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没有感觉的人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加里激怒了他的未婚妻艾伦,因为尽管他聪明、体贴,还是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但他的情绪却一片空白,他对任何情绪表达都无动于衷。加里谈论科学和艺术时可以眉飞色舞,但一谈到感觉——即使是对艾伦的感觉,他也哑口无言。尽管艾伦努力从加里身上发掘热情,但加里总是无动于衷。在艾伦的坚持下,加里去看心理治疗师,他告诉治疗师:“我天生不会表达感情。”在被问到情绪状况时,他补充说:“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没有强烈的感觉,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加里的冷漠不仅打击了艾伦,加里向心理治疗师承认他不能与周围的人公开地谈论自己的感觉,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觉。他接着坦白,他没有愤怒,没有悲伤,也没有欢乐。

加里的治疗师认为,情感空白让加里这种人黯然失色,平淡乏味,“他们让人觉得乏味,这就是他们的妻子让他们接受治疗的原因”。加里的情感贫乏正好说明了精神病学家称之为“述情障碍”(alexithymia)的现象。在希腊语中,“a”代表“缺乏”,“lexi”代表“言语”,“thymos”代表“情绪”。述情障碍就是指个体缺乏用语言描述感觉的能力。他们似乎也缺乏感觉,但实际的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无法表达情绪,而不是完全没有情绪。这种现象最初被注意到是因为有心理分析家发现有些病人无法用心理方法进行治疗,因为病人声称没有感觉、没有幻觉,他们做的梦也是没有色彩的。总而言之,他们没有可以谈论的内心情绪。述情障碍的临床特征包括描述感觉有困难——不管是自己的感觉还是他人的感觉,而且关于情绪的词汇极其有限。此外,他们还很难将各种情绪以及情绪与身体感觉区分开来,所以他们描述忐忑不安的感觉时可能会说,心跳加速、出汗、头晕,他们不知道他们其实是感到了紧张。

专家导读

没有感受的人具有述情障碍:内心有感受但是不会描述。述情障碍的困境是,没有语言来形容感受就等于没有产生过这种感受。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家彼得·西弗尼奥斯(Peter  Sifneos)博士在1972年提出“述情障碍”这一概念,他这样描述述情障碍的人:“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与众不同、格格不入,好像来自完全不同的世界,却生活在被情感主宰的社会。”比如,有述情障碍的人很少哭,不过一旦他们哭出来,他们的泪水很丰富。如果别人问流泪的原因,他们还是会感到困惑。有一个述情障碍的病人看了一场电影,电影讲述的是有个生了8个孩子的女人得了癌症即将死去。这个病人看完后很伤心,在哭泣中入睡。病人的治疗师问她伤心是不是因为电影让她想起了她死于癌症的妈妈,病人坐着一动也不动,表情很困惑,陷入了沉默。然后,治疗师又问她当时有什么感受,她说她感到“糟糕”,但除此之外再也讲不清楚了。她又补充,她有时会哭起来,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哭。

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述情障碍的人并不是没有感觉,而是他们不会表达——尤其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感觉。他们完全不具备情绪智力的基础技能——自我意识,即意识到情绪的发生。人的感觉是不言而喻的,这个常识在述情障碍的病人身上失效了,他们找不到情绪的线索。当某事或某人触发了他们的感觉,他们对这种体验感到困惑和压迫,想方设法加以避免。他们的感觉令他们如坠云雾,正如看电影哭的那位病人说的那样,他们感觉很“糟糕”,但难以准确地表达到底是哪一种糟糕的感觉。

病人对情绪产生最根本的困惑,常常会导致这样的问题:他们抱怨自己的身体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其实他们是受到了情绪的困扰。精神病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躯体化”(somaticizing),即把情绪的不适误认为是身体的不适。“躯体化”和精神躯体性疾病还不一样,后者指的是情绪问题引发了真正的身体问题。实际上,精神病学家对述情障碍感兴趣是为了把这种人从求医病人中清除出去,因为他们往往会耗费医生大量时间,而最后毫无结果——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情绪问题寻求医学的诊断和治疗。

目前没有人能确切地解释引发述情障碍的原因。西弗尼奥斯博士指出其原因可能在于人脑边缘系统与新皮层(特别是语言中枢)的分离,这个见解与我们对情绪脑的认识非常吻合。西弗尼奥斯博士指出,患有严重癫痫的病人为减轻症状通过手术切断边缘系统与新皮层的联系之后,就会变得情绪贫乏,如同述情障碍的人一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感觉,突然失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总之,尽管情绪脑的神经回路可以按照感觉进行反应,但新皮层却无法辨别这些感觉,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亨利·罗斯在他的小说《就说是睡着了》(Call  It  Sleep  )里描写过语言的力量,“如果你能用语言来形容你的感觉,你就拥有了它”。也就是说,述情障碍的困境在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感觉就等于没有产生过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