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精神疗法:情绪的导师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幸运的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很少会遭受大灾大难,从而留下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但是在生活比较平静的时刻,也有可能出现创伤记忆肆意影响同一神经回路的现象。童年期常见的煎熬,比如长期受到忽视、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或关怀、被遗弃、受到排挤等,也许不会上升到创伤的高度,但这些痛苦的记忆肯定会给儿童的情绪脑打下烙印,导致他们将来亲密的人际关系出现扭曲,充满泪水和愤怒。如果说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得到治疗,那么很多人默默承受的情绪伤痕也可以修复——这就是精神疗法的使命。一般来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对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应付自如,情绪智力才能发挥作用。

前额叶皮层可以根据更全面的信息进行反应。杏仁核与前额叶皮层之间的动态关系为精神疗法重新塑造不良的情绪模式提供了神经解剖学的模型。神经学专家约瑟夫·勒杜克斯发现杏仁核对情绪爆发具有触发器的作用,他指出:“一旦你的情绪系统学会了某种东西,你就可能永远也摆脱不了它。精神疗法的作用是教你怎样加以控制,教会你的新皮层如何抑制你的杏仁核。尽管行动的冲动受到了压制,但你对这种东西的基本情绪还是以受抑的形式潜伏了下来。”

既然大脑结构是情绪再学习的基础,那么即使在精神疗法成功之后,余留的反应,即起源于困扰情绪模式的初始敏感或恐惧感的遗迹,也可能保留下来。前额叶皮层可以改进或遏制杏仁核狂暴的冲动,但不能在第一时间阻止杏仁核的反应。虽然我们不能决定我们什么时候会情绪爆发,但我们可以较好地控制情绪爆发的持续时间。迅速地从情绪爆发当中复原可以说是情绪成熟的标志。

专家导读

心理治疗,即系统的情绪再学习,证实了经验既能改变情绪模式,又能塑造大脑。精神疗法是情绪的导师。

在精神疗法期间,主要的变化在于一旦触发情绪反应,人们所作出的回应。不过,最初被触发的反应趋势并没有完全消失。雷斯特·柏斯基及其同事进行的一系列关于精神疗法的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他们分析了几十位接受精神疗法病人的主要人际冲突,比如极度渴望被人接受或寻求亲密关系,或者害怕失败与过度依赖等问题。他们仔细分析了病人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意愿和恐惧被激活时所作出的典型(总是适得其反)回应,比如要求过高导致他人愤怒或冷漠无情,或者欲迎还拒,反而弄巧成拙,让别人因为误解而生气。在注定产生恶劣影响的人际交往中,病人充满了不安的情绪——绝望和悲伤,怨恨和愤怒,焦虑和恐惧,内疚和自责等。不管病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种情况会出现在他们所有重要的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和配偶或恋人,孩子或父母,还是同事或上司之间的关系。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这些病人发生了两种变化:他们对刺激事件的情绪反应不再那么困扰,甚至变得平静或茫然,与此同时,他们的公开回应更有效果,他们获得了真正想从人际关系中得到的东西。不过病人根本的意愿或恐惧以及最初的情感痛苦并没有改变。到精神疗法接近尾声时,病人表示,与刚刚开始接受治疗时相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负面的情绪反应只有原来的一半,而他们从他人身上获得的积极回应是原来的两倍。但是病人基于这些需求的特定感觉却完全没有改变。

就大脑而言,面对恐怖事件的种种迹象,边缘神经回路作为回应会拉响警报,不过前额叶皮层和关联区域可以学会更有益的新型回应方式。简而言之,情绪经验——即使是童年期最刻骨铭心的心理习惯,也可以重新塑造。情绪学习是一生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