙伴公司和伯克希尔连续63年称雄的事实,已经    
            很好地证明了有效市场理论是愚蠢的……这三个组织经营的证券有几百种之多……我们    
            无须挖掘什么内幕消息……我们只是根据完全公开的信息来经营的……        
          最令巴菲特痛苦的背叛是格雷厄姆在生命最后阶段非常怀疑分析是否还    
有必要,因为当时对股票的研究已经很充分了。他在去世前不久的1976年对    
一位采访者说:        
            我不再提倡为寻找有价值的机会而进行技术复杂的风险分析。它在40年前,当我们刚刚    
            出版了《格雷厄姆和多德》时是有价值的。现在形势不同了……        
          由于格雷厄姆在6个月前也强烈抨击了所谓的“随机性”,特别是有效    
价格的观点,人们只能认为他的观点在理论上仍是无效的。但他怀疑人们能        
-----------------------  Page  199-----------------------      
否利用它。巴菲特从未指责格雷厄姆的不忠实,他总是尽量把他往好处想。    
格雷厄姆纸上谈兵的本领也的确比投资强。    
          与他相反,巴菲特和学者们都不喜欢模棱两可的理论。巴菲特说,经济    
学家们认为这种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课本——理    
查德·布拉里和斯图亚达·麦亚编的《企业财务原理》也无人怀疑其正确性。    
作者说“发现了”有效市场原理,就好像居里夫人发现了自然存在的镭一样。    
他们到处鼓吹:“在有效市场中价格是让人完全放心的。它提供了每种证券    
的所有有用信息。”人们会想象一个残酷的交易商该怎么看待这种描述下的    
理想股票市场。布拉里和麦亚描述的交易人一直很平静,投机商也心平气和:        
            有效市场中就没有金融判断错误了。投资者们无精打采地注视着公司的资金流动,看看    
            有多少流到自己名下。        
          学者们的确反复检验了这种理论。在某种很小范围内,他们研究了许多    
随机价格的特例,这些所谓异常的特例其实还是遵循自然法则的。比如某些    
股票在1月份赢利,或一星期中的哪一天赢利,或在某些小公司那儿赢利等。    
这些适用于该理论的特例使学者们欣喜若狂,他们急着要找更多的相似的例    
子,真是奇怪的研究方式。但是这个宠大的理论体系中没有对“异常”情况    
的研究,因为那会使它显得矛盾无力。它不提常胜不败的巴菲特纪录,还有    
凯恩斯、格雷厄姆、约翰·坦普尔顿、马里奥·加贝利、约翰·内夫和彼得·林    
奇,这只是一些较有名的名字。    
          他们对这些纪录视而不见或希望它们根本不存在。银行家信托公司的投    
资经理托尼·汤姆森漫不经心地说巴菲特只是个“例外”。他的纪录不说明    
任何问题;他不看巴菲特公司的四季纪录就断言,不论谁不管靠智慧还是运    
气都不可能获得这种成功。“因此,这个问题该由巴菲特先生自己解答。”    
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巴顿·G.麦基亚在他的畅销书《华尔街漫步》中大    
力鼓吹这个观点:“虽然我相信存在这种优秀的投资经营者的可能性,但我    
必须强调,至今为止我们掌握的材料还不能证明这种能人的确存在……”麦    
基亚看不到这种“才能”,就像看不到掷硬币者把自己的运气说成是技术一    
样,“万能的上帝,”他断言道,“都不知道股票的正确价差将会是哪一种。”    
          这段动人的评论其实只是个稻草人。格雷厄姆和多德的人从不断言某种    
股票的正确价格。他们的观点是一种模糊的范围。他们只说有时候有些价格    
很不正常,人们可以不加思考地大量买入。这样的例子不多,格雷厄姆和多    
德就从数千种股票中买了十几种这样的股票。但这少数几种股票就可使人大    
发横财了。巴菲特有这么一段话:        
              (市场有效理论的支持者)看到市场常常有效,就断言它总是有效的。这其实有天壤之    
            别。        
          两个对立辩方的一个严重分歧就是关于“风险”的定义。在巴菲特看来,    
风险是指多于某业务实际价值的风险,而各种变化因素的范围是无限的。一    
个公司是否只依赖于少数顾客?董事长喝酒吗?由于不能确切地知道这样的    
风险的程度和种类,巴菲特找的只是少数能够承受得起失误风险的公司。    
          理论家们则不考虑这些细枝末节;他们认为风险是可度量的。由于股份        
-----------------------  Page  200-----------------------      
正常,他们就认为业务的可预测风险已反映在它的股价上了。业务的所有变    
化都将引起股价相应变化。因此判断某项投资的风险时最好看该股票过去的    
风险情况。所以股票的风险就是它价格的易变程度。它有精确的数字定义,    
就是它的波动程度与市场波动程度的对应关系。好像是为了使它的代数式显    
得神圣点,它用了一个希腊代码β。如果某种股票的β为  1.0,它的波动程    
度与市场相仿;如果β是1.2,波动程度则比市场严重;如果是1.5,波动就    
更厉害了。    
          理论家的逻辑是让人糊涂的呈螺旋性发展的。投资者不喜欢风险。他们    
在理智的情况下买了高β值的股票,肯定是因为这种股票的收益率高于平均    
水平,即收益率能抵消数学推理上的β风险值。反之,买了低β值股票的投    
资者只能获得较低的回报,也是为股票过去的稳定付出的代价。实际情况是    
没人为你提供免费午餐,要想多赚钱就得接受附加风险,即高β值。现在就    
必须提到现代金融领域的本质问题了。计算某种股票回报的唯一必要因素就    
是它的β。公司所有的基本情况都无关紧要;根据股票过去的价格计算得出    
的β值是唯一有关的问题。“你的β是多少?”学者们问,就像在唱一支老    
歌。华尔街的分析家们也十分在意。实际上全国的经纪人都要求他们的分析    
家评估自己股票的β值,并制定相应的回报。    
          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看来这简直是疯了。对一个长期投资者来说,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