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第五章 情绪的自我控制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要驱散你心中的恐惧。

——W·爱德华·戴明


“对于每个演讲者来说,这种经历都是噩梦。”我的朋友是一位心理学家,他应邀从东海岸飞往夏威夷参加当地举办的警察局局长年会并进行演讲。结果飞机晚点了,他彻夜未眠,因此他精疲力竭,再加上时差,演讲又安排在第二天一大早。由于他的演讲主题对听众来说颇有争议,所以他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一个开场白。可是因为他太疲惫了,已经准备好的演讲也让他感到十分紧张。

演讲开始时,他先讲了一个笑话,但是在关键的地方突然忘词了。他在那里呆若木鸡,大脑一片空白。他不但想不起那个关键地方是什么,连演讲的其他内容也忘得一干二净。他其实有一个大纲,但是当时大纲看起来也帮不了他。他只能看到台下的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最后,我的朋友不得不向观众道歉,为自己找了一个托词就迅速离场了。

他休息了几个小时,重新调整好自己,继续做演讲——也讲完了刚才那个笑话,最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事后,他告诉我那种恐慌的感觉,他描述说:“我只注意到了那一张张盯着我的面孔,可就是想不起来我要说什么了。”

有人对脑部进行过研究,发现人如果处于压力之下,比如要在重要的观众面前做一个演讲,那么情感脑的运作就会抑制脑部执行中枢(位于额头后部的前额叶)的活动。

前额叶区是控制记忆的位置,这部分掌管人们专注力和记忆的重要信息。控制记忆区就是掌管理解、计划、决策、判断与学习的关键。

当心情平静时,控制记忆区运作的效率最高;当情势危急时,大脑就会转入自我保护状态,控制记忆区中的信息将转移到大脑的其他部分,用这种方式保持感官的极度敏锐性。这是人为了生存而改变的心理状态。

当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大脑就会回到简单而极富惯性的熟悉反应状态,大脑中复杂的思考、创意、长期的计划都会搁置一旁,所面对的紧急状况或者当天发生的关键事件则成为大脑的焦点。对于我那位朋友而言,这种大脑的紧急状况使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眼前的“威胁”上——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一张张盯着他看的脸孔上。

人类的大脑紧急系统已经发展数百万年了。到今天,我们也会看到紧急系统在人们承受的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会以一些情绪特征表现出来,这些情绪特征包括担心、忧虑、恐慌、挫折感、激动、生气和愤怒。



300万美元的损失


在1997年的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中,泰森在盛怒之下撕咬了对手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这一举动让泰森赔上了300万美元,相对他3  000万美元的收入来说,这笔赔偿可谓数额巨大,除此之外他还被禁赛1年。

在某种意义上讲,泰森也是大脑报警中枢的受害者。报警中枢位于情感脑,这个部分是围绕着脑干的神经组织,被视为大脑边缘系统。每当进入情绪紧急状态时,报警中枢就起到关键作用,让我们“迅速行动”。

在大脑前额叶区,执行中枢通过神经高速路与杏仁核直接相连。这个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的神经网络就是大脑在紧急状况下的报警系统,这个结构在人类历史的几百万年中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价值。

杏仁核就好像是大脑的情绪记忆储存库,储存着所有的胜利与失败、希望与恐惧、愤怒与挫折的碎片。杏仁核扮演着“哨兵”的角色,利用这些储存的记忆,排查所有进入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我们每时每刻看到和听到的事物。将目前发生的一切与过去的经验片段相对照,决定进入的信息是威胁还是机遇。

对泰森来说,他认为在那场比赛的8个月前的拳王争霸赛中,霍利菲尔德对他做了同样的事——用头顶撞他,这让他勃然大怒、心怀怨恨。那次泰森就输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是泰森的杏仁核短路,做出了瞬间的反应,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杏仁核很可能就用共同的记忆模板解决生死攸关的生存问题,比如:“他要捕杀我吗?我要捕杀他吗?”回答这些问题时需要马上判断当时的形势,做出即时反应,停下来深思熟虑是不可能的。

大脑的应急反应仍旧遵循着人类早期的策略,就是提高感觉的敏锐度,停止复杂思维的运行,做出即时反应。尽管这种反应模式在现代生活中不一定适用,但是大脑还是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情绪失控


在机场的公用电话区,我听到隔壁的女人在打电话,我不是故意去听,但是她声音很大,太引人注意了。显然,她正办理离婚手续,情况好似一团乱麻。她的前夫就是麻烦的根源,她对着电话大喊道:“提到那房子——他真就是个无赖!我正在开会,律师就叫我出来,说我们要马上去法庭。我下午又必须作报告……这个浑蛋真会挑时间!”她突然挂断电话,收拾自己的东西扬长而去。

压力和争吵的“最坏的时机”让我们难以忍受。每当压力接踵而至,我们感觉压力并非叠加,而是在成倍增长。结果,每增加一点儿压力都令人无法忍受。当我们濒临崩溃时,加一根稻草也会压垮骆驼。这就是平常不起眼的小麻烦居然也可以变成有摧毁力的压力。正如诗人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所描述的那样:“让我们发狂的不是什么大事,不是亲友离去,而是危急关头断掉的那根鞋带。”

对人的身体来说,在家与上班两者没有明显差别。但是无论压力来自何处,都会一点点积累。如果我们已经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一点儿烦恼也会让我们一触即发。从生物与化学的角度来讲,每当杏仁核触及大脑“恐慌案件”时,就会不断分泌一种被称作“促皮质素释放因子”(CFR)的激素,最终产生大量紧张激素,其中最主要的物质被称为“皮质醇”。

我们在紧张时分泌的激素达到一定程度时,大脑就发出“攻击”或者“逃跑”的指令。激素一旦开始分泌,就会在体内存留几个小时,然后每件烦心事都会增添新的紧张激素。激素不断积累,让杏仁核处于时刻准备行动的状态,一旦遇到一点点挑衅,就会爆发,或者变得惊恐万分。

我们在压力下分泌出来的紧张激素会影响血液的流向。随着心跳加速,血液由大脑较高侧的认知中枢转向紧急行动的相关部位。作为热量来源的血糖会升高,不太相关的身体机能会减缓,心跳加快,随时准备攻击或者逃跑。总的来讲,皮质醇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强化了以生存为目的的本能,提高了感知功能,让大脑思维迟钝,转向那些比较基本的反应模式,即让人惊恐地大叫一声,或者待在那里不知所措。

皮质醇从工作记忆(思维智能)中提取能源,并把它们转向感知功能。如果大脑中的皮质醇含量过高,人们就容易出错,容易精神涣散、记忆力减退,甚至刚刚读到的东西也忘在脑后了。另外,一些不相关的东西却占满了大脑,让大脑处理信息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压力继续存在,结果会导致精疲力竭甚至更糟。当实验室的小白鼠处于持续压力之下,其体内的皮质醇以及与紧张有关的其他激素就会增加至有害的程度,可能毒害或者杀死神经细胞。如果在生命周期中,压力持续一定时间后,将对大脑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记忆的关键中枢“海马区”受到破坏萎缩。人类的情况也和小白鼠类似,沉重的压力会让人们一时出错或者失误,如果压力持续不断,就会导致人们思维迟钝,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当然,压力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常常无法逃避棘手的情况和难对付的人。举例来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人研究过一家大企业中的员工,每人每天收到和输出的信息平均高达178条,每小时被信息打断的次数是3次以上,每条信息都看起来十分紧急(但实际上不一定)。

电子邮件不仅没有减少已经过量的信息,反而在电话、语音信箱、传真、信件之外增加了信息量。尽管人们忙个不停地处理各类信息,但是信息依旧排山倒海地迎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信息爆炸最大的结果就是干扰了人们的注意力,每条信息都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更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信息泛滥的长期影响就是引发慢性注意力涣散症。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有人研究过各种工作的每日效率,发现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经常分心。有位优秀的工程师想出一个好方法集中注意力。他戴着耳机在计算机前工作。每个人都以为他在专心听音乐,但是他什么也没听,戴耳机是为了拒绝分散注意力的电话和同事的干扰。这种办法可能有点儿效果,但是我们需要内在的资源帮助排解这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