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开阔眼界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在现代的企业组织中,每个人都是“客户”。每个需要我们协助工作的同事或受到我们影响的同事都可以看作一位客户。优秀员工不怕麻烦,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和帮助。他们帮助客户增强自信,例如,帮助客户或同事一起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

有些人在山德士制药公司负责薪资福利相关的工作,优质服务对他们而言包括付出额外的时间与销售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工作,一起决定公司的奖励对象,奖励对象包括在紧急时刻给部门的负责人提供员工的家庭电话号码的人,还包括公司内提供“全天候”帮助的人。有时,提供优质服务对于员工而言就意味着把自己做出的成绩拱手让给别人。

要想在服务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我们就必须主动了解客户的满意程度,而不是被动地听客户抱怨,应主动向客户提供免费信息,这些信息绝非出自有利可图的自私考虑,而是对客户确实有帮助。这是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和友好关系的基础。客户或同事都非常看重这种人际关系,他们也会把我们看作可靠的、实实在在有价值的信息渠道,同时,他们也不再将这种关系视为简单的买卖关系。

当然,要这样做,也需要同理心。以一家办公设备销售公司的销售团队为例,这家公司主要向工业组织和政府部门推销办公设备,那些成功的推销员既能采纳客户意见又不失自信,能引导客户做出双方都满意的选择。

假如有个推销员对客户的自由意志控制和干涉太多,就会招致对方不满。成功的推销员在双方接触之初就注意考虑对方的情况,察觉客户的想法和意图,在双方接触的过程中,调整自己对客户需求的看法。如果注意到客户对某个建议有反感情绪,就会在下一次的洽谈中表达自己对对方想法的关注和理解。

把客户需求作为销售人员与客户相互关系的重心,这很重要。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和客户建立良好感情是同步的,有了这层关系,处理客户抱怨和不满就容易多了。一家大型零售店的管理者在回忆往事时说:“有位顾客在取一张退款支票时遇到麻烦。于是,她找到了我,抱怨我们的业务经理对她态度粗暴。我解释说肯定存在一点儿误会,但我仍然向她赔礼道歉,帮助她取得支票,还送她出门。处理这个问题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但那位女士离开时的情绪就比刚进来时好多了。”

我还得再重复一下刚才讲的最后一句话:“那位女士离开时的情绪就比刚进来时好多了。”当客户与公司销售人员打交道时,他们的感觉影响到他们对公司的看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客户对公司的感受怎样,往往要看他们与公司销售人员之间的关系如何。用“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话来说,做生意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做成一笔买卖,也是为了招揽客户并留住他们的心。



削减成本的代价


南希·科恩走进一家店,打算买一套厨房用的椅子。商店里椅子倒是不少,可是南希空手而归。不仅如此,还让她十分不愉快。

南希后来告诉我的一位同事:“我已经预约了,但是在店里竟然找不到售货员帮忙。那些售货员忙着闲聊天,最后,总算有个售货员看见我了。我对她说:‘我很想要橱窗里那种椅子,现在有货吗?还有别的颜色吗?’”

那个售货员怎么回答的呢?她向一个摆满了玻璃器皿的角落里随便一指,说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我觉得你要的东西都在那个地方吧。”

说完,那个售货员转身就走了。一笔800美元的生意也就泡汤了。

从对顾客服务的角度来讲,那位售货员绝对是不称职的。如果一个员工所处的位置是代表公司与客户沟通,那么这时客户服务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种不负责的情况在美国的百货商店和廉价商店中却日益严重。1996年,扬克洛维奇伙伴公司对4  000名客户进行了调查,为20类客户服务有关的零售服务进行评级,服务质量排在后面的有电话公司、餐厅,甚至还包括美国邮政局。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售货员数量的大量减少,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公司取消了对售货员的培训。在美国,零售业花在售货员培训方面的经费比其他任何行业的培训经费都少。

在提供客户服务时,最不称职的表现之一就是服务人员带有一种敌对心理。存在这种敌意,客户就被当成了敌人,成了呵斥指责的对象。这种态度实际上妨碍售货员进行销售,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顾客。这种态度还可能导致完全不应该存在的死板销售模式:不管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售货员全力向顾客推销自己现有的商品。

利用多元化优势

通过不同的人创造和把握机遇。

人们一旦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

尊重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人,能与他们和睦相处。

理解不同的世界观,能敏锐觉察到不同群体间存在的差异。

把多样性看作机会,营造适合不同人群成功和发展的环境。

敢于挑战偏见,待人宽容。



我在纽约市乘公交车时碰到一位驾驶员,我常提起他的故事。在驱车于纽约的大街小巷时,他与乘客们谈天说地,努力使大家保持愉快的心情,到乘客下车时,因受到他愉快情绪的感染,坏心情一扫而光。这种社交能力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过去,我每次提到那位公交车驾驶员时都会说:“那位60岁左右的黑人。”但是在一次演讲后,一位非洲裔美国妇女走上前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他是黑人?假如他是犹太人或日本人,你也会特别提到他的种族吗?”

我被她问得瞠目结舌,细细思量片刻,我明白了,对我而言,提到司机的种族是我对《钟形曲线》(The  Bell  Curve)一书抗辩的一部分。那本书认为,智商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而非洲裔美国人不如其他种族智商高。我分析认为,那本书的观点是以错误的数据资料为基础的,更何况智商仅是迈向成功的若干因素之一,情商在人们的成功之路上发挥着更主要的作用。我有意提到那位司机的种族,就是要说明那个非洲裔美国人的情商高。

但这位女士认为我没讲清楚,因为公交车司机的种族与演讲没关系。在她看来我的故事是一个黑人司机讨好白人乘客的故事。她解释说,不管怎样,提到种族都是错误的。

她说得对,在我讲的故事中,这个司机的种族的确无关轻重,提到他的种族让人分心。从那以后,我讲这个故事时不再提及他的种族。

如果讲某个故事,其中种族因素与主题无关,不但令人分心,也会挑起听众对此种族的固有看法。而听众对某种族的固有看法会对演讲效果起到负面作用。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克劳德·斯蒂尔(Claude  Steele)通过一系列细致的研究揭示了传统偏见的破坏作用,这种破坏作用对组织中少数种族的影响更大。斯蒂尔应该知道,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绝大多数是白人,他是为数不多的黑人教授之一。

斯蒂尔的实验涉及学术工作,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观念对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消极的传统观念会严重影响工作业绩。在工作中,人们想要有所建树,必须拥有组织归属感。人们想要受到大家的承认、受到别人重视、自己做出了成绩,甚至拥有优秀的技能和内在工作动力等等,这时都需要承认和鼓励。消极的传统观念会削弱人们得到的认同感,自然也就妨碍工作业绩的提高。

“成见威胁”是斯蒂尔发明的一个专业术语,用以指一种情感地雷,一种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然弥漫在组织内的因素,它会降低工作效率。这种情感地雷的存在将催生消极气氛,削弱员工的工作能力。这种情感隐患可能不知不觉引起大脑兴奋水平的提升,而大脑兴奋水平提升则可能严重影响认知能力。正如我们在第五章所看到的,兴奋的杏仁核会使可用于工作记忆的脑神经收缩,“成见威胁”会刺激杏仁核的兴奋度。