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第四章 认识自己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日本有个古老的传说。有一次,一位好斗的武士质问一位禅师,让他解释何为极乐世界、何为地狱。禅师叱责道:“粗鄙之辈,何足论道!”

武士感到受了侮辱,暴跳如雷。他从刀鞘中拔出长刀,吼道:“如此无礼,我杀了你!”

禅师平静地回答:“彼为地狱。”

武士突然领悟到,禅师所说的地狱指的是他受到愤怒的控制,于是立刻平静下来,把刀插回刀鞘,向禅师鞠躬,感谢他的点拨。

禅师又说:“彼为极乐世界。”


武士顿悟到自身情绪的波动表明了情绪失控与意识到被情绪控制之间的天差地别。苏格拉底的警句“认识自己”,揭示了情绪智力的基石——意识到自身情绪的发生。

乍看之下,我们的情绪似乎很明显,但细细琢磨就会发现,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我们对某个事物的真实感受,或者到了后来才恍然大悟。心理学家创造了“元认知”和“元情绪”(metamood)两个术语,分别用来指代思考过程的觉知以及对自身情绪的觉知。我更喜欢使用“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它包含了对内在心理状态持续关注的意思。这种自省的意识心理,是对包括情绪在内的体验本身的观察和研究。

这种意识的本质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均匀悬浮注意”(evenly  hovering  attention),这是他向心理研究人员提出的分析或治疗主张。“均匀悬浮注意”指的是心理研究人员不偏不倚地关注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充当一个目击者,保持兴趣,但不作出反应。有些心理分析师把它称为“观察自我”,即心理分析师在病人讲述病情以及对病人培养自由联想的过程中监控自省的自我意识能力。

这种自我意识似乎需要激活新皮层,尤其是语言区域要进行相应的协调,识别并准确陈述唤起的情绪。自我意识不是注意力被情绪挟持,对感知对象作出过度反应和夸大,相反,它是一种中立模式,即使在情绪爆发的时候也保持自省。美国作家威廉·斯泰隆(William  Styron)在描述自己的重度抑郁症时,曾经形容过类似的心理官能,那感觉“如同被第二个自我陪伴左右——它像一个幽灵般的旁观者,完全没有同伴的那种精神错乱,而是带着好奇不动声色地观察自己同伴的挣扎”。

专家导读

自我意识是对内在心理的持续关注,是自我观察,是跳出自己看自己。作为旁观者,站在自己的旁边观察自己(临在),而且保持中立。临在是自己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我观察发挥到极致,可以让个体冷静地意识到自身激烈狂暴的情感。自我观察的最低限度是,稍微远离体验,发展出一条平行的“后台”意识支流:悬浮于意识主流的上方或者旁边,意识到正在发生的状况,而没有被吞没或者迷失。这就好比你对某人勃然大怒,或者你在发怒时还出现了自省的想法“我感到了愤怒”,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从意识的神经机制角度来看,这种心理活动的微妙转换很可能表明新皮层的神经回路正在积极地调节情绪,这是获得控制的第一步。情绪的意识是情绪竞争力的基础,诸如情绪自控等其他竞争力因素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曾经与耶鲁大学的彼得·萨洛维共同提出情绪智力理论的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把自我意识概括为“同时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以及自身对该情绪的想法”。自我意识可以是一种对内心状态不作反应、不作判断的关注。不过梅耶发现,意识的敏感性也有可能不那么冷静中立。从我们的典型想法可以得知,情绪的自我意识包括“我不该这么想”,或者“我要想些开心的事情”,而比较压抑的自我意识则表现为,当遇到极为困扰的事情时,个体会掠过“不要再想了”的想法。

专家导读

自我意识指:知道自身的情绪,也知道自己对该情绪的看法。例如“我生气了”,“生气对我不好”。

对情绪有了自我意识后,有两种处理方法:被情绪吞没,被动处理;接受该情绪,主动处理,使自己情绪受控。

个体意识到某些感受与采取行动改变这些感受,两者有着逻辑上的区别,但是梅耶发现出于实用性的目的,两者通常会一起发生。比如,觉察到不快情绪就意味着要摆脱这种情绪。但是觉察情绪与努力避免冲动行事并不是一回事。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生气要打他的小伙伴时,我们说“住手!”也许会制止他打人,但他的情绪难以平复。这个孩子耿耿于怀,想着他发怒的原因:“他偷了我的玩具!”他的怒火并没有消退。自我意识对强烈、有害的情绪会产生更为强大的影响。个体如果意识到“我感到愤怒”,就会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不仅可以选择停止行动,而且增加了不同的选择,即努力放下情绪的包袱。

梅耶发现人们处理情绪的方式五花八门。


自我意识。在情绪发生的时候有所意识,这种人通常比较善于处理自身的情绪生活。他们对情绪有着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其他人格特质的发展。他们熟悉并确定自身的心理限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往往对人生比较乐观。这种人在陷入负面情绪时,不会作茧自缚,能够迅速地摆脱这种情绪。总而言之,他们对情绪的关注有助于自身的情绪管理。

吞没。这种人的情绪主宰了一切,他们常常感到被情绪吞没,无力逃离。他们反复无常,意识不到自身的情绪,迷失于其中而不自知。因此,他们很少会努力摆脱负面情绪,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生活,经常感到压抑和情绪失控。

接受。这种人通常很清楚自己的感受,也往往接受这些感受,因此不会试图作出改变。这种类型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常有好心情的人,他们没有动机改变这种状况;另一种是容易心情不好的人,他们虽然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受,却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困扰情绪。后面这种模式常见于陷于绝望的抑郁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