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03 惊蛰 JINGZHE

书籍名:《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作者:李志敏



惊蛰时节,天气很好,但有的人却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这是气不足的缘故。天地之间的阳气生发得过快,人体内的阳气跟不上。尤其是15天以后的春分,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因此,惊蛰前后,补充阳气很关键。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阳历3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田园人家过惊蛰节气,是以雷鸣为记号,春雨沙沙过后,泥土变得湿润,蛰伏的虫子也钻出了地面。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

惊蛰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零摄氏度以上,西南和华南地区更是融融暖春。与此同时,多种病虫害开始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故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家禽家畜的防疫也应受到重视。

在农忙上,惊蛰节气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各地天气逐渐开始转暖,雨水也恰如其分地降临大地、山川、河流、树木,我国人民自古就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处于冬春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加大。要时刻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节气养生指南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  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点。

第一,卧则血归于肝。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睡觉的时候,可以采取平卧的方式,避免春困。因为平卧的时候,血液就会充分流到肝内,这是依据中医理论“卧则血归于肝”而来的。而肝的气血供应充足的话,心脑供血就会相应充足,春困便能解决。

图3 肝脏前观图

第二,伸懒腰提振精神。春天暖洋洋的阳光让人特别想睡觉,特别是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人会感到疲乏。这时候伸个懒腰,就会觉得全身舒展。即使在不疲劳时,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

第三,饮食应清温平淡。随着惊蛰的到来,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身体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各种病毒和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从饮食方面来看,宜多吃富  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第四,游览春光陶冶性情。青山绿水能给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对视力大有益处。置身于山水之间,放眼望去,会使眼内睫状肌松弛,眼球屈光调节机构放松,预防近视。绿色对眼睛有良性刺激的作用,会使视力敏锐,心境平静。对于在室内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老年人来说,踏青更是不错的选择。您可以徜徉游览,从而调剂神经,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同时也可陶冶性情,健体强身。

第五,预防季节性疾病的流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而且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此外,在这一节气,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都易流行暴发,因此,惊蛰节气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此类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小妙招:熬夜肝火旺,清粥一味养肝脏


春季常见的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过敏等都与肝有关,是肝应春时的表现。不过,春天虽是肝病的高发时节,但同样也是养护和治疗肝病的重要时节。

熬夜的人通常肝气偏弱。过劳一族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不妨在饮食上吃些养肝食物,例如,将加班的零食换成话梅、杏脯之类,别吃伤肝的甜味夹心饼干;绿色蔬菜也要作为晚餐的必备,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对应人体的肝胆,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对于肝气偏弱的朋友,可选择用一些有女贞子的药膳来加以食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女贞子与粳米同煮做粥来吃,可达到补肾滋阴的功效。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将女贞子10粒用水洗净装入纱布袋,再将粳米110克洗净,放入女贞子药袋,加水一起熬煮。

对于肝火旺的人,则要注意清肝。因为春天人的阳气骤然上升,引动  体内热气,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长等症状。这些朋友的养肝方案除了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的饮食,宜吃一些滋阴清肝的食品。

在此,介绍一味常见的滋阴清肝火的饮品,那就是菊花茶。菊花有克制燥气的功效。对于肝火过旺的朋友来说,选择菊花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每天喝点菊花茶,可有效缓解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



小妙招:喝点小酒,全身暖洋洋


惊蛰时节,天气一般会变得非常晴朗,人们会觉得很舒服。但是人感觉很舒服,气候表现得比较和谐,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气候太好,阳气生发过快,人体内的阳气就跟不上,所以惊蛰之后,人们就会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而这都是气不足的结果。尤其是15天以后的春分,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补充阳气是关键。

建议大家要多吃精白面。因为小麦的皮是寒的,小麦的肉是热的,精白面是去了皮做成的面粉,它也是热的,是补气的。除了多吃精米面外,还应该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比如,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等来养护我们的阳气。

还可以适当喝点酒。但前提是,在您感觉到气比较虚的时候喝。此外最好选择高粱酒来喝,因为高粱酒进入人体以后会使人的后背发热,促使人的脊梁之气上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吃热性东西的人,即血热的人,不可以喝酒,因为其本身已经热了,再热,阳气就散掉了。所以脸红的人,不提倡吃温性和热性的食物,可以吃平性的和偏凉性的食物。

除吃喝之外,睡觉方面也要注意。尽管春季强调晚睡早起,但是最晚也不应该超过11点,因为11点是胆经当令之时,长期超过这个时候睡  觉,必然会导致阳气虚弱。




小妙招: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如果身体比较虚,又不知道怎样才更益于补气,就不妨通过按摩来补气。在此介绍两个穴位:足三里穴和关元穴。

关于足三里穴,有句俗语说得好:“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老母鸡的营养大家都知道,而按摩足三里穴,比吃老母鸡的功效还好。事实上,这个穴位的名字来源,就与其补气功效不无关系:只要按摩此穴,即使疲劳走不动的人,也还可以再走三里路。

对足三里穴进行刺激、按摩和拍打均可。可按照先左后右的原则,先拍打左腿的足三里,后拍打右腿的足三里,由轻到重,有空就多拍拍,不拘时间、次数。拍完足三里后,还可以轻轻拍打两膝各两三百下,然后拍打小腿各两三百下即可。

除了足三里穴,关元穴也可以补气。我们常听到的“丹田之气”“意守丹田”“气沉丹田”等中的“丹田”,因为这个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同时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在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等方面,关元穴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关元穴的按摩方法是将手掌掌心附着在关元穴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着力面应向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顺时针按摩为补益之法。

按摩时的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正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按摩关元时动作可再缓和一些,保持频率80~90次/分钟为宜。力量轻、频率慢称为缓摩,亦有补益的作用。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关元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有补益先天元气的作用。



小妙招:美味莼菜汤,血热一扫光


时值惊蛰、春分节气,阳气回升,蛰伏在洞穴中的蚊虫鼠蚁,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苍蝇四处乱飞,田间的害虫也纷纷繁殖,病毒和细菌也活跃起来了。这正是疫病滋生的时候。免疫力比较差的人,很容易疾病缠身。惊蛰之后,是流感、腮腺炎、脑膜炎、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所以惊蛰之后要注意预防病菌的侵袭。

中医认为,在这个季节,要注意身体的调理,尤其要注意清热凉血,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中医最常用的板蓝根,科学研究表明,它不具有杀灭菌毒的作用,其功效只是清热、凉血。但它在预防和治疗普通感冒、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流行性脑炎、禽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斑疹、丹毒、吐血、衄血、咽喉肿痛、暴发性红眼病等病症都可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

除了板蓝根外,薄荷、菊花、牛蒡子都是非常好的清热药物。当然,还有大家最常见的茄子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早春时如果经常食用茄子,不仅清淡爽口,对身体也大有好处。另外,春季的莼菜,也是预防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佳品。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莼菜具有“清渴,热脾,下气止呕,治热疽,厚肠胃,解百毒,延年益智”的功效。《本草再新》也说莼菜可以“疗百毒,清诸疮”。因此在惊蛰这个“百虫抬头”的时节,吃点莼菜也是一种非常适当的养生方式。

莼菜既可炒着吃,也可与鲫鱼、豆腐等一起做菜做汤,其色、香、味俱佳。形态就像碧螺春一样有婀娜之姿,而吃起来在舌尖有些微的弹性,非常令人心醉,是春天里不可多得的一味美味养生菜。



节气习俗:惊蛰吃了梨,病痛都远离


惊蛰之日,在山西、内蒙古等地,民间就有吃梨的习俗,意思是与害虫别离。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吃梨可以起到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梨和“离”谐音,能够了却人们让病痛远离身体的心愿。

梨的吃法有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或者水煮,特别是冰糖蒸梨对缓解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它当作甜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