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抑郁妈妈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一位意大利妈妈正在对她的宝宝费比安纳哼着欢快的小曲。

“拍拍你的小手,

爸爸很快就会回来。

给你带来甜美的糖果,

费比安纳,你可以把它们通通吃光。”

她的语调轻松欢快,宝宝也合着节拍发出咕咕的声音。

但是当另一位妈妈哼唱同一首曲子的时候,她的宝宝却一点都不高兴,反而露出悲伤的表情。这位妈妈与第一位妈妈的区别就在于她的音调低沉缓慢,而且单调乏味。


为什么她们会存在这样的差别呢?很简单,第二位妈妈患有抑郁症,而第一位则没有。

她们哼歌时语调的细小差别表明了她们孩子成长的情感环境的巨大差异,也预示着她们的孩子对待生活中重要人际关系的态度将会大相径庭。可以理解,抑郁的母亲很难与宝宝进行快乐的原对话,她们缺少活力,无法表现母性语言中快乐活泼的音调。

在与宝宝的交流中,抑郁的母亲往往掌握不好节奏,忽视或者干扰宝宝,还可能经常发火或者悲伤。无法达到一致就无法形成情感回路,而且消极的情感可能会使宝宝感觉自己做错了事情,需要改正。这样的信号会使宝宝感到不安,但是他们这时无法得到母亲的帮助,而且自己也没有能力平静下来。这样,母亲和宝宝就会陷入越来越不和谐的恶性循环中。

行为遗传学家告诉我们,抑郁是可以遗传的。许多研究都试图计算出抑郁的“遗传概率”,也就是抑郁父母的孩子今后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但是就像迈克尔·米尼指出的那样,孩子不仅会继承父母的基因,同时父母的行为还会加强这种基因的表达。

比如,对抑郁母亲和她们宝宝的研究显示,与普通母亲相比,她们更容易忽视宝宝,更容易发火,更容易在宝宝需要调整的时候进行干预,而且缺少温情。这种宝宝一般只会用只有自己明白的方式(比如哭泣等)来抗议,或者干脆放弃对情感关爱的渴望,封闭自己。

宝宝的反应是与母亲的态度密切相关的,如果母亲想发火,他也会生气;如果母亲冷漠,他也会冷漠。宝宝似乎是从与抑郁的母亲之间不和谐的交流中学会这些交流方式的。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可能形成不正确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无力改善郁闷的心情和不和谐的交流,或者认为自己无法指望别人给自己带来情感安慰。

抑郁可能会使母亲把自己的性格以及社交上的缺陷传递给孩子。比如,母亲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在婴儿早期就会表现出来:抑郁母亲的宝宝大脑内的压力荷尔蒙指数偏高,而多巴胺和复合胺的含量较低。因此,尽管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没有意识到外力对他的家庭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却会大大影响他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社会表观遗传学认为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希望改变的。抑郁的父母如果能够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勇气,就可以把抑郁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且如果能找到一个不抑郁的大人负责照顾孩子的话,就能为他提供一个安全基地。

但是另一方面,一部分抑郁母亲的孩子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母亲喜怒无常的情感变化,而且能够巧妙地取悦她们。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这些技巧无疑会成为珍贵的社交商。



帮助孩子成长


约翰尼允许自己最好的朋友使用他新买的球,但是他最好的朋友却不小心把球给弄丢了,而且还拒绝还给约翰尼一个新的。

约翰尼非常喜欢的一位小朋友搬家了。约翰尼再也不能和他一起玩了。


上面的两个小场景描述了每个儿童生活中都会遭遇的情感经历,但是它们描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呢?

大多数学前儿童已经基本能够区分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了解引起某种感受的原因,但是那些被父母严重忽视的孩子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当我们把上面的场景讲给那些被父母忽视的学前儿童听,并让他们回答约翰尼的感受时,他们答案的正确率只有50%,比那些得到父母关爱的同龄孩子要低得多。

孩子可以从与父母的交流中学习人际关系的主要常识,如果他们被父母忽视因而缺少人际交流的话,他们理解别人情感的能力将无法得到锻炼。因为这些孩子被剥夺了最重要的人际交流,所以他们无法辨别情感的重要差异,对于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

在上面那个测试中,受到虐待(也就是说经常遭受身体伤害)的学前儿童的表现非常奇怪,他们总会认为别人很愤怒。即使别人脸上毫无表情,或者表情不明确甚至悲哀的时候,他们都会以为别人是在生气。这表明了他们杏仁核的超高敏感性,但是这种超高敏感性仅仅是针对愤怒的,因为当经常被虐待的孩子看到愤怒表情时,他们的大脑反应比其他正常孩子要强烈,而他们对于快乐和恐惧的反应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同理心的扭曲意味着别人轻微愤怒的表情都会引起受虐孩子的注意。他们对于愤怒要比其他孩子敏感,而且经常误解别人的表情,注意愤怒迹象的时间也更长一些。这些孩子对愤怒的察觉能力有时可能是非常宝贵的,毕竟他们面临着家庭暴力的危险,他们对于愤怒的超高敏感性也就成了保护自己的雷达。

但是在家庭之外的环境中,这种超高敏感性可能会给他们制造麻烦。学校中欺凌弱小的学生(通常都遭受过身体虐待)会夸大别人的表情,把中立理解为挑衅。他们对同学的攻击经常就是由于这种别人根本不存在的敌对态度而引起的。

控制孩子愤怒情绪的爆发对于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理想情况下,父母不应该让自己被激怒,也不应该对孩子放任自流。相反,他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既不逃避,也不沉溺于其中,并保持与孩子的情感回路,这样他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处理愤怒的好榜样。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周围的情感环境一定要非常平静,而是说一个家庭应该具备从不良情绪中恢复的能力。

家庭本身就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情感环境。有了家庭的保护,孩子即使遇到再大的难题也不会被击垮。孩子们在危机来临时最关心的问题通常是它会如何影响我的家庭。例如,战乱地区的父母如果能够长期在家中营造一种安全稳定的氛围,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出现脑部损伤或者情绪高度紧张的状况。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应该压抑自己的痛苦来“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戴维·施皮格尔研究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家庭情感的影响后发现,孩子们其实非常清楚他们家庭成员的情绪状态。他解释说:“父母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并不能保护孩子,相反,如果他们能够让孩子们了解整个家庭正在通过共同努力来战胜困难的话,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